摘 要:本文首先介紹傳統媒體面臨的環境變化,從媒體大環境和傳統媒體自身價值提升兩方面進行分析,重點探討新舊媒體深度融合的措施,以及深度融合能選取的切入點,為更新管理思路創造有益環境,在全媒體下實現專業媒體轉型,促進信息傳播,正確引導輿論。
關鍵詞:全媒體;深度融合;傳統媒體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3-0254-01
近年來,隨著網絡的普及與發展,傳統媒體面臨著大環境的突發改變。在新媒體的不斷崛起下,絕大多數傳統媒體都面臨著轉型危機。本文將著重分步探討新舊媒體間的深度融合問題。[1]
一、行業情勢發生變化要求實現深度融合
(一)傳統媒體生存環境出現變化
整個傳媒行業在最近幾年隨著信息化的全面推開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然而傳統媒體已經不能夠適應現如今人們斷點化、碎片化的閱讀習慣,無法滿足當今社會的需求。例如在10年前,一份紙質報紙普遍能夠讓閱讀者專注地閱讀30分鐘甚至以上,傳統的廣播電視產業中無論是廣告投放還是節目播出,都能夠在一段時間內維持觀眾對節目內容的注意力。但是這10年內,所有的受眾對媒體信息的接受能力已經下調至不到1分鐘,對網絡信息的大規模鋪陳,甚至只能夠看前三行。短視頻和網絡平臺的出現,更是使單一視頻的長度控制在10分鐘,并且信息量大大提高。這些移動網絡環境下人們通過碎片時間接收媒體信息的現狀,形成了網絡傳播帶來的新媒體迫使傳統媒體轉型的新局面,在轉型過程中如果無法協調好媒體行業存在的問題,新舊媒體之間的融合也就無從談起。[2]在媒體業繁盛的當今社會,媒體信息對輿論導向的影響不可替代,面對這些環境問題,媒體行業深度融合迫在眉睫,只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實現大規模深層次的轉型融合,才能夠確保競爭環境下傳媒業的持續發展。
(二)擴大媒體信息總內容量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媒體信息內容總量增長停滯不前,在傳統媒體的宣傳中,大多還是依靠起承轉合的內容創造形式。起承轉合的創作形式更為嚴謹,但是現代受眾分配給接收媒體信息的時間越來越少,導致絕大部分信息在“起”的時候就被受眾拋棄。例如500字的新聞文章和3分鐘的新聞播送,現在應當借助新媒體承載更大的信息量,才能夠將受眾全部聚集在媒體傳播渠道中。
(三)深度融合重塑自身價值
傳媒行業的影響巨大,在業內態勢風云詭譎的現實社會,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要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從而進入行業融合階段。[3]通過媒體深度融合來提升媒體業的廣闊度與專業性,基于全媒體的信息傳媒能夠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繼續高效地發展信息傳媒行業。在這種嚴峻的背景下,部分無法找到轉型點的媒體會退出市場,只有積極適應現代社會、完成媒體轉型的全媒體,才能夠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深度融合所能選擇的切入點
(一)構建資源優勢
傳統媒體能夠通過優勢資源的匯總,同時海納百川,接收新媒體中的創新思想,共享行業資源。資源關系重構不是各個獨立媒體資源的簡單疊加,而是通過創新的方式將多元化的媒體資源保留各自特色地融合在一起,擴大優勢資源的應用范圍,同時重組媒體結構,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
(二)精準模式選擇
媒體行業要有效定位現今的市場環境,利用大數據將新的媒體信息定制化地推送到每一位使用者的手上,憑借這種思路,傳統媒體與新科技媒體達到契合,通過對傳播模型的建立、對新聞信息的選擇來進一步優化形成更為合理的媒體融合模式,從而擁有規劃中的設計管理體系。[4]同時進一步分析內容優勢,通過保證深度傳播對受眾信息進行模式整合,更加精準地找到市場的價值定位。[5]
三、全媒體背景下深度融合的發展路徑
(一)專業性謀求競爭力
傳統媒體擁有優質的采編團隊,在新聞專業程度上較新媒體更令人信服。同時優化內容、進一步提升專業性與傳播性也是傳統媒體在市場環境下優化進步的有效途徑。在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排查時,要判斷內容的真實性,通過篩選來確定傳播,刪除不實信息。優質內容的存在是對媒體融合的重要保障之一,近年來傳統媒體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萎靡,選擇正確的融合模式、轉變報道方式是傳統媒體轉型成功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多渠道構建全媒體
