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養生是時下熱門話題,電視臺作為主流媒體要理性看待熱播養生節目,根據其實際情況和問題作出調整,通過防止過度娛樂、把握受眾心理、加大控制力度的策略提高養生節目的專業性、貼近性和規范性,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大眾。
關鍵詞:養生;電視節目;養生節目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22-0119-02
一、引言
養生節目在近年來成為電視節目體系中的一股熱潮,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不僅電視養生節目播出數量不斷增長,播出頻率也越來越高,在全國掀起養生熱潮。電視養生節目的熱播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以及文化基礎,例如中醫藥養生文化源自中國傳統哲學,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在當前社會背景下,把養生節目辦好不僅能為廣播電視臺帶來顯著的效益,還能滿足大眾的健康養生需求,維護社會和諧,有助于社會發展和文化傳承。但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熱播養生節目也不例外,對其進行理性思考具有重要意義。
二、熱播養生節目發展情況
隨著各種各樣的電視養生節目火爆熒屏,幾乎全國所有的電視頻道都通過不同形式開辦健康養生節目,此類專業頻道和專欄、專題節目、相關節目等多達數百檔,央視以及有線付費數字電視還開辦專業健康頻道,內容廣泛,涉及中醫、營養、食療、健康以及疾病預防治療等。熱播養生節目適應了大眾提升生活品質的需求,向大眾傳播科學的養生理念和保持身體健康的方法,傳遞正確生活導向,充分體現電視媒體為社會服務的精神。與此同時,熱播養生節目能促進健康養生產業快速發展,電視媒體也能從中獲取一定的效益[1]。然而熱播養生節目在得到大眾普遍歡迎的同時,也催生了一些不良現象,特別是節目質量方面存在不達標的情況,導致健康養生熱潮淪為養生亂象。為了給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提供可靠的保障,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制定《關于做好養生類節目制作播出工作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對養生節目加大監督力度,為節目質量提供保障,同時規定養生節目務必要遵守《通知》的各項規定,整頓養生節目,推進其規范化建設。
三、熱播養生節目引發的問題
電視養生節目之所以熱播,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受眾需求。社會大眾在經歷了物質的快速發展以后,開始放緩生活節奏,嘗試改變生活方式,更多人認識到亞健康不僅僅是城市人口才有的問題,而是經常被忽略的一種普遍現象。當大眾將其與看病難、求醫難等問題聯系起來時,就越來越重視日常保健養生,以便遠離疾病,提高生活質量[2]。大眾的這一認知改變產生了相應的市場需求,使養生節目熱播。另一個是媒體發展。電視媒體的生存、發展和受眾不可分割,受眾需求是其發展的動力,正因為受眾對養生有大量的、迫切的需求,所以養生節目從出現開始就迅猛發展,保持熱播狀態。
但是熱播養生節目逐漸朝著娛樂化、商業化的方向演變,引發了一些社會問題。第一,偽科學和娛樂化泛濫。如今很多公眾話語都以娛樂的方式出現,而衛生與健康是熱播養生節目的雛形,后來“健康”二字逐漸被“養生”取代。換言之,養生節目從最初的內外兼修,逐漸摒棄心理健康,專注于軀體健康,主張通過各種方式保持健康。雖然各大熱播養生節目均號稱專家權威,強調節目知識的準確性、真實性,但電視節目受眾需求的多樣性和娛樂形式的多樣化分解了科學的力量,專業性和權威性日益流于形式,養生節目摒棄了傳統節目的專業性、嚴肅性、說教性,朝著以娛樂為主、以知識為輔的形式轉變,養生專家身份的真實性、知識的權威性,也不得不向節目的綜藝性、娛樂性屈服,導致偽科學、娛樂化泛濫。第二,商業化污染,廣告植入混亂。電視臺的熱播養生節目備受追捧,難免出現失實、夸張甚至是誤導的問題,向大眾傳遞不正確、不科學的健康養生信息,或者傳遞虛假信息和植入式醫藥廣告、醫療廣告。例如,一些電視養生節目憑借受眾多、收視率高的優勢,在播出節目時大量變相植入廣告,一些消費者因為缺少專業健康養生知識,迫切希望改善亞健康狀態,便盲目購買養生節目推薦的一些產品,出現上當受騙的現象。
由此可見,熱播養生節目在一定程度上會使部分受眾喪失理性,盲目追捧。例如,張悟本之流的所謂專家經過包裝,就頭頂專家協會會長或者醫學專家等光環,堂而皇之地進入大眾視野,宣揚個人科學,名利雙收。而個別電視臺也考慮到收視率和經濟收入的問題,逐漸失去理性,對偽科學、隨意植入廣告等持默許的態度,淪為收視率的奴隸。
四、熱播養生節目發展建議
(一)專業性,防止過度娛樂
