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看書先看皮,看報先看題”,標題是新聞的核心,是編輯對稿件的提煉和概括。標題是報紙的“廣告”“窗口”。讀者從標題中大致可以判斷出新聞的價值和可讀性。可見,制作好標題是多么重要。讓標題誘人傳神,令讀者“一見鐘情”,是編輯苦苦追求的目標,是關系到新聞能否影響讀者或能否被讀者接受的關鍵。本文結合筆者日常工作,就編輯如何制作標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報紙編輯;新聞標題;創新
中圖分類號:G2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2-0154-02
“題好一半文”。讀者打開報紙,要看什么,先看什么,取決于標題。標題是報紙給每個讀者的“第一印象”。一篇稿件,如果有了一個好的標題,這條新聞就成功了一半。從事報紙編輯工作20多年的筆者深有感觸,好的標題能夠吸引讀者的閱讀欲望,達到傳遞正能量的效果。
標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制作出好標題是編輯的一項重要任務。編輯如何才能制作出好標題呢?筆者認為,標題必須揭示新聞事實,[1]必須符合新聞事實是好標題的基本要求。
一、標題是新聞事實的表達
新聞主要是敘述新近發生的有意義的事實,這就決定新聞標題必須報告新發生的事實,不能為吸引眼球,就嘩眾取寵、偏離事實、欺騙讀者。如筆者編輯的作品《來看看,市民推薦的老建筑快找找,你家附近的老房子》(重慶晨報2018年9月6日11版),標題的主題直截了當地說明了要告訴讀者的新聞事實,副題“重慶市第二批歷史建筑征集共收到3000多條線索,年內將確定名錄報市政府,發現有價值的老建筑可獲獎”,就把新聞的由頭、背景交代清楚了。
因此,新聞標題絕對不能夸大和曲解新聞事實。[2]新聞事實是一,新聞標題不能是二。無能是對事實的概括,還是對事實的評價,新聞標題都應當無條件地忠于新聞事實。這是制作新聞標題必須嚴格遵守的法則。如筆者的作品《這個五一,你在重慶哪里看風景?》(重慶晨報2019年5月2日3版),標題在時間上就對事情的發生作出了限制,看風景是在“五一”長假期間,而不是別的時間段,清晰地界定了新聞事實發生的時間點,新聞的真實性就不容置疑。
另外,制作新聞標題,應當特別處理好“兩個關系”。一是生動與準確的關系,標題不準確,許多是由片面追求生動造成的,但是,生動活潑不能以犧牲準確為代價。離開了準確,偏離了事實,信息走了樣,生動活潑就無異于舍本逐末,沒有任何意義。二是簡短和準確的關系,為強化視覺效果,標題應長話短說,盡量簡練,但簡短也必須以準確為前提,如削足適履,效果會適得其反。
標題不僅要報道新聞事實,而且對事實的表述體現出一定的動態,即告訴讀者事情的發生與發展。如上文列舉的標題,本身就呈現一種動態,“快找找”,表示這件事還沒有結束,處于發展過程中,最后的結果應有后續報道。
二、標題應直截了當地點明主題
好的標題能夠第一眼就吸引讀者,編輯在制作標題時一定要把這篇文章的主題提煉出來,讓讀者在第一時間就能判斷這篇稿子大概要講什么,而不是在那里“繞來繞去”,不知所云。如筆者編輯的作品《念好“山字經”,巧打“特色牌” 重慶精準發力形成合力推動鄉村振興》(重慶晨報2020年1月7日4-5雙通連版),這是一篇以圖片為主的新聞報道,圖片優美,文章可讀。如何在標題中體現鄉村振興這個點,筆者在編輯時思考“鄉村振興”該如何體現,巧用“精準發力形成合力”這個點,文章主題一目了然。
有時,為了強調、突出新聞的時效性,編輯不得不對記者稿子作大幅度的刪減,讓圖片“說話”,在標題中就把編輯要表達的主題呈現出來。如筆者編輯的作品《這個五一,你在重慶哪里看風景?》(重慶晨報2019年5月2日3版),在五一長假期間,重慶各大“網紅”景點都有外地游客的身影,他們拍風景、嘗美食,為重慶點贊,編輯用李子壩單軌人流如織作主圖,選取6個景點作配圖,而文字則作了大幅度刪減,這則新聞就完美呈現出來了。
三、標題應簡練新穎吸引人
新聞能不能吸引讀者的眼球,標題在很大程度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很多時候,讀者往往忘記了文章內容,而把標題記住了。
這就要求編輯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要有強烈的新聞敏感性和概括能力,善于把新聞中的精華提煉出來,用簡練、新穎的語言制作標題。如筆者編輯的作品《還不退役?我就不退!》(重慶晨報2018年4月26日9版)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報道“在傷別賽場600天后,李雪芮在海南陵水以一個冠軍宣告自己正式復出”,在引題上清晰地交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消失的600天,李雪芮在干什么?從零開始,以冠軍復出,是怎樣的感受?國家隊小隊員喊她‘姨’。”
