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編輯工作是文化生產和傳播工作。創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出版企業的目標。提高編輯工作的有效性,能夠在有限的人力和資本條件下,幫助出版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增加效益、提高核心競爭力,這需要出版企業、編輯室主任和編輯三方面協同努力。
關鍵詞:編輯管理;編輯工作;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2-0188-01
我國出版企業面臨著數字時代的新挑戰和新機遇。各種新興媒體的出現和人們閱讀習慣的改變給出版企業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出版企業人員流動性增強,人才被新媒體行業分流。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對出版物的質量監督檢查力度逐年加大。不管是出版企業管理者還是編輯自身,都在思考如何在較大的內外部壓力下,以有限的人力和資本擴大生產規模和增加效益。提高編輯工作的有效性,使編輯工作事半功倍,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
一、什么是編輯工作的有效性
在現代出版業中,編輯是作為出版工作一個組成部分的專業活動和專業人員。編輯工作是文化生產和傳播工作,其基本內容是按照一定的方針收集信息、策劃選題、選擇和加工稿件以供復制并向公眾傳播。在管理學中,有效是指使某項工作產生效益。[1]編輯有效地完成本職工作,產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就是編輯工作的有效性。[2]
二、如何提高編輯工作的有效性
彼得·德魯克認為,一個人的才能,只有通過有條理、有系統的工作才能產生效益。編輯是知識工作者,不同于體力勞動者,有不同的工作動力和工作方法,以及與之相對應的管理方法。[2]科學管理編輯,提高編輯工作的有效性,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努力:
(一)出版企業對編輯的管理
1.滿足編輯的生存需求。人才是核心生產力。近年來,受到新媒體行業的沖擊,出版企業人才流失率增大,部分大型出版集團的離職率已達到40%。出版企業只有招收到適合編輯出版工作的人才,并采取措施留住人才,才能夠保證并提高生產效率。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個體生存的基本需求。編輯需要通過工作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與新媒體行業相比,出版企業薪資普遍較低,但工作時長比較短,工作強度比較低。
吸引和留住人才不能靠空談情懷。為了增強編輯的安全感、歸屬感和提高工作積極性,出版企業要立足自身優勢,建立科學的績效體系,合理提高編輯收入,保障編輯生存所需;建立靈活的考勤制度,方便編輯協調工作和生活,使編輯無后顧之憂;通過集體宿舍或公租房、單位食堂、班車通勤等保障措施,進一步降低編輯生活成本,減輕編輯生存壓力。
2.完善編輯工作規章制度。出版企業要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使編輯工作有“法”可依。一方面是國家出版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制度的內化,包括重大選題備案制度、三審責任制度、責任編輯制度等。出版企業要立足自身實際,合理安排人員和流程,使相關制度得到落實,引導編輯在正確的軌道和方向上開展工作。另一方面是企業內部各項具體工作制度的制定和流程的規范化,形成明確的入職手冊、員工工作手冊等,降低編輯出錯概率,提高其工作有效性。
編輯屬于知識工作者,其工作動力與工作的成效和成就感息息相關。出版企業要給編輯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工作成果的機會,并根據編輯的貢獻對其進行獎勵。這就要求出版企業在績效制度的基礎上建立適當的激勵機制,給予編輯季度、年度或不定期的精神與物質獎勵。
3.為編輯提供學習培訓機會。出版企業應為編輯提供內部入職培訓、定期崗位培訓,使編輯能夠快速熟悉出版工作流程,學習專業知識,鞏固專業技能;支持編輯在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積極參與社外和線上學習與培訓;鼓勵編輯參加國內外具有代表性的書展,學習優秀出版品牌的經驗。對參與社外培訓和學習的編輯,出版企業可給予適當的經濟支持。
(二)編輯室主任對編輯的管理
