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綜藝節目的發展趨向于垂直細分化,觀察類節目順勢而出。自2008年開始,我國網絡綜藝節目掀起了一股“觀察+”的熱潮。觀察類節目大多以情感為主線,因此出現了戀愛觀察類的節目。這些節目多以觀察為切入點,滿足觀眾的窺視欲,觀察類節目開始越來越多。《令人心動的offer》集觀察和職場于一體,以全新的節目模式出現在網絡綜藝節目市場,帶領觀眾走近律政職場生活,去“窺視”素人在職場中的較量。該節目通過真實的職場生活體驗,不僅向觀眾傳遞了職場經驗,還樹立了一種陽光、積極、勤奮的職場態度。本文以《令人心動的offer》為研究對象,分析該節目熱播的原因及節目品牌建構,以此來探究國內職場觀察類節目的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創新;職場類綜藝節目;觀察類節目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21-0127-02
一、國內觀察類節目的發展概述
縱觀國內觀察類節目的發展,可以大致分為3個階段:
2017年盛行的民宿類慢綜藝,如季播節目《向往的生活》,開啟了觀察類節目的1.0時代。2018年出現了《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閨女》《心動的信號》等,可以稱之為觀察類綜藝的2.0時代。2019年《令人心動的offer》突破了以往的觀察類節目模式,觀察類綜藝進入3.0時代。

如上表所示,觀察類節目的觀察對象逐漸走向多元化、廣泛性;觀察的內容從情感類、家庭類轉變成職場探索等。職場類節目的發展經歷了“潛水期”“試水期”“溫水期”等階段。從最初上海電視臺的《相約星期五》,到《贏在中國》《絕對挑戰》等節目高端路線的打造,再到《職來職往》《非你莫屬》大眾娛樂方向的轉變[1],現如今,在職場類節目垂直細分化和觀察類節目興起的雙重作用下,誕生了一檔職場觀察真人秀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
二、《令人心動的OFFER》節目概述
節目打造出了全新的節目模式,即將觀察和職場有機結合。通過講述即將畢業的8名法學專業大學生在上海的一家知名律師事務所開展律政職場工作的實習生活,每期都有相關課題考核,并進行名次排序。而加油團若可以推測分析猜對6期實習生名次的先后順序,最終的實習生轉正資格將會由兩名變成三名。“在傳播學中,活躍在人際傳播網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觀點或建議并對他人施加個人影響的人物,成為‘意見領袖’。”[2]在某種程度上,《令人心動的OFFER》中演播室里的加油團(以何炅為例)對8名實習生進行推測和分析,正是作為有關職場的“意見領袖”存在于節目中。
三、《令人心動的offer》受眾定位
為進一步了解《令人心動的offer》的受眾定位,筆者設計了一份問卷調查,并將其上傳至問卷星問卷調查平臺(https://www.wjx.cn/m/52359148.aspx),收到了近200份答卷。
根據問卷調查表可以得出:《令人心動的offer》的節目觀眾年齡大致為21~25歲,多數是在校學生及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同時也有一些已經踏入職場且工作穩定和有工作且準備跳槽的職場人士參與到節目中來。另外,該節目是一檔律政類職場節目,因此與法學專業相關的在校或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相關律政職場人士也是節目參與人士的一部分。該節目受眾定位清晰明確,產生了高熱度、高話題討論度的節目效果。
四、節目品牌營銷優勢
(一)星素互動:兼具知識與流量
“明星+素人”的綜藝節目嘉賓模式造就了觀察類節目的快速發展,觀眾的關注點開始由對明星嘉賓的窺視心理轉向對素人嘉賓的共鳴追求[3]。星素結合逐漸成為觀察類節目的首選模式。《令人心動的offer》節目中“星”指加油團的嘉賓,“素”指法律界的素人,包括8名實習生和4名代教律師。8名實習生,8種“素人人設”,將其放在一起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紀實觀察,產生不同的話題點和營銷點。根據微博實時話題參與度和詞條搜索,不難看出素人成員比明星觀察員更吸引普通觀眾。浙江衛視《各位游客請注意》中讓明星與素人在旅行中同吃同住,明星與素人處于同一地位,給觀眾帶來極強的代入感;湖南衛視《我想和你唱》通過多屏、跨屏互動及網絡人氣海選,讓素人歌手與明星同臺演唱歌曲。可見,素人不再只是明星的陪襯和背景,而是成為節目的主體對象。
