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靜
摘要:職業培訓是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的重要體現,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發揮社會培訓優勢,服務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通過調研國內行企對鍛造技能人才的需求,針對不同層次的培訓對象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推進“職業培訓包”的開發與應用,建立新型職業培訓模式,提升企業綜合生產實力和學院社會服務輻射力。
關鍵詞:行校企合作;職業培訓包;職業培訓新模式;社會服務
1 ?職業培訓包開發背景
全球實體經濟競爭、我國產業轉型升級、新工業革命帶來巨大的生產方式變革,國內急需更多的高層次技術人才和高素質技能人才。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文件明確指出“建立有利于全體勞動者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的靈活學習制度,面向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殘疾人、失業人員等群體廣泛開展職業教育和培訓”[1]。《天津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 年)》(津黨發[2010]8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發展目標:適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要求,以提升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為核心,以技師和高級技師為重點,形成一支門類齊全、技藝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隊伍[2]。《天津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 要 (2010—2020 年)》(津黨發[2010]17號)文件中提到:高標準領先發展職業教育,大力開展社會培訓,積極探索培養社會急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有效途徑[3]。為加快打造高素質勞動者、培養高技能人才,滿足天津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津政辦發布《關于印發天津市 “職業培訓包” 項目開發實施方案的通知》(津政辦發[2012]61號),全面開發和推行具有天津市特色的 “職業培訓包” 項目工作[4]。
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承擔了“鍛造工職業培訓包”開發任務,并與中國鍛壓協會、國內鍛造企業共同開發,設置培訓課程,提煉培訓內容,滿足企業員工深造需求,創新協會服務思路,促進企業技術革新,拓展學院社會服務內涵,在實現“校企”“校行”的深度融合共贏的同時,更實現資源整合,服務天津區域經濟發展。
2 ?調研鍛造人才培養現狀
“鍛造工職業培訓包”項目開發組成員采取報告、走訪、座談、電話、調研問卷等多種形式和手段,分別對中國機械中等專業技術學校、江蘇太平洋精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北方車輛有限公司、天津天海精密鍛造有限公司、天津市天重江天重工有限公司等37家單位進行訪談和咨詢。通過深入細致地調研,課題組發現隨著行業技術革新與產業結構升級,鍛造企業對生產、服務一線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學歷和技術技能要求。但國內職業院校沒有相關專業專門培養鍛造人才,現有的鍛造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相互獨立,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導向不清晰,培訓機構職業培訓不健全,存在著創新能力不重視、培養目標不明確、生產實踐銜接性不強等鍛造人才培養體系不成熟問題。目前處于生產一線的鍛造人才主要來源于農民工和企業周邊人員,他們擅長技術應用與設備實操,但技術轉化和技能應用能力較差,導致企業面臨員工數量不足、總體水平不高、能力層次較差、人才結構失調等用工困境。因此,鍛造行業迫切需要開發鍛造工職業培訓包,建立新型職業標準,更新職業培訓資源,創新人才培養和職業培訓新模式,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鍛造技術技能人才來滿足企業發展需求。
3 ?創建培訓包開發內容框架
鍛造工職業培訓包是基于鍛造工國家職業標準,依據鍛造企業、行業標準開發標準包、指南包和資源包,對鍛造工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的資源總和[5]。
3.1 標準包
標準包規定職業技能培訓的目標和要求,是職業培訓包的核心。標準包緊密聯系天津產業技術的實際,在國家職業標準框架下擴充新內容和新要求,建立職業標準、培訓標準、設施環境標準、師資配備標準和考核標準,對職業技能培訓場所做出統一規定,嚴格規范培訓模式、培訓內容、培訓方法、師資隊伍、設備與環境和培訓考核,全面指導職業技能培訓。培訓標準是開發職業培訓包的綱領性文本,需要依據職業標準中的職業功能、工作內容、技能要求與相關知識,確定技能培訓范圍,最終明確各項實作指標細目。
