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平
摘要:近些年來,國家逐步加大對水利基礎建設的投入,對預支相關的建設資金的管理和利用更加嚴格,但是在稅費改革之后存在諸多問。而為了鄉鎮水利的健康發展,有必要進行財務改革,本文基于此以金湖縣鄉鎮水利站為例,分析了其中存在的財務管理問題,并提出了改革的路徑。
關鍵詞:后稅費時代;鄉鎮水利站;財務改革
2006年取消了農業稅后,金湖縣各鄉鎮水利站均被下放至鄉鎮管理。每個水利站由原來的七八名成員最后只剩下一兩名站長留守,工作超負荷嚴重。各鄉鎮水利站的財務工作也是由站長及縣水利局協助經辦。隨著近些年國家對水利基礎建設的加大投入,對用好及管好大量的水利建設資金、管理好各類水利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好政府預算外資金等財務工作要求越來越嚴格,稅改后仍存在較多問題,水利財務人員應該深刻認識新的形勢,努力探索鄉鎮水利站的財務改革路徑。(實際情況:取消了農業稅后,金湖縣進行了農字頭機關單位改革,鄉鎮水利站經過30年工齡人員退養、臨時人員清退、整編精減后各鎮由原來的十幾人基本上平均不到四個人,而每個單位的管理面積由于撤鄉并鎮后所管轄的事務卻是原來的2-3倍左右)
1.金湖縣鄉鎮水利站現存的財務管理問題
1.1工作量大,人員緊缺
稅改后,金湖縣鄉鎮水利站隸屬于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由一兩名站長負責水利站的日常工作,(稅改后,水利站行政、財務管理歸鄉鎮管理,而業務、水利規劃、卻歸水利局管理,雙重管理造成了許多不協調。2010年水利站由差額撥款單位轉變為公益性事業單位后,財務又進行了改革,上劃給縣局。縣水務局成立鎮水利站會計核算中心,由3 名專職人員對11家水利站的核算,賬務管理。原鄉鎮會計轉變為報賬員,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就更下降。由于只有3名人員人少,對各水利站的情況不可能更深入了解,基本上變成了記賬員,根本沒有時間進行財務分析和管理)(如果沒有水務局水利站會計核算中心的出現,我在會計核算中心的材料怎么弄)稅改前后人員對比表見表1。既被當成鄉鎮行政工作人員,又被當做水利站的專業技術人員,包含監管水利站的財務管理等所有工作,站長被當成是全才。然而,一個人在遇到繁忙季節根本無法應付所有事項,有時候職能工作只能尋求其他人員的幫忙,但這些人不懂水利專業技術,在水利技術上仍然無法直接頂替。另外,在水利站的財務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專業特殊性,非專業人員不了解水利項目情況而無法很好的開展工作。全部由一個人負責,將造成工作量的積壓,導致一些水利資金無法合理運用、收費不及時、不規范等財務管理問題。
1.2雙重領導,職責不清
稅改后,金湖縣的水利站下放至鄉鎮管轄,人事也直接歸屬到鄉鎮政府管理,但水利站的日常業務工作卻由縣水利局直接管理。造成人事管理與職責相分離的狀態,在一些水利業務的決策上不知道聽命于誰。可能出現管理的缺位及脫節,導致水利站的財務工作開展情況不知道該受制于誰的監督檢查。雙重領導管理的出現,讓鄉鎮水利站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要同時考慮雙方政令,可能造成財務工作安排不協調,不合理。
1.3財務管理的體制不健全
一般來說,鄉鎮水利站是以公益性為主、經營性為輔的一個基層行政管理事業單位。但是,受原來的計劃體制影響,使得水利站的服務經營、收費及利潤分配制度的改革都非常滯后,經濟關系不清晰,資產界定模糊,尤其是在財務管理的體制建設上已經跟不上國內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1]。雖然金湖縣水利局有自身的一套財務管理辦法,但僅僅是一些日常經費支出的審批等會計基礎內容,對于財務管理中的收入、資產、預算及分析的相關制度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1.4水利基建財務管理工作基礎較薄弱
由于受計劃經濟管理的長期影響,導致水利基層單位過于重視計劃管理,卻忽視了財務管理及項目的經濟效益。財務會計沒有充分發揮對水利工程建設的監督職能,各水利建設的財務制度還有待于完善。受思想觀念、業務知識及市場經濟的變化,舊的財務管理工作已經無法滿足現有水利建設的需要,財務人員不僅要熟練掌握財務知識,同時要全面了解項目的基本情況、項目的預算、預算的定額及標準以及工程圖等知識,在這種專業知識基礎上,才能更充分的開展水利建設的財務管理工作,發揮出水利工程的經濟效益。
2.金湖縣鄉鎮水利站的財務改革路徑分析
