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遠 陳曉月
摘要:在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廣告業務迅速下滑的今天,報社如何在媒體新業態下沖出重圍,是所有紙媒關注的問題。當下短視頻作為媒體新業態的存在,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能,紙媒應該抓住這一難得機會進行轉型,實現媒體融合發展。
關鍵詞:媒體新業態;短視頻;報紙廣告;廣告業務
中圖分類號:F71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22-0251-02
當前,紙媒必須面對媒體商業價值下滑、經營壓力巨大這一現實。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2019年在中國的廣告行業市場結構中,互聯網廣告占比50.34%,電視廣告占比15.46%,而報紙廣告僅占4.31%。互聯網廣告已經占據半壁江山,報紙廣告從2017年的9.5%下降了約5%,出現嚴重下滑態勢[1]。
在媒體融合發展的背景下,紙媒既要建設好自己的移動傳播平臺,同時要管好、用好商業化、社會化的互聯網平臺。當前,公域流量從“兩微(微博和微信)”平臺流向“快抖(快手和抖音)”短視頻平臺,這是媒體業態發展的重要趨勢。
一、短視頻成為媒體新業態
截至2020年3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已達7.73億人,相當于每兩個中國人里就有一個短視頻用戶[2]。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短視頻市場規模只有19.6億元,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410.2億元,5年時間增長接近20倍[3]。2017年增長率最高,達184.6%,2020年將回落到38.7%,但依然可觀[4]。同時,短視頻蠶食用戶時間趨勢愈發明顯,已經占據全網用戶總時長份額的20%,僅次于即時通信[5]。
現在的內容產業由原來的縱向發展,變為橫向發展,進入內容科技時代。基于5G網絡,以移動客戶端為切入點,重點發展內容原創、內容代運營、內容風控、內容聚合與分發,推動信息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于云計算,讓資源互聯互通、業務轉型升級,解決新舊媒體“兩張皮”問題;基于大數據,推動行業、社會和政府大數據整合,提供垂直領域的信息服務;基于VR技術,打破時空的限制,身臨其境感受沉浸式、立體式、交互式的內容體驗。
短視頻是內容科技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也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種創新表達方式。同時,短視頻帶動了“網紅經濟”的興起,促成了MCN商業模式崛起,催生了多元化的增值服務模式,建立了“短視頻+產業鏈”的嶄新格局,成為媒體業態的全新存在。
就傳播形態來說,短視頻符合全媒體的特征,即全員媒體、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效媒體,可以嵌入所有媒介和渠道,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用戶的生活、學習和社會關系,成為一種新的大眾傳播方式[6]。短視頻出現“三新業態”。第一,新的傳播觀念。短視頻具有社交媒體的屬性,具備分享視頻的特質,從分享到共享再到共創,這是短視頻作為社交媒體的優勢所在。第二,新的互動語態。短視頻讓用戶的溝通交流更加生活情景化,不僅僅在于獲得有價值的內容,更在于參與彼此陪伴、情感連通的情境,成為一種新的互動語態。第三,新的技術賦能。短視頻借用新技術手段,通過每個終端互聯互通,技術賦能,調動人的所有感官,讓人沉浸在逼真的視覺享受中,甚至可以忘記時間。
二、如何做好短視頻
經過三四年時間的發展,短視頻出現兩大轉向。一是由UGC(用戶生產內容)轉向PGC(專業生產內容),再轉向PU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即運用專業化的運營模式,有選擇性地對內容呈現進行優化或弱化,以“人民日報+客戶端”和“央視頻”為標志;二是由時長15 ~60秒的短視頻發展到3~5分鐘的中長視頻,時長的變化產生了兩種不同的表達形式,以西瓜視頻和B站為代表。
對于報社來說,要做好短視頻必須抓住以下幾點。
(一)緊扣熱點,新中有創意
抓熱點是短視頻上熱門的關鍵,影響平臺是否高流量推送賬戶。一個熱門無數家媒體都在搶,有創意是制勝的關鍵,如新聞角度、剪輯視角、技術創新等。熱門的短視頻結尾處往往有反轉,意味無窮。
(二)弘揚正能量,適合所有短視頻平臺
在“快抖”平臺上,最熱門的短視頻是弘揚正能量的作品,這符合主管部門對新聞輿論的導向和媒體融合發展的要求,也符合報社和平臺自身發展的定位。正能量的作品,催人奮進,讓人受鼓舞、受感動。
(三)做好垂直內容,興趣粉絲黏性,為商業化作鋪墊
無論做什么類別的內容,都需要深挖用戶的關注點。只要做用戶喜歡的優質內容,持續輸出,就會有粉絲關注和追隨。深耕一個垂直領域,粉絲黏性就會變強,為商業化打通渠道。
(四)打造人格化形象,改變傳統媒體刻板形象
人格化形象能夠讓賬號變得更加親切,更加貼近用戶,改變用戶對傳統媒體的刻板印象。同時,要擴展傳統媒體內容產品的縱深,既要有高大上的政策宣傳,又要有走進用戶內心的感人故事;既要有權威化、專業化的內容,又要有大眾化、IP化的產品。