當前社會既是一個信息社會也是一個網絡社會,媒體行業掌握信息資源也要善于利用網絡資源,特別是在傳統渠道萎縮、移動多媒體平臺井噴式發展的當下,拓展受眾范圍、開辟另外的網絡渠道對媒體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問題在于如何構建一個多元的傳播體系、打造一個不錯的信息環境,對受眾進行統計學分析是媒體業未來的工作重心。如選擇微博、微信、客戶端三位一體,從傳統紙媒向電子媒體過度,達到一種更為理想的傳播效果。傳統媒體更加可以利用官方客戶端,利用地域優勢以及知名度優勢,從單純的新聞資訊提供者向全方位的優質城市服務轉變。
(三)精準性創造吸引力
新媒體之所以能夠在當今的傳媒領域獲得爆發式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迎合了人們想要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的心理,例如20分鐘的上下班時間,人們就急切地需要閱讀數篇有強烈故事性的信息,這也是當前部分媒體推送短新聞并且收效顯著的原因。對傳媒內容的推送,需要依靠新的媒體平臺,同時要針對不同的受眾編創媒體內容,從各個渠道更新內容所能承載的信息量,從而更加深層次地提高受眾對轉型后的融媒體的依賴度。在內容方面,需要開展“一炮打響”的內容改革,絕大部分的媒體內容與形式都要更改,將能夠吸引人眼球與興趣的內容放在首位,之后再將具體信息娓娓道來。媒體信息過度的專業性和單一性是無法為大眾所接受的,因此要在通俗性、傳播性和專業性之間取得平衡,這也是傳統媒體所擁有的人才優勢能夠努力實現的。
(四)打造聚合性大平臺
打造一個聚合性的大平臺,將大媒體與小媒體串聯起來,調整盈利方式與盈利渠道,形成一個聚合性的競爭體系,是提升行業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的良好途徑。在可盈利平臺的業務鏈中,組建單獨負責運營的實體,負責線上線下活動的實體運作、合作、創新等。其他平臺,如文化投資、互聯網金融等方面,可承擔盈利職能。將這些盈利職能綜合起來,可以對新生的媒體大平臺的日后發展與決策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從而促進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融合與突破。
四、結語
隨著網絡技術與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與劇烈變革,單一渠道的傳媒行業已然成為了明日黃花。當前社會,從媒體的受眾到媒體從業者、從傳播渠道到傳播內容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有的媒體為了謀求生存空間,都面臨著轉型的壓力。新媒體崛起以后,不僅對媒體行業造成了強烈的沖擊,同時也迫使媒體行業加速轉型,使得整個傳媒體系迎來了新的革命。媒體從業者只能全面提高公信力、影響力,才能夠在新的行業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 戴博.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交互融合——對電視媒體產業創新性發展的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7(13):17.
[2] 張祎.“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河北省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J].明日風尚,2018(7):315.
[3] 朱祥明.大數據背景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策略[J].傳播力研究,2019(20):76.
[4] 倪惠杰.新媒體背景下傳統媒體如何應用“中央廚房”融合模式[J].新聞研究導刊,2017(24):217.
[5] 王永紅.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的困境與突圍[J].傳播力研究,2019(20):108.
作者簡介:馬麗(1985—),女,江蘇泗洪人,本科,四級導演,研究方向:導演(戲劇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