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葉珍
禮儀是指人們在交往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行為規范,主要通過語言和行為的方式體現。中國作為文明禮儀之邦,禮儀文化源遠流長。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文明禮儀,在當前的幼兒園教育中也應當有所體現。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能夠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精神風貌,對其健康成長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1 樹立榜樣的示范性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首先,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教師需要樹立優秀的學習榜樣,促使幼兒更好地學習文明禮儀。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幼兒做好示范。其次,教師應積極做好家長工作,向家長傳授文明禮儀習慣培養知識,讓家長能夠重視孩子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從自身做起,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如果說教師是幼兒在園學習最有效的榜樣,那么家長就是幼兒在家學習的榜樣。因此,家長要以身作則,積極配合教師對孩子進行文明禮儀習慣培養。例如,家長見到熟人時要主動問好,離開時要說“再見”。此外,教師應定期向家長宣傳幼兒園禮儀教育動態,組織開展各類親子活動,并在活動中滲透文明禮儀教育。如此,既培養了家長與孩子間的情感,又讓家長感受到了幼兒園對幼兒文明禮儀習慣培養的重視,從而更加堅定了幫助孩子養成良好文明禮儀習慣的決心,實現家園同步教育。
2 設計環境的滲透性影響
幼兒園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活動時,應對周圍的環境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和考慮,在合適的環境氛圍下開展幼兒教育,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樣,對中班幼兒的文明禮儀教育也應如此,教師要為幼兒營造形式豐富的學習環境。對此,教師可以通過提供蘊含豐富文明禮儀習慣的作品,為孩子們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優秀文明禮儀的熏陶。
3 豐富幼兒的學習方式
要想中班幼兒能夠養成優秀的文明禮儀習慣,教師需要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方式。教師應豐富幼兒的學習形式,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感到輕松愉快,從而更自覺地學習文明禮儀習慣。此外,教師要重視在課堂上對孩子們進行文明禮儀教育,讓課堂教育以生活為基礎,對孩子們進行集中教學。這樣既可以培養孩子們的規則意識,又幫助他們養成了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總之,對中班幼兒進行文明禮儀習慣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幼兒教師與家長的不懈堅持和努力。幼兒園應通過在園所營造的文明禮儀環境中,為孩子們提供一個積極的學習氛圍,對其進行多方面影響,鼓勵他們自覺遵守文明禮儀規范,為幼兒健康全面發展而努力。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楊汛橋街道江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