不管是單純介紹養生、疾病預防,還是醫藥類的養生節目,都必須確保節目的專業性、權威性。一是保證專家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專家指的是擁有專業技能并依賴專業技能生存的職業人士,對于現階段一些養生節目專家泛濫的情況,電視媒體必須驗證其身份,把好專家的專業性與權威性關口。例如,嚴格遵守不是專家就不上節目的基本原則,確定上養生節目的專家的標準,通常專家應是具備專業職稱,或者在某個領域、某個行業具備一定影響力的人,杜絕濫竽充數。二是主動和醫療衛生主管部門、衛生局等加強合作,由他們推薦和把關,保證養生節目的專業性、權威性。三是養生節目的主持人要提高專業水準。熱播養生節目的主持人既要具備基本的電視播音主持技能,又要對健康、養生、醫藥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3]。尤其是在做節目之前,要充分了解相關養生主題,作好準備,熟悉一些專業術語,達到養生節目的專業性標準。
在保證熱播養生節目專業性的基礎上,要防止過度娛樂化傾向,進一步提高養生節目的專業水平。這就需要電視臺分清楚娛樂化和趣味性的概念,養生節目要吸引更多受眾,提升趣味性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必須防止把養生節目異化成綜藝娛樂節目。例如,為了讓專業養生知識更通俗易懂,融入圍繞節目內容的環節設計、電視畫面、新媒體和互動體驗等,體現熱播養生節目的趣味性。為了讓受眾在愉悅的、輕松的氛圍里接收養生知識,可以適當融入一些娛樂元素,但務必把握好度,禁止用娛樂取代知識傳播,防止熱播養生節目出現庸俗甚至低俗的傾向。
(二)貼近性,把握受眾心理
熱播養生節目面對的是受眾,在播出節目的過程中,必須有準確的、清晰的受眾定位。大眾在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愛好,同時會受到人生閱歷、家庭、職業等因素的影響,電視臺在播出養生節目時,需要多角度考慮受眾心理,貼近受眾的實際需求,體現科學性特征。例如,要豐富養生節目的內容,囊括健康生活知識、居家養生竅門、醫藥常識等,滿足不同年齡段人群的觀看需求。養生節目的忠實受眾以中老年群體為主,他們渴求養生知識的愿望最為強烈,而且具備良好的收視耐性,有著極高的養生節目黏合度。
養生節目的選題也必須新穎,用創意十足的節目環節抓住受眾眼球,進行科學傳播[4]。如果選題千篇一律,容易導致節目同質化,最終被眾多熱播養生節目埋沒,難以脫穎而出。如今很多熱播養生節目均以老年人養生保健為主,其實年輕人群體的亞健康狀態也不容忽視,電視臺在養生節目中不能只重視向老年人傳遞科學知識、科學思想,還要擴大傳播養生科學的范圍,讓年輕人受益。例如,一檔熱播養生節目不僅對老年人宣傳養生,還制作深受年輕受眾歡迎的特別節目,向年輕人傳播健康的生活方式、養生保健的方法等科學知識,包括哪些食物能順腸通便、防治胃病,哪種坐姿和站姿更健康等,擴大受眾面,取得了良好收視效果。如今,該養生節目的受眾越來越年輕化,逐漸成為優質受眾群。另外,養生節目要準確把握受眾內心的想法,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針對其想法錄制養生節目,使其在觀看時不會有疲倦感、壓迫感,學到更多的養生知識、健康的生活方法,保證收視效果。
(三)規范性,加大控制力度
一些電視養生節目借由養生節目與醫藥之間的天然聯系,變成商家的推手,播出一些兜售醫藥商品的養生節目,以此獲取經濟收入。雖然這樣的做法可以得到一時的利益,但觸犯法律法規,最終會因失去受眾的信任而被淘汰,得不償失。因此,對于那些在播出過程中宣揚、推銷、販賣醫藥商品和肆意傳遞偽健康信息的養生節目,電視臺必須自省,加大對醫藥宣傳廣告等的控制力度,嚴厲查處、整頓,嚴重時直接停止播出養生節目,使熱播養生節目越來越規范;養生節目自身也要進一步明確責任,端正態度,本著對受眾負責的宗旨,嚴格把關醫藥宣傳廣告在節目中的植入,杜絕傳遞虛假信息的情況,更嚴禁直接向受眾推薦某個品牌的產品;養生節目制作人則要秉持對人民負責、公正、客觀的態度辦好節目,不能只考慮個人經濟利益。
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熱播養生節目的初衷在于讓大眾有更健康的生活和更強壯的體魄,如今養生節目可謂亂象叢生,損傷了養生節目的信譽,只有給熱播養生節目戴上規范的緊箍咒,才能重塑電視媒體的公信力[5]。例如,養生節目必須禁止無證專家參與,從嚴限制節目主持人的資質,嚴格規范養生節目的制作、播出以及內容審查等,維護大眾權益,嚴格履行社會責任,不斷提高公信力,推動養生節目規范持續發展,為大眾提供更科學、更理性的養生知識和技巧。
五、結語
熱播養生節目的背后是民眾對健康的重視,消費者對養生有了更多的需求。電視養生節目經過多年的發展,有了穩定的受眾群體,如果想在今后的媒體市場競爭中繼續生存,就要端正態度,建立理性思維,不斷拓寬健康養生視野,密切關注大眾在社會生產與生活中發生的變化,敏銳捕捉其健康養生需求,堅持制作、播出優質的養生節目,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 陳小龍.新型健康養生節目的升級構建與創新[J].青年記者,2018(32):73-74.
[2] 郭春雨,倪佳.養生節目的健康之“道”[J].記者搖籃,2018(07):70-71.
[3] 張靜.電視健康養生類節目的現狀以及發展探究[J].電視指南,2017(24):61.
[4] 林小鳳.熱播電視節目傳播特點及對受眾的影響[J].中國報業,2019(24):60-61.
[5] 張芳.新媒體時代健康養生類節目創新策略研究[J].科技傳播,2019(18):92-93.
作者簡介:李婷(1983—),女,山西太原人,本科,編輯,研究方向:健康電視節目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