(二)關注社會熱點:娛教平衡
綜藝節目不僅有娛樂功能,還應兼顧教育功能。《令人心動的offer》節目在課題的選取上常與社會熱點相關聯,例如第三期中“明星藝人解約遭索賠天價違約金”案件,選取真實的法律案件,曝光藝人行業的不公待遇。在節目第五期中,實習生和帶教律師來到了安徽歙縣提供法律援助。節目從快節奏的都市寫字樓轉移到農村基層群眾的法律援助上,使得節目更加接地氣。實習生兵分兩路,通過座談和走訪獲知案子,最終選擇了追索老人贍養費用和孩子撫養費用的案子進行跟進和解決。觀眾在觀看節目的同時,在無形中被普及了法律知識,增強了社會責任感。節目通過這樣的方式向觀眾傳達了“法律不只是死板的法條和法槌,其背后也有人與人之間最細膩的情感存在”。
(三)模式創新帶來熱度
1.“職場+觀察”題材的創意。《令人心動的offer》是繼《我和我的經紀人》又一檔“職場+觀察”真人秀模式的網絡綜藝。“我國綜藝市場觀察類節目大致可分為‘戀愛+觀察’‘婚姻+觀察’‘親子+觀察’這三種情感類型,設計話題也多為兩性婚戀,親子相處,代際關系等。”[4]此類節目在綜藝觀察類節目市場已經趨于飽和,而“職場+觀察”真人秀模式的出現,為職場類綜藝節目打破了常規。這無疑給觀察類綜藝節目帶來了更多的模式和探索空間,引起觀眾更多的興趣。
2.“職場+律政”視角的獨特。《令人心動的offer》與之前的職場類節目大不相同,例如《職來職往》將視角放至各行各業的精英,進行大范圍的篩選,通過一系列的職場面試程序,讓企業選擇滿意的員工。而《令人心動的offer》則是從律政行業的視角出發,具體且細致地帶領觀眾走近律政職場生活。以職場視角觀察律政行業。節目不光是通過實習生的表現來分享職場經驗,還借用具體的案例向觀眾普及法律知識。
3.“觀察+律政”職場的細分。縱觀職場類節目的發展,可以看出其發展始終圍繞“求職者找工作,企業招聘”展開。《令人心動的offer》中法律界大律師帶隊實習新人,包括對真實案例的判例、辯護、洽談,具備真實性與專業性。節目展現了律政職場的真實生活:節目以職場觀察為視角進入律政行業,真人秀紀實與演播室觀察的雙重敘事相結合,以初入職場的“職場小白”該如何生存為切口,以通過層層課題考核誰能順利獲得轉正資格的機會為觀察內容。與以往的職場節目相比,節目模式不再是面試者和求職者之間的“滅燈”與“留燈”,而是打造真實的職場環境,面試者和求職者直接接觸,一起探索新的職場生活。節目緊緊抓住觀眾的心理狀態,如置身于實習生現場的輕松、舒適感,置身于案件情節的氣憤、緊張感,置身于實習生最后誰去誰留的獵奇感。節目意圖使觀眾沉浸在節目帶來的直觀感受中,切實地體會節目的跌宕起伏、情緒的悲歡離合,使觀眾真實、沉浸式地感受職場生活。
4.觀察敘事:“現場+演播”。節目中既有實習生之間的觀察,也有帶教律師對實習生的觀察,還有演播室里加油團對實習生和帶教律師的觀察。兩種現場相互交叉:第一現場是8名實習生在律師事務所實習課題中的表現,第二現場是加油團在演播室里對8名實習生進行推測和分析。
節目采用“現場紀實+演播室觀察”,對8名實習生、4名帶教律師、7名觀察嘉賓的人物塑造、情節建構、故事安排進行立體化的展示,使觀眾能夠更加清晰地感知節目效果和節目氛圍。例如在首期節目中的面試環節,包括個人簡歷填寫不規范、個人工作經歷和本專業無太大關系等。這些代入感極強的場景使置身于屏幕外的觀眾不禁感同身受,即將畢業或已經踏入職場工作的年輕人很快就會想到這樣的畫面。演播室里的加油團則在觀看實習生的同時,圍繞實習生遇到的問題或者某個話題展開討論。
五、結語
綜藝節目不能再是“拿來主義”的傀儡,而是要在垂直細分化發展的大變革下積極探索,走向轉型。盡管《令人心動的offer》是引進的韓國綜藝《新職員誕生GOOD PEOPLE》版權,不同的是對其進行了本土化改造。節目形式雖有雷同,但在內容上《令人心動的offer》有其獨特的敘事視角。受眾的圈層化、小眾化、多元化是不同綜藝節目出現的根本。對此,媒體人應具有更敏銳的洞察力和思維前瞻性,制作出更多屬于中國的原創綜藝節目。期待綜藝市場迎來春天。
參考文獻:
[1] 劉超.中國職場真人秀品牌節目研究——以中國教育電視臺《職來職往》為例[D].安徽大學,2012:9-10.
[2]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89.
[3] 王梓懿.新形勢下我國綜藝節目垂直化創新發展研究[J].當代電視,2019(11):54-58.
[4] 陶逸.淺析職場觀察真人秀綜藝節目的設計與創新——以《我和我的經紀人》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06):84-85.
作者簡介:袁鵬剛(2000—),男,甘肅定西人,本科,助理記者,研究方向:廣播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