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安
摘要:在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農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農業經濟的指路人,農業的科技人員能夠對指導農民學習科學技術,激發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熱情,在農業經濟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農業經濟管理和科研、科技人員的綜合素質對農業經濟的發展也起著推動作用。作為我國經濟建設的重中之重,三農工作在保障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對農業經濟發展中的問題進行研究,針對問題提出有效的改進措施,從而促進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農業經濟發展;三農;制約因素
在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經濟發揮著基礎性的重要作用,不僅能夠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同時也能夠促進我國的新農業建設。針對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制約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從而為農業經濟的發展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
1.農村勞動力的大批轉移對我國農業經濟的影響
首先,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轉移到城市工作,造成農村的勞動力不足,留守婦女與留守老人難以承受繁重的農業生產,嚴重的阻礙了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其次,由于缺少現代化的農業知識與農業技術,留守婦女與留守老人依舊采用傳統的經營方式與生產模式,不僅阻礙大規模的農業生產,同時也無法適應新時期農業發展的要求。再次,由于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了城市務工,很多農村的土地無人種植耕作,因而出現了大量土地被荒廢的現象,由于缺少勞動力,很多作物的田間經營不及時,嚴重的影響了農作物的產量與質量。由于我國農村土地承包制度與農村土地經營權制度現狀,勞動力的過多轉移,一些留守婦女奔著國家的惠農政策和各項補貼,從而不愿意放棄土地的經營權,使一些小規模的企業很難與農戶之間簽訂土地流轉合同,使農村的土地流轉受到嚴重的阻礙,降低了企業與農戶之間合作積極性的同時,也不利于農村進行規模的集約化、產業化的生產發展模式。
2.農民的農業科技素質高低對我國農業經濟的影響
首先,作為農業大國,我國的農村人口比較多,并且學歷水平和文化程度比較低,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不愿意回到農村工作,因此,目前在農村從事生產勞動的多數都是原有的農民,這些農民的文化程度比較低,思想比較保守,因此,在從事農業生產的過程中,依舊喜歡傳統的耕作以及經營方式,不愿意接受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其次,由于文化水平比較低,很多農民不會使用與操作大型的農業機器,由于農村的經營活動比較分散,而大型農業機器多數應用在大面積的土地上,因此,造成現代化的設備難以真正發揮作用,嚴重阻礙了農業現代化與集約化。因此許多已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的作用流于形式,無法在新農村的經濟發展中起到促進和推動的作用。再次,由于農村地理位置偏遠,再加上農民的文化素質有待提高,很多農民獲得信息的能力比較弱,因此導致農村經濟發展嚴重的不平衡。
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還沒有形成良好的產業化、專業化、商業化模式,加上農戶在種植農作物時,對市場的分析能力不夠,種植農作物的品種多呈現單一性,多數農戶種植的農作物產品質量和市場價值不高,加之農村分散經營模式的廣泛應用,無法充分有效提升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
3.農村管理體制問題對我國農業經濟的影響
首先,目前我國的農業依舊實行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主要是以小規模分散經營為主,難以進行連片的集中經營,造成很多農業經濟的成本較高,導致有些土地流轉中途擱淺,從而影響種植業的合理布局。其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尤其在現代農業發展的過程中,科學指導促進農業發展至關重要。農村中第一產業結構比重過大,第二第三產業結構比重過小,在農作物的種植結構中優質產品的比重低,高效經濟作物面積較小,農產品的附加值也過低,因而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不夠強。為了保障我國農村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經濟師和農村的經濟管理者應該深入調查,科學指導,把調節產業結構作為主要的指導目標,并以多元化、全面化、體系化的發展目標為區域作參考,同時地方政府也應該依托地區間的資源優勢、地理位置優勢和環境優勢,引導農戶依托當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對農產品進行規模化生產和銷售,打造出具備區域特色的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使其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再次,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農民更重視的是眼前利益,不愿意在技術設備上過多投資,因此,當地政府要針對這種情況對農民進行宣傳,改變他們傳統的思想意識,根據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實際的統籌規劃。重點強化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強度,針對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金融模式方面的問題,把握好相關的政策措施來維系農業經濟的基礎運行。
4.資金扶持力度與科技成果轉變對農業經濟的影響
首先,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對農業發展也越來越重視,為了促進農業的發展,國家投入資金來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但是由于農民把這些資金主要用于生活需要,而沒有用于利用科技擴大生產,因此,這些專項資金并沒有發揮真正的效果。其次,資金保障是能夠促進農業科技成果應用到實際的農業發展中,但是由于現階段農業發展需要的惠農以及研發資金逐漸減少,這些科技成果也沒有真正應用到實際的農業發展中。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用于支持科技成果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從而促進農業生產的正常發展。再次,很多農民有課科研項目,但卻因為缺少專項的扶持基金而不得不放棄,為了促進農業科技的不斷發展,保證農業發展中各個部門的協調發展,加快科技成果轉變效益及健全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是當前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的同時,還要實現農業扶持資金投資形式的多樣性。
5.結語
農業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農業的科技人員能夠對指導農民學習科學技術,激發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熱情,在農業經濟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政府也要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加大農業發展資金的支持,提高農民進行技術創新的信心,同時也要積極發展本地區的特色產業以及綠色農產品,通過多種渠道或對種植結構較大的農產品尋找深加工企業合作,開展訂單農業的開發,既擴大農民就業,又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魏曉濤.農業信息化帶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模式分析[J].北京農業,2014,(15):43.
[2]王夢雪,馬永俊,錢娟娟等.現代化進程中農村經濟轉型的過程與動力研究——以浙江省東陽市花園村為例[J].湖南農業科學,2013,(9):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