1.加強與編輯的溝通和交流。編輯室主任作為編輯的直接管理者,要重視與編輯的溝通。有效的溝通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障,能夠避免編輯得過且過或者只關注自己的任務而看不到編輯室和出版社的需要和機會。除了日常任務安排、工作匯報和選題交流會,編輯室主任還應定期與編輯進行輕松的交談,表達對編輯的期望和要求,了解編輯對近期工作經驗教訓的總結、自我設置的下階段目標以及對編輯室整體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等;同時也要了解編輯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傾聽編輯的困擾和需求,將有代表性的問題反映給出版社高層領導。
2.見人之長并用人之長。編輯室主任不應只關注編輯的短處,只見人之短,而應發掘每個編輯的長處,在工作安排中合理分配任務,使編輯能夠各展所長。強調編輯的長處,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編輯的才能,提高編輯工作的積極性和有效性。相反,如果專找編輯的缺點,則會破壞管理者和編輯的團結。在工作考評中,編輯室主任尤其要注意這一點。
3.打造學習型編輯室。編輯工作是知識輸出。這就需要編輯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并及時更新。編輯工作還是經驗積累工作。新老編輯的工作心得和經驗的交流對提高編輯群體的整體素質有顯著效果。編輯室主任要督促編輯學習和掌握專業技能,為編輯提供必要的工具書和學習材料;定期組織經驗交流會,加強編輯室內部的溝通;密切關注出版行政主管部門的新的制度標準和行業動態,及時告知編輯,更新編輯工作規范。編輯工作還要求編輯成為全才。因此編輯室主任在不斷加強自我學習的同時,還要督促編輯養成閱讀習慣,學習其他行業的知識。可定期組織讀書分享會等形式的學習活動,將編輯室打造成學習型組織。
(三)編輯的自我管理
1.要有“把關人”的責任意識。社會主義國家的編輯出版工作者肩負著為人民提供優質精神食糧的歷史使命。近年來,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對出版物的質量監督管理越來越嚴格。編輯要有導向和質量的“把關人”意識,一方面要多出書、出好書,努力為人民提供包含先進思想和科學價值觀的出版物,在源頭上阻止不良思想傾向和價值觀向人民傳播;另一方面要嚴控出版物質量,努力生產內容優質、形式優美的高質量出版物。意識指導行為,編輯要始終把責任意識放在第一位,作為提高工作有效性的思想基礎。
2.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編輯的專業技能包括語言文字能力、專業基礎知識、選題策劃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等。在入職時,編輯要認真參加入職培訓,快速了解出版工作流程;在日常工作中,要積極學習前輩分享的工作經驗,鞏固語言文字基礎;關注本專業的理論發展,更新專業知識儲備;通過圖書榜單、開卷數據、書店和營銷反饋、讀者群等渠道,了解市場信息,提高選題策劃能力;加強與著譯者的線上和線下交流,鞏固已有作者群體,挖掘新的作者人選;多參與各種行業交流活動,與本行業和相關行業的人保持聯系,了解行業動態,為選題策劃建立信息和人力儲備。專業技能的提升不僅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也能使編輯通過在工作崗位上做出成績獲得成就感,得到認可和尊重,滿足自身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3.了解并掌握相關新媒體技術。出版融合是新媒體技術與傳統出版相結合的產物,是出版企業為迎接數字時代的挑戰和機遇而探索的道路。出版融合要求編輯成為全媒體人才。編輯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學習與編輯出版相關的新媒體技術,并將其運用到出版工作全流程中,提高信息收集、選題策劃、營銷推廣的效率,使出版物內容與形式都得到優化,更好地滿足讀者對出版物精益求精的要求,從而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三、結語
在市場競爭空前激烈的數字時代,出版企業、編輯室主任和編輯三方面應當充分發揮能動性,科學管理編輯工作,提高編輯工作的有效性,提升出版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李桂福.編輯出版發行實戰研究[M].石家莊: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06:3.
[2] 彼得·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許是祥,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8:1.
作者簡介:王成鳳(1988—),女,安徽合肥人,碩士研究生,出版專業技術人員(中級職稱),開明出版社有限公司編輯室主任,研究方向:編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