(五)孵化去官媒化小IP,親近用戶
通過選擇價值IP、包裝打造形象、持續內容輸出、渠道分發傳播、聚集粉絲運營、持續盈利變現等步驟,打造垂直領域小IP或個人IP。主號是紅旗,側重政策宣傳,小IP是彩旗,側重產品孵化,廣告經營業務要把彩旗作為抓手,紅旗不倒,彩旗飄飄。
(六)具有內容產品思維
要將所有內容視為產品,接受市場檢驗,能否變現是重要考量標準,要從理解用戶、找準需求和量度價值三個維度,衡量內容產品的價值。
三、短視頻的變現途徑
目前報紙廣告業務嚴重下滑,部分紙媒已經通過多元經營,從信息內容提供者向綜合經營體轉型,鏈接上下游產業,實現盈利渠道的多樣化,不再高度依賴廣告收入。當前,短視頻適合全媒體傳播,是鏈接上下游產業的重要切入點,也是報社廣告經營業務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報社做短視頻有以下幾條變現途徑。
(一)內容電商賣貨盈利
無論是社交類電商,如“快抖”,還是傳統電商,如淘寶、京東,無疑都需要發展內容電商帶貨。內容電商通過內容提升產品的文化屬性,給產品賦能,讓產品價值更高、賣得更好。傳統主流媒體作為內容生產機構,不是缺乏內容,而是缺乏產品思維。短視頻本身就是一種內容產品,與電商相結合就具備超強的帶貨能力。
(二)提供付費視頻內容
近三四年來,知識付費已經逐漸被用戶所接受,出現了諸如得到、喜馬拉雅、奇點大學等付費平臺。主流媒體在將短視頻內容垂直化和系列化的同時,還要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獲得用戶認可,讓用戶愿意購買。
(三)通過廣告讓流量變現
在當下傳播語境中,流量意味著價值和影響力。短視頻平臺聚集著最重要的公域流量,如抖音日活躍用戶6億,快手日活躍用戶1.7億。廣告主青睞短視頻垂直領域頭部大號,覆蓋面廣,影響力大,目標人群精準,廣告變現能力強。
(四)獲取平臺補貼和分成
各個短視頻平臺都出臺了補貼和分成政策,如微視2019年拿出30億補貼創作者,播放量達到10000可獲30元收益;抖音、快手分別推出“經營計劃”“創作者激勵計劃”。這都是通過補貼和分成的方式,鼓勵創作者提供更加優質的短視頻內容。
(五)直播帶貨促進產業發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整個商業邏輯和結構,實體經濟受到嚴重影響,直播帶貨成為最熱門的話題,政府官員、大學校長、網絡達人、社會草根等都在網絡上直播帶貨。主流媒體具有公信力,社會認可度高,有利資源多,資源層次高,自身平臺好,本就具備成為大IP的有利條件,能夠打通產業鏈,促進相關產業發展。
(六)版權合作讓知識變現
知識變現的途徑非常多,版權合作就是其中的一種。短視頻發表在平臺上后,內容版權歸發布者。傳統主流媒體無論是在自己的移動傳播平臺上,還是在商業化、社會化的互聯網平臺上發布短視頻,都可以通過版權合作變現。
四、結語
在媒體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紙媒正好可以抓住短視頻這一難得的發展契機,整合報社優勢資源,轉變發展思路,大刀闊斧,敢為善為,開辟轉型之路。同時,紙媒要充分運用信息革命成果,不斷提升報社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加快構建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全媒體傳播格局。在媒體新業態下,紙媒要主動求新求變,直面市場帶來的危機,把短視頻作為媒體轉型的重要切入口,以及廣告經營業務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參考文獻:
[1] 李明俊. 2020年中國廣告行業發展現狀和市場趨勢分析 互聯網廣告快速崛起[J/OL].前瞻經濟學人,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 200415-2bbe200f.html,2020-04-16.
[2]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中國網信網,http:// www.cac.gov.cn/2020-04/27/c_1589535470378587. htm,2020-04-28.
[3] 艾媒咨詢,短視頻行業數據分析:預計2020年中國短視頻市場規模將達410.2億元[EB/OL].艾媒網,https://www.iimedia.cn/c1061/72408.html,2020-07-05.
[4] 艾媒咨詢.中國短視頻行業數據分析: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380.8億元[EB/OL].艾媒網,https:// www.iimedia.cn/c1061/65573.html,2019-08-05.
[5] 袁璐.短視頻持續蠶食全網用戶時長[N].北京日報,2020-07-29(7).
[6] 王曉紅.短視頻助力深度融合的四個關鍵[J/OL].傳媒一線,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2 159290391566773,2019-12-06.
作者簡介:郭思遠(1984—),男,江西廬山人,碩士,助理記者,研究方向:新媒體營銷、文化大眾傳播。
陳曉月(1988—),女,云南玉溪人,本科,研究方向:新媒體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