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 李鰻億
摘要:媒體融合的大趨勢下,媒體進入視頻化表達時代,以視頻為主的新媒體表現手段倒逼傳統媒體內容表現形式提檔升級。傳統媒體有深耕本土市場的優勢和專業度,如何將精心打造的內容用大眾喜聞樂見的視頻化表現形式傳遞出來,講好故事,發出好聲音,凝聚正能量,是我們需要創新和突破的問題。本文通過簡述新女報開設、營運“女游Vlog”視頻號的過程,將傳統媒體視頻化轉型過程中的一些思考和經驗做總結和反思。
關鍵詞:融媒體;轉型;視頻化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24-0042-02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我們進入技術、渠道、用戶等諸多方面與傳統媒體時代明顯不同的互聯網傳播時代,視頻化已經成為當下主流的表達方式。這既給之前不擅長視頻的傳統媒體提出了挑戰,也為傳統媒體互聯網轉型提供了新機遇。作為立足重慶本土時尚消費情感類的女性媒體,新女報在視頻化轉型的道路上做出了基于自身定位和特色的嘗試。
一、用戶需求倒逼傳統媒體表現方式升級
媒體融合的大趨勢下,媒體進入視頻化表達時代,以視頻為主的新媒體表現手段倒逼傳統媒體內容表現形式提檔升級。傳統媒體深陷困境的根源是用戶連接失效,尤其是年輕人不愿意再通過傳統媒體去獲取各類信息。對此,傳統媒體需要內容視頻化來重建用戶連接,尤其是與年輕用戶重建連接。
內容視頻化是大勢所趨,需要從戰略的層面上來實施。視頻化能夠激活用戶的潛在需求和賦能用戶,是視頻化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新女報作為立足重慶本土的女性傳統媒體,媒體融合已經到了向縱深推進的關鍵階段,如何從“她時代”的光環中走出,邁進融媒體的“她世界”,從生活服務類周報轉型為關注城市女性生活的融媒體平臺,如何將精心策劃的內容用大眾喜聞樂見的視頻化表現形式傳遞出來,講好故事,發出好聲音,是我們需要創新和突破的首要問題。
二、視頻化的融媒體記者必備技能
融媒體時代,要做到“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做到“三新”——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增強“四力”——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近年來,我國媒體融合研究主要聚焦于媒體融合內涵、媒介融合路徑與對策、融合新聞業務、新聞教育改革及人才隊伍建設以及其發展趨勢等[1]。這進一步要求我們充分利用高新技術賦能新聞采寫、作品編輯、信息發播、受眾互動、大數據收集等,對媒體形態、作品形態進行重造。
基于此,新女報積極參與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的專家專題培訓,同時有步驟的在部門內部進行專題培訓,開設短視頻拍攝、視頻剪輯培訓分享、優秀選題視頻策劃頭腦風暴等多種內部學習交流活動。在視頻欄目推出前,先做好練兵的準備工作,讓記者在具備傳統的新聞采寫能力、專業素養、職業操守等素質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能適應競爭與發展需要、更具時代特色的全媒體素質。同時,以開放的心態向外學習,向成功的商業視頻號學習,在開放的網絡課堂上不斷吸收當下最流行的表達方式。如在“一條課堂”的公開課中,參考商業運作成功的視頻號,在拍攝、后期、文案等各個視頻創作環節如何凝練思路,形成自己的風格。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 平面媒體、廣播電視媒體和網絡媒體走向融合之路,各類媒體之間的界限漸漸消融[2]。內容視頻化對記者素養提出了全新要求,要求全媒體記者集采、寫、攝、錄、編、網絡技能運用及現代設備操作等多種能力于一身,即能做文字、圖片、視頻、音頻全面報道,掌握一定的用鏡頭講故事的能力,在記者視頻化技能通過培養逐步成長起來的基礎之上,新女報展開了視頻欄目嘗試。
三、“女游Vlog”——女性傳統媒體的視頻化嘗試
較短的視頻可以快速生產,快速傳遞,快速消費,同時也需要在短時間內展示出高價值才能留住受眾。這要求我們從定位、選題策劃到視頻呈現,都要具有視頻化的思維,才能生產出有市場價值的內容產品。
(一)欄目定位
不同新聞媒體所處地區、用戶、定位不同,其運用新聞“四力”的著力點也不同。盡管網絡傳播更強調多元化訴求,但其中不變的規律是真實性、客觀性背后的新聞專業化。一個視頻欄目在最初策劃時,就應更多傾向于本媒體多年積累的固有專業領域,在內容上充分體現短視頻需求。新女報將女性受眾與城市生活相結合,于2020年8月初推出視頻欄目“女游Vlog”,以女性的視角去探索這座城市的驚喜,去挖掘吃喝玩樂的花花世界。人間四季,無一不美,山水之城,入目成趣。既根植重慶本土,又凸顯新女報的特色定位。
(二)策劃與拍攝
作為一種視覺元素,視頻直接展示直覺、情緒和印象。因此,視頻需要注意代入感、共鳴感,這樣才能實現用戶體驗的最優化。換句話說,受眾更期望能夠以直覺的方式去理解和感知。傳遞直覺是戰略,是對整體效果的要求;展示全景是方案,是素材的組織方式;快速吸引是判斷標準,是作為觀眾的感受。