3.2 指南包
指南包是鍛造企業、培訓機構和培訓學員全面了解職業工作、培訓內容與報考方式的服務性文本,主要包括職業指南、培訓指南和考核指南三部分內容,又根據需求對象分為企業版、培訓機構版和學員版。企業版指南包包括職業認證、培訓體系、培訓項目、考核細目等內容,為培訓企業制定員工培訓計劃提供大量的職業信息。培訓機構版指南包增加模塊體系編碼、細化培訓實施方案,為培訓教師組織完成培訓教學工作提供全面的技術指導。學員版指南包以問答方式分級詳細介紹報名、培訓和考核流程,為培訓學員自主選取培訓模塊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平臺。
3.3 資源包
資源包依據模塊化培訓體系更新和完善課程資源包、學習資源包和信息資源包,為職業培訓提供豐富的視頻素材、模塊課程、培訓指導、學習指南、電子課件、試題庫、模擬試卷,行業領域發展動態、新技術應用案例,即方便培訓機構、培訓教師的直接選用,又方便培訓學員的即時學習和訓練。
4 ?構建職業培訓新模式
4.1 打造優質培訓團隊
學校骨干教師創新思維活躍,教學經驗豐富,能夠依托學院職業技能鑒定站具體實施貫徹培訓標準、制定培訓計劃、設置培訓課程、開展培訓教學等系列工作。中國鍛壓協會有大量的技術專家和市場信息,熟知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工程經驗豐富,熟悉崗位要求,能夠助推鍛造技術升級。行校企共同打造由企業技術專家和學校骨干教師組建的專業優質培訓團隊,為鍛造企業實施基于崗位工作過程的項目化職業技術技能培訓。
4.2 定制職業培訓體系
受訓企業提出培訓要求,培訓團隊實地調研企業崗位技能需求,分析受訓崗位的技術、知識和素質目標,按照需求制定職業培訓目標,結合培訓條件初步制定培訓計劃,行業專家從培訓內容、培訓深度、培訓效果等方面反復修訂完善培訓計劃,設置配套培訓模塊,形成個性化職業培訓體系。
4.3 校企參與培訓全程
培訓團隊在受訓企業輔助下,在信息化教室開展生產項目理實一體化教學,在企業現場開展生產實踐教學,培訓專家時時按照受訓企業需求調整教學方法,設置現場實操、分組討論、學習匯報等多種教學形式豐富培訓課堂,全程提高職業培訓效果。技能考核試題出自鍛造工培訓包試題庫,評定培訓成績后組織受訓企業及學員填寫調查問卷對項目組管理和師資水平進行全面評價。
4.4 強化培訓質量監控
培訓包項目組設立專人負責學員考勤和督導教師教學,組織座談階段性總結培訓成果,定期開展培訓質量與管理的調查問卷,跟蹤評估培訓計劃、培訓實施、培訓效果、項目改進全過程,持續完善職業培訓效果評價機制。
5 ?探踐新型職業培訓模式
學校與協會聯系確定天津市企業培訓項目,企業提出培訓要求,培訓包項目組實地走訪企業生產現場,制定培訓目標、設計培訓內容、論證培訓深度,量身打造職業技能包。由企業高工、行業專家、專業教師組建培訓團隊,在企業培訓負責人配合下,實踐“捆綁作業”職業培訓模式,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項目授課結合生產案例模塊化教學,企業生產車間現場教學提升培訓質量。學校、協會共同完成鍛造工技能等級考核與鑒定,技能鑒定試題來自鍛造工資源包題庫,鑒定后企業、教師、學員填寫培訓調查問卷對職業技能包進行全面評價。整個培訓過程從培訓團隊組建、培訓教學設計、培訓班級管理、培訓師生座談、培訓問卷反饋等多環節控制,協會全程參與。項目組認真分析、總結培訓結果,針對性的提出整改方案,為培訓包修訂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為培訓質量控制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天津市社會與勞動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下,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發揮社會培訓優勢,服務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結合鍛造行業需求施行職業培訓研究,面向鍛造企業開展技術技能培訓和技能考核鑒定,實現技術再提高培訓與職業資格認證的有效對接。學院聯合協會依據培訓包,結合企業具體的崗位工作要求,拓展制定企業技能包,為天津自由鍛造、模具鍛造生產企業的員工實施了多技能等級的職業培訓,使企業員工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有了較大提高,為企業技術升級提供了人力資源保障,同時職業培訓包也在鍛造工職業功能、能力單元和技能要求等方面得到顯著的改進。在協會的強勁推進下,企業獲得有力的技術支撐,學校提升社會服務功能,實現行校企三方共贏。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Z].2014.
[2]中共天津市委員會.天津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Z].2010.
[3]中共天津市委員會.天津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Z].2010.
[4]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印發天津市“職業培訓包”項目開發實施策略的通知[Z].2012.
[5]李茹.“職業培訓包”功能分析與基本框架搭建[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