2.1組織培訓,提高鄉鎮水利站財務管理人員的會計業務水平
雖然金湖縣鄉鎮水利站人員緊缺,但是正因為人員少,綜合事務繁多,導致財務會計業務水平低下,因此,提高水利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是做好水利財務管理工作的前提,財務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水利站財務管理的質量。水利會計人員在掌握水利工程只是的同時,要加強對水利財務管理規定及財務制度的法規、技能的學習。會計工作方式要轉變事后記賬的模式,應該進行事前參與及事中監督與控制,通過對價款結算、工程的招標與驗收等重大事項的參與及決策,充分發揮出水利會計的“核算及監督”職能。
2.2健全財務管理體制,切實做好水利工程建設
健全的財務管理體制能良好的約束及規范水利財務行為,是最直接、有效的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的途徑。做好水利建設資金的管理是工程建設管理中的重要工作,鄉鎮水利站的財務管理對鄉鎮水利建設資金的安全運行有著直接關系,因此,財務人員要不斷拓展財務管理的內容,在實踐中創新財務管理的方式,對做好水利財務管理工作要有充分認識。
首先,要加強對水利專項資金的監管力度。把涉及到民生的水利財政專項撥款的監督管理列為基建財務管理的重點。要堅持專款專用、專戶管理的原則,按項目進行實時報賬,并嚴格遵照審批制度,科學安排,明確責任[2]。其次,要加強對水利工程會計科目的使用。會計人員在正確使用以及會計科目時,還要根據水利站實際情況,靈活設置一些相應的明細類會計科目,以便更加真實形象的反映出水利的工程進度情況,這也是合法的、真實有效的財務信息。最后,要加強對水利工程票據的管理。各個地方的財政收入都來源于稅收收入,因此,財務人員要在結算工程款時積極配合稅務部門代扣代繳稅款,按工程款的實際發生額確定納稅額度,開具稅務發票,此舉能規范財務票據,杜絕納稅人偷稅漏稅等現象,為審計、檢查提供合法有效的原始憑據。
2.3提高水利資產的經營管理,不斷推進水利經濟發展
第一,要加強對水利工程資產的價值管理。在金湖縣鄉鎮所有的水利固定資產中,為社會公益服務的水利工程資產約占80%,這些資產在基建竣工驗收后直接入水利事業單位的財務賬目。因此,其帶來的價值補償及經濟效益均無法在鄉鎮水利站體現,如何加強這部分資產的價值管理是目前擺在水利站面前的一道難題。建議在工程資產的壽命期內要有賬目價值,雖然不進行折舊計提,但在財務報告的補充資料中能反映出其殘值或當前評估值。
第二,要加強對水利無形資產的減值管理。鄉鎮水利站經過國家政府及當地政府多年的投資建設以及全國水利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及寶貴的水利資源資料。如堤壩的管理權、泥沙開采權、水面養殖權等。因為產權觀念淡薄及產權不清等原因,這些資源很多沒有得到良好的管理。必須統一定制好產權經營管理辦法、明晰產權,加大監管,將這些資源,也就是無形資產充分利用起來,以彌補水利事業單位資金短缺的問題。
2.4力爭財政資金投入,不斷優化水利制度改革
我國水利資金一般以“國家、地方、受益地區”三位一體的籌資方法,但由于各地財務狀況不一,實際籌資中還存在很大問題。各鄉鎮水利站應積極爭取各級公共財政投入,要密切關注三農問題的相關方針政策,立足于水利發展與改革的需求,不斷優化水利制度的改革。
2.5深化農業水價改革,促進水利可持續發展
鑒于水利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水利單位不但要有充足的能力維持自身發展,公益性消耗通過財政撥款及行政事業收費補償,非公益性消耗則要考經營性收費來補償,若不加強收費標準的管理,則可能導致水利工程建成后無法維持正常運行。因此,要科學合理的測算水價成本,深化農業水價的改革,做好水利規費征收環節的工作,保障水利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3.結語
鄉鎮水利站的財務管理不但要適應國家相關的財經法規及制度要求,同時要適應于水利事業經濟發展的需求,把握好鄉鎮水利站的財務改革,不斷加強鄉鎮水利站的財務管理水平。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創新,為我國水利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張靜.后稅費時代鄉鎮水利站職責履行狀況的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2.
[2]黃建.后稅費時代鄉鎮改革發展研究[D].鄭州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