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禮紅








摘 要: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點陣中的規律”不應只滿足于計算出點子數量,更應著眼于“規律”本身,因此搭建擺一擺的活動,進而創造小組活動、找到不同觀察所帶來的的不同規律,感受多角度觀察的思維方法,滲透數形結合與建模思想。
關鍵詞:點陣;規律;多角度;數形結合
《點陣中的規律》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好玩《圖形中的規律》的后半節課,筆者將它作為一節獨立課進行教學。在磨課中,當教師給學生一個自主發現規律的學習單后,學生大多數都填寫了“1×1,2×2,3×3……”,對于其他角度觀察的規律,比如斜著觀察、拐彎觀察,學生不僅沒有產生這樣的觀察角度,甚至覺得這樣的觀察寫出來的算式很麻煩。在第三次磨課時,有一個學生居然忍不住喊了出來:“老師,他觀察得到的算式太麻煩了!”
難怪每次磨課都不理想,我恍然大悟,原來學生對規律并不認可,他們以為要找的是最佳算法。當我們認為學生會自然地發現點陣的三種觀察方法時,我們其實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上想當然而已。想要貼著學生的思維前行,就要還原點陣的規律本身。
教師如何搭建腳手架,使學生真正去發現更多的規律本身呢?筆者從這個角度出發設計教學活動,放手讓學生先有規律地擺一擺5號點陣點陣,為學生的多角度觀察搭建腳手架,再讓學生自主觀察整組點陣并列算式、找規律,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活動經驗,感受“數形結合、多角度觀察”的意義。
教學目標:
1、以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研究形數的歷程為主線,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能在觀察(劃分)活動中,發現正方形點陣中隱含的規律,體會圖形、算式、點數的關系。
2、結合擺一擺、觀察、列式、交流等活動,發展歸納和推理能力。
3、通過多角度觀察點陣,滲透數形結合與建模思想。
學具準備:鉛筆、尺子、橡皮、水筆、磁力板、小磁鐵。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操作鋪墊
1、故事引入
師:你們喜歡聽數學家的故事嗎?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他喜歡通過點陣來研究數。開始時,他在沙灘上擺石子,一個石子表示1,兩個石子表示2,3個石子表示3……后來他用石子擺出各種各樣的圖形,比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借此來研究數,研究算式,并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發現。他在研究中還完成了一項極限挑戰,能極速挑戰1+3+5+7+9+11+13這些加法算式呢!后人把每個小石子看成點,就組成了我們今天要研究的點陣!
2、觀察操作
(1)觀察點陣
我們先來看看這組點陣吧!逐個出示點陣圖(如下圖),看看這些點陣——由點組成的有規律的圖形,你有什么發現?
生:都是正方形的,每行和每列的點數一樣多。
生:后一個點陣比前一個點陣多一行多一列,點陣越來越大了。
師:很好,大家都是細心、會觀察的同學!點陣比較多,我們分別給它們編號:1號點陣,2號點陣……
(2)同桌合作,有規律地擺點陣
師:5號點陣是怎樣排列的?你能根據前面4個點陣的規律,有規律地擺出來嗎?同桌合作擺一擺,要擺得又快又有規律哦!
同桌合作過程中,教師巡查、指導,發現學生的不同擺法。
師:同學們動作真快,都擺出了5號點陣!誰來說一說怎么擺的呢?
生:我是一行一行擺的。
生:我在4號點陣的基礎上再擺一行一列。
生:我是一層一層往外擺的。
教師根據學生的擺法,課件動態演示,并給各種方法命名(如上圖)。
師小結:小小的一個點陣,同學們發現了不同的擺法!今天,你們想不想過一把當數學家的癮,自己來找找這組點陣中的規律?那現在我們開始自主學習——找規律!
