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今這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人們越來越關注財經金融方面的信息。基于這樣的社會需求,財經報道不能僅一味關注財經金融專業人士的需求,而應走進千家萬戶,推動普通民眾積極參與相關經濟類活動。基于此,提高財經報道的可讀性就成為了財經類新聞媒體機構普遍關注的新命題。對于財經類新聞從業者而言,首要任務就是推進新聞改良,提高財經類報道的可讀性。只有切實提高財經報道的可讀性,才能大幅度拓展相關財經報道的受眾群體。
關鍵詞:財經報道;可讀性;新聞改良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22-0171-02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國民綜合素質的提升,提高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成了人們關注的重點。時下。財經金融類信息走入了千家萬戶,社會大眾越來越關注財經類新聞。因此,社會對財經類新聞從業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提高財經報道可讀性。
二、提高財經報道可讀性的必要性
可讀性是新聞報道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屬性,是評價一篇新聞能否吸引社會大眾關注、傳播相關熱點信息的重要指標。可以說,評價一篇新聞的優劣,在極大程度上是評價這篇新聞報道是否對其受眾有可觀的吸引力。而在財經報道方面,通過提高可讀性,能大大拓展新聞的受眾,不再局限于經濟金融類從業者、專業人士。也就是說,提高財經報道可讀性就是使其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各行各業讀者的需求,優化財經類新聞媒體機構的發展前景,使其在同類媒體之間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當前,財經類新聞媒體所發布的財經報道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大都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在普通民眾看來較為晦澀難懂、難以接受;普遍使用大量專業術語,對非專業人士不夠“友好”;往往會使用大篇幅的數字、公式說明問題,不夠簡明扼要。
三、提升財經報道可讀性的原則
(一)注重內容升華,激發讀者閱讀興趣
要提高財經報道的可讀性,就必須在內容上做文章,因為財經報道的核心就是其播報的內容[1]。一篇優秀的財經類新聞報道,除了要做到新聞報道最基本的及時、準確等要求之外,還應能夠吸引大眾眼球,以極具趣味性的語言解釋晦澀難懂的經濟概念,從而吸引普通民眾閱讀,激發社會大眾對財經類新聞的探索欲。而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財經類新聞從業者就不能故步自封、閉門造車,要學會走出來、走進社會民眾的生活,著重報道大眾關心的、貼近大眾生活的經濟信息。簡而言之,就是要升華財經報道的核心內容,使讀者產生閱讀興趣。
(二)財經報道的播報要與時俱進,做到及時準確
促使財經報道與時代接軌、提高財經報道的時代性,對提高財經報道的可讀性有重要的意義。基于新聞報道的基本要求,財經類新聞從業者必須將鮮明的時代特點融入財經報道,將時代精神融入其中。媒體人要緊跟時代潮流,緊抓社會熱點,報道出符合社會發展的新聞。換言之,就是要貼合社會大眾普遍關注的經濟信息,將整體經濟局勢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融入財經報道,報道與經濟發展相關的熱點事件。
(三)以人為本,貼近社會民眾
財經報道的播報要注重人本思想,要緊抓讀者的思想,報道符合社會大眾需求的新聞。財經類新聞從業者在撰寫新聞時應做到以人為本,深入貼近社會民眾的生活,切實地反映出當前經濟發展的整體態勢以及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經濟熱點[2]。當然,財經報道不能僅僅只關心整體經濟局勢的變動,還應從普通民眾的生活入手,關注大眾的經濟生產活動。關于經濟這個宏觀概念,既要做到“上得去”,更要做到“下得來”,既能貼合經濟金融專業人士的信息獲取需求,又能滿足普通民眾緊抓經濟熱點新聞的客觀需求。不能單一地從宏觀概念角度刻板地播報新聞,而應在經濟問題中尋找人情化、人性化的分析角度,使財經報道的新聞播報與普通民眾相連接,從而引起讀者的共鳴。
四、提高財經報道可讀性的舉措
(一)增強財經報道的文學性
財經類新聞從業者在提高財經報道可讀性時首先要注意的是增強財經報道的文學性。一篇優秀的財經類新聞報道不能只有枯燥的文字描述,財經類新聞從業者要學會利用具有文學性的詞匯,吸引讀者的眼球。通過語言文字的表述可以影響讀者對新聞報道所闡述的事實的理解和主觀意愿,與讀者的思維碰撞出新的火花,讀者可能會產生多種形式的主觀理解與感受。因此,一篇財經類新聞報道是否成功,在極大程度上取決于作者的語言文字表述能力[3]。財經報道作為經濟性的新聞報道,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專一性,對從事此類報道的新聞從業者有更高的文字表述要求。引人入勝的語言表述是財經報道必要的“表面功夫”,能夠影響讀者的思維模式轉換和對經濟信息的初印象,因此要提高財經報道的可讀性,首先就要提高從業者的文字功力,增強財經報道的文學性。