“女游Vlog”以女性樂享城市生活為主線,節奏設置緊湊,固定在1分鐘左右,表達方式盡可能輕松幽默,主要表現時下“90后”“00后”欣賞和認可的“有態度”。以“花博會”Vlog為例,通過前期策劃,我們確定了主持風格、內容結構以及最佳推出時間。以女主播出鏡提前帶大家去打卡重慶新近盛事為起點,突出女性受眾關心的“最省腿”“適合拍照”“可以買買買”等小話題,視頻在不到一分半鐘的時間內講清楚花博會精華線路及“省腿攻略”,干貨滿滿。
在拍攝和剪輯中,盡量在幾秒的時間窗口內,清楚展示信息。與此同時,要求每一幀畫面單獨拿出來都是精美的圖片,讓受眾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感知和意識到所接觸的信息是有價值的,是美的。那么,這樣的視頻作品就是成功的。區別于圖文時代,視頻的視聽語言能進一步豐滿內容。在創作過程中,應運用好音樂、視頻素材之間的結合,把握好視頻節奏,把控內容節奏感,有的放矢。
(三)總結與反思
通過4個月的“女游Vlog”運營,“女游Vlog”得到了用戶的認可并已產生商業接入。通過受眾反饋與后臺數據的變現,我們更明確地意識到,不管是語言風格、視頻內容調性,還是人設IP,在視頻內容門檻低、爆款隨機、關注度來得快也去得快的前提下,做出各自的特色,精準定位才是內容維穩的重要一步。此外,面對信息泛濫,優質內容稀缺的傳播現狀,能否吸引受眾、留住用戶,最終還是要看內容做得好不好。任何時候,好的內容永遠是根本。因此,媒體要始終保持內容定力,在提高內容質量上下功夫,不斷強化自身內容生產優勢。用心用情地創作有品質、有格調的內容,打造用戶喜愛、刷屏熱傳的作品,進而形成新的增長點和競爭力。
四、視頻化轉型展望
自媒體時代的下半場,傳統媒體視頻化創作已是大勢所趨。未來,將是短視頻、Vlog占優的時代。不僅是平臺、媒體,每個有條件的媒體從業者,都應該重視原創視頻的創作。在傳統媒體的轉型過程中不斷分析和思考。據公開數據顯示,一個視頻內容在發出后1~2個月,甚至1~2年都會有閱讀量,但圖文內容一般2~3天后就幾乎斷流。從新榜主辦的“2019內容商業大會”上發布的相關信息可知,自2019年起,爆款內容中的視頻內容遠遠多于圖文內容。可見,想要做爆文,做大IP,視頻創作更有機會。
(一)all in 視頻
在傳統媒體向視頻化轉型的進程中,應培育視頻化思維。首先,培育all in 視頻的理念,在人員的培養和要求上,逐步實現全員視頻化;其次,按照移動終端的要求來生產視頻,如騰訊視頻適配正方形視頻,抖音視頻適配豎屏視頻,在各種商業平臺適配,有利于基于需求給予更優的推薦,這也是新女報剛剛開始嘗試且需要長期穩健地持續努力的工作;再次,從傳統文字媒體的話語體系,轉變為更適合短視頻的話語體系。
內容視頻化尤其是短視頻的迅猛發展,內容和特色仍然是核心,缺少核心競爭力的視頻產品如阿喀琉斯之踵,不堪一擊。傳統媒體視頻化轉型要先弄清楚自己擅長什么,要把媒體的專業專長和網民用戶的興趣點結合起來,吸引廣大網民用戶參與內容生產傳播,把受眾“需要什么”與媒體“生產什么”結合起來,增強內容供給的精準性、契合度,創作出更多個性化、特色化的新聞信息產品。只要摸清用戶的喜好,無論是圖文還是視頻,用心創作就會取得相應的成就。
(二)市場趨勢與價值
可以想見,未來幾年,視頻化是整個行業巨大的紅利。任何時候,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的、用戶喜歡的內容平臺,就能漲粉快,就能出爆款。同時,從未來商業化的角度來說,視頻類賬號更容易使用戶、粉絲、品牌方三方距離拉近,使廣告有效觸達用戶,達到品牌廣告軟植入的最佳效果,讓IP直接與粉絲經濟掛鉤?!芭蜼log”運營4個月已產生商業接入,就是一個極為利好的信號。
在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的驅動下,我們已經進入智能媒體時代,AI+視頻成為視頻發展的新趨勢,云視頻直播、VR應用、媒體云應用、高清微紀錄片也將在傳播的領域展現出科技與新聞專業能力相結合的力量。擁抱科技,積極轉型,傳統媒體也能立足自己的細分市場,在深耕多年的領域開出視頻化的優秀新媒體產品蓓蕾。
五、結語
在媒體融合的大時代、大背景、大趨勢下,在因科技革新帶來的視頻化閱讀浪潮下,傳統媒體仍然可以在立足自身深耕領域的基礎上,轉危為機,守正創新,以新聞的專業性為起點,以新的視頻化技術手段,以有誠意的內容為抓手,積極探索、突破,與更新一代的用戶產生鏈接,重塑媒體形象,從“互聯網+”到“互聯網X”,構建年輕態主流融媒,探索出一條傳統媒體的視頻化轉型之路。
參考文獻:
[1] 李揚. 2016年中國媒體融合研究綜述[J].新媒體研究,2017,3(7):1-3.
[2] 周怡.媒介融合下新聞寫作的實踐教學改革[J].青年記者,2015(11):87-88.
作者簡介:林文(1968—),女,四川隆昌人,本科,主任編輯,研究方向:女性傳媒與美麗經濟發展。
李鰻億(1983—),女,重慶銅梁人,本科,助理編輯,研究方向:女性傳媒與美麗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