[我的思考] 結合數學家的故事引入,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什么要安排擺一擺的活動呢?若不給學生擺一擺,直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點陣、發現規律,留給學生的思考空間會比較多,但在多次磨課中卻發現,大多數學生不理解什么叫做“不同角度觀察”,反而因為寫出乘法算式而沾沾自喜。哪怕有個別學生發現了不同角度觀察,也造成“自主探究出規律”的學生比率很低,學生只是被動地聽取他人的想法,甚至有些學生認為斜著觀察、拐彎觀察的列式都太麻煩了。因此,教師有必要在這里安排有規律地擺一擺5號點陣的活動,迫使學生去思考不同的擺法,為后面的“不同角度觀察”做鋪墊。這樣學生的自主探究變得更有目標性,突出重點,也更好地引領了學生,提高學生發現規律的參與度,對規律的體驗更為充分。
二、合作探究,交流規律
1、活動要求:
教師出示學習卡,介紹要求:第一步觀察,第二步列式,第三步交流,并讓學生默讀要求,最后請一名學生說一說:我們的活動要完成哪些任務?此處,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后,能更清楚要求。
2、小組活動,匯報交流
學生小組活動,教師巡查指導,發現各種有意思的觀察方法和算式,再組織交流。
師:大家在小組活動中非常積極,現在我們邀請幾位同學來給大家分享。匯報時,先說一說你的算式,再說說有什么發現。
(1)橫著觀察
生:我橫著觀察,第1個點陣有1×1個點,第2個有2×2=4個點,第3個有3×3=9個點……大家有什么疑問嗎?
生:你能用圖形說明這個3×3的意思嗎?
生:橫著觀察,每行3個,有3行,就是3個3。
師:繼續這樣觀察,第6個點陣怎么計算?第10個點陣呢?(教師追問:沒有圖形了,你還能想象出圖形的樣子嗎?)
師:第一個點陣1×1,第二個點陣2×2……你們發現了這樣觀察,點數有什么規律?
生:第幾個點陣就是幾×幾。
(2)斜著觀察
教師展示學生作品,并與學生互動。
師:5號點陣,為什么不加到6?
生:斜著觀察時,最多的只有5個點。
師:從這些算式中,大家發現了什么規律?
生:算式是有對稱的,中間有一個最大數。
生:都是從1開始加到一個最大的數,然后再往回加到1。
師:繼續這樣觀察,10號點陣怎么列式?
生:假如是10號點陣,可以從1加到10,再加到1.
師:厲害,看起來復雜的算式,卻非常有規律!太棒了,還有不同角度觀察的嗎?
(3)包圍法觀察
教師展示學生作品,特別注意:只出示算式,遮住圖形,不出示觀察角度。
師:大家能根據算式,猜一猜他是怎么觀察的嗎?
生:他是包圍法(或拐彎、或直角都行)觀察的……(用手指)
師:真厲害。包圍法這個詞一下子讓人聽明白了。那誰能結合圖形說一說1+3+5+7+9的意思?
生:看這個5號點陣,拐彎觀察,分別是1個點,3個點,5個點,7個點,9個點。每次多兩個點,將它們相加就是總點數。
教師追問:繼續這樣觀察,第7個點陣怎么列式?
生1:1+3+5+7+9+11+13。最后一個數是13,可以認為是2×7-1得到的,中間重復了一個點。
師:還有不同的發現嗎?
生:算是都是從1開始的單數相加的。
師:1號點陣是1,2號點陣有兩個數相加,3號點陣有3個數相加 ……這有規律嗎?
通過這樣的提問,引導學生說出“第幾個點陣就從1開始加幾個連續單數”。讓學生在對比、想象中加深了對算式規律的認識。
三種方法小結:
師:為什么同一個點陣,我們列出了不同的算式?
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列式就不同,規律就不同。
師:是啊,我們得出了不同的算式,乘法簡潔,后面的兩種很有規律。以5號點陣為例,這些算式的結果都等于多少?(25)以后我們遇到這些有規律的算式就可以化成這個乘法算式來計算了!還記得我們的極限挑戰嗎?
3、考考你:極速挑戰
(1)1+3+5+7+9+11+13+15+17
生:有9個從1開始的單數,所以結果是9×9=81.
生:最后一個數17=9×2-1,我想到了這是第9個點陣,所以也是81.
(2)1+2+3+4+5+6+7+8+9+8+7+6+5+4+3+2+1=?
