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平
摘要: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過程對于學生專業知識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對財務會計課程的主要教學模式進行了分析探討,從而不斷提高會計課程的教學效果,希望能為相關部門提供一定的參考意義,進一步提高我國財務會計課程的質量水平。
關鍵詞:高職專科;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式
1.支教式教學法
在財務會計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支教式教學法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教學方法,它能夠為學生提供一種概念性較強的框架結構,能夠促進學生對課堂的整體性了解。該框架就好比建筑行業中的腳手架,可以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的加強自身向著較進的發展區前行,從而形成新的理論知識。支教是教學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實施步驟:第一,圍繞學習的主要主題,根據最近發展區要求進行框架的搭建。第二,通過引入情景式教學,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支架中的相關層次和節點,從而為后續概念框架的理解以及自主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三,讓學生在已經構建的概念框架之下進行自主學習過程,并且完成對新知識的獲取。第四,采用小組式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討論,且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從而加強學習者之間的知識以及概念框架的不斷修正和完善,并且能夠形成對知識的意義構建。最后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的過程以及結果進行分析反饋等。支架式教學法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學習結構化的知識點,并且不斷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積累。但是對于非結構化的知識點的學習和積累,仍然具有一定的難度。
2.EIP-CDIO 教學模式
2.1課程定位
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是通過三年教學和對應的實踐活動來完成的。為了更好的面對就業問題,根據崗位培養的實際需求,進行專業性職業人才培養,主要針對的是能夠對崗位工作進行熟練完成,能夠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正確確認和計量,能夠有效提升高質量的會計信息產品,并且能夠進行日常管理會計審核工作的進一步規范等過程。與此同時,培養的學生能夠對財務管理原理以及財務應用管理方法進行正確的理解,全面了解和熟練掌握社會會計的業務流程,并且要求會計學生能夠基本具備企業的財務管理以及社會審計所對應的社會能力和專業素養。在我國會計概念框架的不斷建設過程中,以及會計審核理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過程中,財務會計課程也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會計學生對于會計職業能力中較為關鍵的核算能力,以及之后的發展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學生對會計課程的有效掌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財務會計課程是對學生有效掌握會計職業崗位過程中的關鍵能力的最為核心的課程之一。因此學生要從根本上對該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進行全面掌握,才能對會計職業崗位的實際工作能力有效勝任。因此會計課程的開設必須符合當代會計工作職業崗位的實際需求,比如能夠出納該崗位所具備的專業能力,必須能夠對開會計崗位的相關現金結算業務,銀行轉賬等業務進行熟練掌握;對各種結算票據以及現金能夠按照規定進行保管;能夠明辨票據以及現金的真偽;對現金的登記、銀行存款記賬等活動按照規定進行。
2.2課程的建設思路
財務會計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是保障學生能夠對企業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能夠進行系統掌握,對學生從事會計審核以及會計實務管理的綜合能力能夠得到有效培養,也就是實際具有的會計操作能力,協調溝通能力交流,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職業判斷能力等,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以及正確的會計職業道德觀念。財務會計課程的建設思路主要是將實際中的工作任務作為主要行動導向,將學生會計能力培養作為主要核心,從而不斷進行課程的整體設計以及優化改革,確保會計專業的能力培養能與對應的崗位能力需求相匹配。將會計工作的主要任務作為載體,讓學生能夠切身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中,從而有效培養會計工作崗位的職業精神,對會計職業環境進行有效認知,認真完成會計工作的相關任務,學會和他人進行分工協作,對經濟業務的核算以及分析等工作任務進行逐步完成,從而實現課程建設和能力培養的高度結合,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2.3課程設計
在該教學模式課程的開發過程中,主要通過對財務工作的處理過程進行教學項目的開展。將會計崗位對應的工作內容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學過程主要以會計工作流程進行,將項目作為主要導向,將工作任務作為主要動力,以及業務的工作標準作為主要主線,將每一個會計課程任務受于豐富的基礎知識之后,也就是進行三項業務實訓,加強對各個會計工作崗位職責的針對性,有效提高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并且將誠信教育貫徹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
3.會計課程的實踐教學
有效分析教學的規律和職業成長所具有的規律,加強對會計教學實踐環節的設計過程,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以及技能操作水平,從而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養。在會計課程開設之前,應當組織學生到實訓基地加強學習,可以通過播放企業視頻加強學生認知學習,讓學生對企業的經營模式有著一定的了解。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觀摩學習,有效組織調研活動,并讓學生完成相對應的工作任務,從而不斷培養他們的職業道德。進行課程單項以及綜合能力的實訓,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強對校內實訓基地的利用率,根據課程設計的實際要求進行分組,從而有效完成實訓過程,并在該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以及動手能力。在學期末開展課程綜合實訓,加強師生之間溝通交流。教師應當做好正確的引領過程,從而更好的推動教學實施,加強綜合性的整體效果。同時學生可以進行角色設定的情景化,從而更好的對會計崗位的相關內容有效了解,進一步促進教學的有序開展。
4.結語
綜上所述,對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課程進行教學模式深化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會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不僅應當保證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系統性掌握,還應當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更多的實踐活動,不斷豐富實踐經驗,從而不斷滿足崗位的實際需求。
參考文獻:
[1]黃嘉妮,廖敏,李欣.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課程開放教學模式研究[J].廣西教育,2020(11):71-73.
[2]李瑞雯.高職財務會計與財務管理課程教學一體化策略[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05):169-170.
[3]王煜.試析高職財務會計課程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J].納稅,2019,13(33):117.
[4]國燕萍.移動學習環境下高職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研究——以《財務會計實務》課程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32):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