(二)做有溫度的財經報道
財經類新聞從業者要提高新聞播報的溫度,切實關注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關乎國計民生的經濟發展話題。新聞從業者不能只專注專業的、冷冰冰的數字指標,而要從脫離社會實踐活動的經濟信息中跳脫出來,做群眾關心的新聞,做有溫度的新聞。從業者要著重追蹤當前最新發生的相關經濟活動的一系列走向,結合專業化的信息,從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角度切入分析各類經濟事件。財經報道的重點是“上傳下達”,既要傳達政府最新的經濟政策以及社會上最新的經濟形勢變動情況,又要收集社會基層對相關經濟政策變化產生的反應,做好人民群眾的傳聲筒,積極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督促有關部門對相關的經濟政策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改良[4]。
(三)準確定位,做多元化的特色報道
財經類新聞媒體機構要做好自身發展定位工作,不同層次的媒體機構發揮著不同的社會價值。例如央視財經頻道主要報道的是對整體經濟發展形勢的分析說明,同時也向人民群眾宣傳中央經濟政策的最新變化,向業內人士播報國際最新經濟動態;地方媒體需要做的則是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經濟政策,對相關經濟布局進行針對性的理解分析,并以簡明扼要的語言將其傳達給讀者;其他有相關行業背景的專業的財經類新聞媒體機構則應根據所關注的行業特點,結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階段,進行合理的評估、預測,為此行業的從業者提供專業的、可靠的經濟發展信息[5]。總之,財經類新聞媒體機構從業者要保持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做符合自身角色定位的經濟事件解讀,向社會大眾展示其可靠的專業態度。只有這樣,其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創作出具有高度可讀性的財經報道。
(四)突出財經類新聞報道的服務性
財經類新聞從業者不僅是新聞事件的傳播者,更是關注財經類新聞受眾的服務者,要提高財經類新聞播報的服務性,為民眾參與經濟活動提供切實可靠的幫助。為便于社會各界參與金融投資領域的經濟性活動,廣大財經類新聞從業者應及時有效地收集具有參考價值的新消息、新動態,向讀者清晰明了地反映市場走勢變化。對此,可以在財經新聞播報時進行多元化的財經戰略分析,為想要投身金融行業市場的普通民眾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幫助。同時,也可以構建相關金融愛好者的交流平臺,推動相關金融從業者分享自身的經驗教訓,為需要一定的理財指導性信息的民眾提供大數據的參考和相對專業化、成熟化的經濟活動專業建議。如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旗下的財經新媒體——“錢眼”微信公眾號,短短幾年就吸引了百萬粉絲關注,每年有超2億的閱讀量,成為了國內知名的財經“大號”,其成功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內容信息定位精準,文章寫法深入淺出,指導操作性強,從而吸引投資者每天必看。
五、結語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經濟活動早已不再僅為經濟金融行業從業者獨家關注,普通民眾也積極關注并投身其中。基于這樣的考量,財經類新聞從業者必須在統籌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及發展趨勢的同時,著重解讀相關經濟事件的發展歷程,為普通民眾宣講經濟熱點的有關信息。換言之,就是要提高財經報道的可讀性,創作出可以吸引普通民眾目光的財經報道。此外,財經類新聞從業者要勇于打破固有的財經報道宣講模式,從人文心理入手,提高財經報道的服務性,使其能夠更好地貼合大眾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提高財經報道的可讀性,極大地拓展財經類新聞媒體的受眾,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走進投資理財相關的經濟類活動,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翠翠.財經類新聞報道之可讀性與傳播效果實證研究[J].新商務周刊,2019(11):2-3.
[2] 景璐.增強地市報財經新聞報道的可讀性——以《克拉瑪依日報》的《閑諞財富》專欄為例[J].中國地市報人,2018(11):87-88.
[3] 王平湖.財經類新聞報道之傳播效果探究[J].記者搖籃,2019(11):57-58.
[4] 王琦.淺析財經報道中的大數據分析運用[J].城市黨報研究,2018,74(07):49-51.
[5] 肖魯仁,楊子璇.大數據背景下財經新聞的特質、問題及對策[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05):60-65+116.
作者簡介:徐建華(1971—),男,江蘇南京人,本科,記者,研究方向:財經新聞報道、新媒體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