如果只看主題,就算李雪芮手拿羽毛球拍的大幅照片放在版面的顯要位置,讀者還是不明白編輯要表達什么。筆者巧妙設計了兩個引題區域,用一把羽毛球拍橫置于主題上,球網放“消失的600天,李雪芮在干什么?從零開始,以冠軍復出,是怎樣的感受?”,字號稍小,球桿上放“國家隊小隊員喊她‘姨’”,這樣,整個標題區既避免了“留白”過多,又突出了主標題短小精悍,給讀者強烈的視覺沖擊。
另一方面,新聞的精華能否在標題中突出,還與文字是否簡潔有很大的關系。冗長的文字只能將新聞中的精華埋沒,削弱讀者對新聞的注意力。讀者在閱讀標題時常常一掃而過,停留時間極短,所以標題宜短不宜長。如筆者編輯的作品《她是西政的學生 平時坐公交吃食堂 她也是國際超模 夢想當一名飛行員》(重慶晨報2019年3月7日14版),故事講一個大學生從禮儀隊員、校記者廣播主播成長為國際時裝超模只用了一年時間,標題并沒有直接講她是如何成為超模的,而是抓住她平時的生活細節,提煉出“坐公交吃食堂”“想當飛行員”,標題簡潔、鮮活,能第一時間吸引讀者。
四、如何找出新聞標題的“點”
所謂標題的“點”,也就是一篇文章中能提煉出標題的地方,可以肯定地說,每一個編輯在制作標題之前不可能先確定要制作什么類型的標題,而必須對稿子作技術處理后,對全文有一個大概了解,然后確定從哪里下手找出“點”。說白了,標題的“點”就是編輯的“著眼點”。那么,如何找這個“點”呢?筆者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在新聞的主要事實中找。很多文章的標題的“點”往往在主要事實中。這是編輯找“點”的首要著眼點。
第二,在每篇稿子最吸引人的內容、最打動人的事實中找。這種內容有時可能是主要內容,有時可能是某一側面,甚至可能在背景材料中。把它們拿來當作標題,無疑最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第三,新聞中最具感染力、概括性,能統率全文的精彩語言。這種標題之“點”,看起來很輕松,其實要發現它,卻需要編輯有眼光,對事件要敏感。
五、規范新聞標題制作的方法
在當今媒介融合的浪潮下,傳統媒體為適應新形勢,努力求新求變。但不論一條標題如何生動形象、抓人眼球,如果它不是建立在“準確無誤”的基礎之上,必然會影響新聞信息的傳遞。首先,報紙新聞采編人員必須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遵守新聞語言的規范化標準,保證標題的準確性。其次,行業內部需加強自律,與大眾監督通力協作,真正實現新聞標題語言的規范化發展。呵護新聞的“眼睛”,才能守好輿論陣地,努力提高報紙的公信力。
(一)學習并遵守新聞語言的規范化標準
為避免新聞標題中出現語言文字錯誤,新聞工作者特別是一線編輯記者需學習并嚴格遵守教育部發布的《語言文字規范標準》。一些記者專業背景不足,缺乏基本的語言文學素養,制作的新聞標題不符合基本的語言規范。不合規范的標題,無論多精彩,都只是蒙塵明珠。因此,新聞從業者必須將符合基本的語言規范放在新聞編輯、寫作的重要位置,盡量少犯錯、不犯錯。
(二)努力提高新聞從業者的專業素養
新聞從業者的專業素養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養和相關理論素養兩方面。報紙要發展得好,員工的思想政治素養必不可少。唯有堅定政治立場,才能守好輿論陣地,發揮報紙的公信力。相關理論素養既包括深厚的知識儲備,也包括對時代思潮的把握。新聞從業者既要積淀深厚的人文底蘊,也要做時代的“弄潮兒”,才能在新聞標題制作中有所突破、有所創新。
(三)行業自律與大眾監督雙管齊下
加強行業自律,鼓勵大眾監督是規范新聞標題制作的輔助措施。記者在進行內容生產時必須嚴格遵守行業自律和行業規范,樹立“新聞無小事,語言無小事”的創作理念;編輯在審稿時切不可馬虎大意,要嚴格審核稿件,發揮“把關”作用,防止新聞真實性、準確性受損;普通民眾要發揮監督作用,讀報時發現錯誤后積極向報社反映,報社鼓勵大眾的監督行為。發揮行業自律的作用,釋放大眾監督的能量,走穩新聞標題語言的規范化發展道路。
六、結語
標題是新聞的核心,是編輯對稿子的提煉和概括,它是一篇新聞稿件最精辟、最重要的內容。在新媒體不斷搶奪傳統媒體讀者、傳統媒體面臨生死存亡的今天,把標題制作得誘人傳神,令讀者“一見鐘情”,是編輯苦苦追求的目標,也關系到新聞能否影響讀者或能否被讀者愉快接受,報紙編輯必須下功夫制作好標題,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中獲得信息。
參考文獻:
[1] 鄭興東.報紙編輯學[M].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127-129.
[2] 張子讓.當代新聞編輯[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137-138.
作者簡介:劉一柏(1962—),男,重慶人,主任編輯,研究方向:報紙編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