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顧2020年,懸疑類網劇作為一匹“黑馬”殺出重圍,獲得了觀眾高度喜愛,《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在劫難逃》等都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那么為什么懸疑網劇會突出重圍成為爆點?筆者對懸疑類網劇的繁榮發展的原因進行探究,以期為中國網絡平臺劇集的良性健康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懸疑;網劇;原因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24-0102-02
一、懸疑類網劇發展概述
2020年5月19日,愛奇藝平臺推出懸疑類型劇場——“迷霧劇場”,為了提升用戶滿意度,此劇場借鑒美劇精品內容和全新模式。在2018年,愛奇藝便推出了“奇懸疑劇場”獲得了不少關注,而這次的“迷霧劇場”更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在播出期間,與劇集相關的詞條多次出現在微博熱搜的前三條,兼具口碑和話題度。已經播出的有《十日游戲》《隱秘的角落》《非常目擊》《在劫難逃》《沉默的真相》。同系列中《致命愿望》雖然未播但是預約人數已然不少。同年,在騰訊平臺播出的懸疑短劇《摩天大樓》,在優酷平臺播出的懸疑短劇《白色月光》,皆實現了口碑與話題雙高。2020年堪稱懸疑網劇年,這甚至已經超出了娛樂范圍上升為一種文化現象,本文將剖析網絡視聽平臺劇場模式下懸疑類短劇火爆的原因。
二、懸疑類短劇火爆的原因
(一)高配置的演員陣容打造觀眾基礎
縱觀近年來的影視作品,凡是有一些熱度和話題度的,演員配置一般都為“老戲骨+流量小生”。不難總結出這樣的頂配模式才是發展爆款熱劇的重要因素。這樣的配置能夠覆蓋多個年齡段的觀眾:有為偶像打投自發形成的追劇小組,也有不屑于小鮮肉只看重影視劇質量的主流觀眾。在愛奇藝“迷霧劇場”已播出的6部劇集中,《非常目擊》的熱度沒有其他幾部高,同樣是懸疑類題材,同樣是短劇集,與其他幾部劇在同一個平臺同一個時間段播出卻沒有延續之前的熱度,其中很大一個原因便是演員陣容不夠強大。相較于廖凡、秦昊等影帝的加持,《非常目擊》的三位主演并沒有在之前掀起巨大的水花,所以在市場競爭中會略微吃虧。
在官方平臺發出的消息里,“迷霧劇場”的劇集中有白宇、金晨、廖凡、鹿晗、劉奕君、劉琳、蘆芳生、倪大紅、寧理、齊溪、喬欣、秦昊、譚卓、王千源、王景春、吳越、袁文康、朱亞文、張頌文等25位演員(按照首字母排序)加持,在這份名單中,既包括已經被大眾認可的實力派演員,又有大家所喜愛熟悉的流量明星。這便為劇集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具備路人和粉絲的雙重加持。
一部影視作品中如果全是流量小生的配置,則會讓觀眾在觀看前產生懷疑心理,在很多人眼中,“流量小生”已經與“沒演技”畫上了等號,所以在制作影視劇時不能只追求流量帶來的熱度,這樣只會讓人詬病,還是需要實打實的演技加持才能得到觀眾的喜愛。
(二)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
任何一個好的故事都離不開有血有肉的人物。很多網劇中的主人公會出現行為偏離人設,做出一些與劇情相悖或者匪夷所思的事情,并因此遭到觀眾的詬病,最終導致熱度和口碑的下降,可見在一部劇作中人物形象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在《隱秘的角落》中,三個小孩的善惡瞬變,與張東升斗智斗勇;在《摩天大樓》里,楊蕊森堅持尋找真相不屈不撓;在《沉默的真相》里,江陽檢察官堅持不懈探尋光明,嚴良警察助力讓光明重現的形象都深入人心,讓人回味無窮。
(三)故事情節緊湊,劇集時間短,緊跟“碎片化”潮流
2018年6月,愛奇藝在大會上公布的數據中顯示,相較于長劇集視頻,觀眾追看短劇集視頻到最后一集的比例是長劇集視頻的四倍。近年來,短視頻迅速崛起并發展,2020年疫情期間,短視頻更是彰顯了傳播的力量,再加上人們工作壓力增大,大多數觀眾不愿花費過多時間觀看長劇情視頻以填補悠閑時光,所以短劇集將成為常態化的存在,劇集發展的整體趨勢是時長更短,集數更少。放眼國際,影視作品制作者也在不斷探索和豐富短劇集模式。以韓國為例,韓國的電視劇一般是16集,每集50~70分鐘;韓國網劇一般是8~12集,每集20分鐘左右。現如今,大多數國產劇都存在劇情注水、節奏拖沓、看點少而不出彩等問題,隨著這些問題的積累,觀眾對于高質量電視劇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大。目前各大網絡平臺正結合美國Netflix(網飛)進行新的嘗試,短劇集視頻不僅能吸引更多的觀眾從而引發爆款現象,還會更好地培養付費用戶,而短劇集模式和懸疑類題材的結合則能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在2015年,網絡劇市場管理寬松,國產網劇進入發展提速期,大批量網劇快速出現,卻因量多質低引起觀眾們的厭倦與抵觸。2016年開始,短劇集和懸疑類題材便開始進一步“合作”,到了2020年,這兩者相結合的形式無論是在制作功底還是在制作體系都已大體成熟。在網劇逐步發展改變的過程中不難發現,懸疑題材的劇情不適宜長劇集的描述,只有通過快節奏的放送才能在觀看時給予觀眾最強的刺激感和緊張感。網劇從2015年的高速發展到衰落,再到2017年的再次井噴,縱觀網劇發展不難發現,緊張的情節和細膩的人物心理才是大眾最想看到的。以《沉默的真相》為例,江陽和侯貴平在開篇就死了,觀眾們雖然已經知道了這個結果,但隨著案件的逐步調查,會發現事情遠遠不是想象的那么簡單,觀眾們跟隨警察嚴良一起追尋真相,用緊湊的劇情抓住了觀眾的眼球。