生:這個有規律的算式中間最大數是9,所以是第9號點陣,結果是9×9=81。
師:雖然是算式,但是大家想到了剛才學習的正方形點陣,用圖形來解決算式問題,太神奇了!剛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點陣,就列出了不同的算式,這是由形到數的過程,現在看到算式,我們就想到了點陣,這恰恰是由由數返回到形的過程,正如數學家華羅庚說過的一句話: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
[我的思考]這是本節課的核心內容——學生自主探究一組點陣中的規律。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匯報自己發現的規律,并在匯報中激發生生互動,并不斷地引導學生思考不同觀察方法得到的不同規律,使“規律”成為課堂的主旋律。最后,教師注重多種方法的聯結,看似簡單的問題,實在讓學生快速將方法串聯在一起。極限挑戰既是對規律的應用,同時又是對規律的升華,挑明數形結合的思想,讓數形結合的思想在學生的心中落地生根。
三、趣味點陣,課堂延伸
師:老師還帶來一個趣味點陣,請大家來挑戰!觀察下圖中已有的幾個圖形,你發現了什么規律?請你按規律畫出下一個圖形,并給這組點陣列出有規律的算式。
生:可以按一個直角一個直角轉彎觀察,第一幅圖有3個點,第二幅圖增加4個點,第三幅圖接著增加6個點,最后一幅圖再增加8個點,所以得到一組算式:3;3+4=7;3+4+6=13;3+4+6+8=21。最后一幅如下圖A。
生:可以將點陣添加幾個點變成正方形,然后再減掉添加的點。于是得到一組算式:2×2-1=3;3×3-2=7;4×4-3=13;5×5-4=21。最后一幅如下圖B。
生:橫著觀察,前幾行都相等,最后一行多1個點。于是得到一組算式:1+2=3;2+2+3=7;3+3+3+4=13;4+4+4+4+5=21。最后一幅如下圖C。
師:這個點陣叫做螺旋點陣,大家能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它的點數,真奇妙!
圖A
圖B
圖C
[我的思考]僅僅正方形點陣的學習略微單調,不利于學生對點陣的整體認識。因此,有必要進行適當的拓展。此處,結合螺旋點陣,讓學生應用“不同角度觀察”,增加思維的靈活性。在數學上,教師希望學生舉一反三、一題多解,其實就是希望學生多角度觀察和思考。因此,這節課的價值不僅體現在這節課上,更體現在學習方法上。
四、回顧課堂,整理反思
師:借助正方形點陣、螺旋點陣,我們發現了很多規律,這些都是數學家們的重要發現,所以同學們今天已經超額完成了小小數學家的任務。關于點陣,你還想學習什么?這節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生:數形結合真奇妙。
生:我知道了如何從不同角度觀察點陣。
生:從不同角度觀察,點陣的規律就不同。
師小結:真奇妙,換個點陣看這些點陣,就有了這么多神奇的發現!就像那首詩所說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點陣中的規律還有很多很多……希望大家今后繼續探索點陣的奧妙!生活中處處都有規律,大家要有一雙善于發現規律的眼睛!
[我的思考]課雖止,探究不止。此次,學生回顧整理,既引發學生的反省意識,也讓學生放眼生活,拓展視野,激發學生繼續尋找點陣及其規律。
教學反思:
本節課立足于正方形點陣,“畢其功于一役”,在研究一組正方形點陣中將規律挖深、吃透。教學貼著學生的思維前行,創造機會讓學生進行多維探究,在數形結合中引發學生建立算式的模型,從圖到數到式,再從式到圖到數,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不斷形成并逐步提高。教師透過現象看到規律的本質,在教教材中顯性知識的同時,挖掘出其包含的隱性知識,牢牢把握住了這節課的規律本身。
學生在學習之中收獲的不僅僅是規律,更重要的是找規律的方法——多角度觀察。在磨課中,學生高呼“老師,他觀察得到的算式太麻煩了”,但是在調整教學方式后,學生在回顧整理中將“多角度觀察”作為一項重要的收獲,這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