(四)對標美劇,制作精良,具有美劇敘事特點
在制作方面上,盡管如今許多懸疑劇是以網劇的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但是其制作精良,無論是鏡頭、畫面還是配樂,與電影相比都不相上下。以愛奇藝“迷霧劇場”為例,“迷霧劇場”推出之初,其宣傳海報便呈現出強烈的美劇風格,畫面表現為抽象、簡約。在劇情上,懸疑網劇沒有國產劇固有的拖沓劇情,而是把節奏放快,沒有采取常見的正敘手法,大多使用的是倒敘和多線并存的敘述模式。情節系列劇的節奏設置則大多數表現在音樂音響、鏡頭設計、邏輯推理等方面。節奏對影視作品有著一種內在的控制力,它是影視作品重要的藝術元素和表現手段,可以推動劇情的發展和矛盾的激化,更生動形象地展現人物的情緒內涵和內心世界,富有感染力地揭示和深化影視作品的主題[1]。在懸疑網劇的劇集中,其畫面與音樂合理搭配往往能給人以緊張感,伏筆藏得又十分巧妙,在揭露真相時能給人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覺。
(五)懸疑題材不落窠臼
國產劇內容大多是表現家庭關系矛盾或者是展現戀愛情節,長久以來的劇情重復導致觀眾出現審美疲勞。以戀愛喜劇為例,電視劇中的大多數情節具有夸大性,人為創造的機遇巧合會使觀眾在觀看時替電視劇中的男女主角開心或失望,但是卻由于代入感不強無法產生持續的共鳴;有的情節過于俗套,在多部電視劇中反復出現,使觀眾在劇集一開始就能猜到最后的結果,毫無新意可言。懸疑推理類劇情一般是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其中逐步推理、解開謎題以及最終反轉的過程不會令觀眾感到困倦,反而會讓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在案發現場尋找蛛絲馬跡,在房間里搜索指紋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接觸不到的,但是在觀看電視劇時觀眾卻能跟隨電視劇中的人物去體驗、去了解,能使觀眾產生新奇感,獲得觸碰到未知領域的喜悅。和青春愛情片、喜劇片等類型劇相比,懸疑劇更像是潘多拉的盒子,里面有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人性的千姿百態,還有吸引觀眾不斷追劇的反轉懸念、撲朔迷離的劇情、縝密嚴謹的邏輯推理……[2]2020年電視劇觀看男女比例的報告中顯示,電視劇觀眾中女性觀眾占比十分之大,而女性則更喜歡細節性的分析和推理,所以這也是懸疑劇熱播的另一重要因素。同時,懸疑劇的價值不僅在于劇中的群像描繪,還在于對現實問題的反映,對復雜人性的展示,這也能對現實生活中的我們起到警示、告誡作用。
(六)故事情節貼近生活,容易引起觀眾共鳴
反觀爆火的懸疑網劇,它們無一例外都擁有能引起觀眾共鳴的劇情。從一開始爆火的《隱秘的角落》來看,朱朝陽跟著單親母親生活,他的父親組建了新的家庭,雖然他的父親想要補償他,但是父親對兩個孩子厚此薄彼的態度在朱朝陽的心里一點點累積,最終造成了他略為畸形的心理,嚴良和普普的行為也反映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問題。再看《沉默的真相》,因為想要為侯貴平翻案,年輕的檢察官江陽踏上了一條不歸路,在翻案的過程中遭到了重重的阻礙;年輕的侯貴平作為支教老師卻遭人迫害誣陷,這也讓人們對農村支教的安全以及農村管理投入了更多的關注,劇集最后告訴觀眾們“正義可能會遲到,但不會消失”。另外還有《摩天大樓》,作為一部以女性為主的短劇,鐘美寶因為她母親的改嫁而進入重組家庭,她的繼父不僅賭博偷錢,還家暴她的母親,同時一直在精神和肉體上對年幼的鐘美寶進行雙重折磨,這反映了家暴以及虐待侵害幼童的現象;刑警隊長鐘敬國被女子誣告性騷擾;在警局工作中,助手楊蕊森作為一名女性一直處在不被看好的工作環境中,這些都是人們熱議以及一直存在的社會現象。懸疑網劇通過劇情設置去反映社會、關懷社會,從而引起共情,這也是其爆火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結語
不難發現,網劇成功“出圈”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還是故事題材的新穎和網劇質量的保證。近年來,懸疑類網劇掀起了新一波的熱潮,這無疑會使更多人認識到懸疑網劇這一龐大的市場,難免會出現泥沙俱下的現象。網劇的制作者不能因為追求商業價值而偏離方向,隨著觀眾審美水平的逐步提升和價值導向的樹立,他們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最終倒逼網劇市場的發展。只有創作出能讓觀眾產生共鳴的高質量的作品,才能讓懸疑網劇在網絡環境中站穩腳跟。如果劇集中有過度夸大的情節,有對不正確價值觀的宣傳,那么盡管有流量的出演,盡管是吸引人的題材,也還是空洞而病態的文化產物。所以在制作網劇時,制作者應該更貼合現實生活,傳播正能量,時刻謹記網劇作為一種文化傳播產品,應該在社會塑造上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博琦.論中美醫療劇的敘事方式差異[J].視聽,2019(03):30-32.
[2] 徐珊珊.《沉默的真相》:長夜燃燈 守護光明[N].海南日報,2020-09-21(B16).
作者簡介:孫怡凡(2000—),女,山西太原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影視、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