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建鋒
摘要:“管理無少事”,管理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乎著被管理者的未來發展方向,本文從五個方面談及作者在班級管理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
關鍵詞:班級管理;有效;學生;老師
著名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管理是一門藝術,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與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這句話告訴我們:管理成功與否不能只靠理論或只在紙上談兵,只有執行了,收到好的效果才能值得肯定。面對班級這一個個有思想、有感情的學生個體組成的復雜小社會環境,怎樣才能把他們緊密地團結在一起,有效地引導他們按照健康的、有效的路徑去發展,這無疑對于班級管理者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然而,只要你善于思考,勤于實踐,掌握了管理的精髓,便可以做到輕松駕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我這些年來關于班級管理方面的一些有效做法,希望能與各位同仁一起交流。
一、建立有效的分工合作班級管理機制
如:班長董一帆主管學習方面,主要負責協同各科老師管理好學習方面的事,其下管理著各科課代表,各科課代表又負責帶領各組小組長協助老師檢查督促其他同學的作業和練習:副班長張舫瑜負責日常事務和協助衛生、生活、體育委員開展工作,同時,他們又共同負責班級紀律,并定期從各科老師和同學處收集關于班級管理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這樣的管理模式使得我們班各項工作開展的井然有序,有條不素,成效顯著。
二、實施全面的量化積分方案
古語說的好:“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為了樹立良好的榜樣效應,和有效激發同學們的競爭意識,我把我們班分成10個小組并制定了嚴明的班級管理制度,對每一個組的每一位同學從學習、紀律、品德等各方面實行量化積分制,在每周的班會課上我會及時對上周的量化積分登記情況作以總結并予以及時公布,并告訴他們這些資料同時會作為學期末素質評價報告冊填寫的依據。每次量化積分公布后都能看到很多同學們積極地圍著看,顯得很是關注,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很多同學從起初的有所思,有所想,到后來的有所行動了。
三、制定全新的獎勵懲罰制度
古語云:“賞與罰,治之要也。”一個優秀的班級必然有一套賞罰分明的管理制度。自從建班起我們班就制定了一套與眾不同的賞罰制度,例如,對于一些作業不按時交還頂撞班干部的同學,我們就罰他替科代表送作業和檢查作業,讓他通過自己感受當班干部的辛苦和不易,而學會體諒班干部。這些同學往往為了自己這一周工作干好,不但自己作業按時認真完成還會把自己的感受講給其他同學,鼓勵其他同學也及時完成作業,一周下來這些同學不但自制力增強了,而且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再也沒出現過作業不完、不交的現象。至于獎勵制度我們班的更是別出心裁,比如,對于愛做好入好事和學習優秀的同學,我們會提供給他們公開亮相的機會,像五月份家長會上,我們班張舫瑜、崔博文、曹宇軒等同學就在家長會上分別發表了學習心得,當時我有意識看了看班里其他同學的反應,他們大多臉上都有一些羨慕,自那以后,班里人人有事干。
四、樹立科學的時間分配觀念
隨著中考的臨近,很多同學忙的都有點茫然,我及時查閱了一些關于考前如何科學分配學習時間的資料,并打印來,借助第一次模考后與每位同學交流談心的機會,與他們共同探討出適合個人的一套有效的復習時間安排方案,并指導他們注意文理搭配,強弱結合,第二次模考結束后,我發現大多數同學都有了明顯進步,課后與他們交流,他們都說科學的時間安排使他們受益匪淺。
五、發展和諧的師生關系
古今學界皆提倡“尊師重教”,作為具有社會性的人類來說,和諧的人際關系是能否獲得健康快樂情緒的重要因素,對于處世不深,正在成長的中學生來說更是如此。我們可能都會有這樣的體會,我們可能會因為喜歡一些老師而喜歡他們的課,甚至期待從事和他們一樣的職業;反之,也可能會因為與某位老師之間發生了不愉快而產生對立情緒,放棄學習這門課,甚至放棄自己的學業。這些事在正處于逆反期的中學生身上真是屢見不鮮,每當這樣的事發生時,我都會及時與他們談心,讓他們進行換位思考,學會去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分清利害關系,進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總之,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非此所說,能有一套有效的管理辦法才能使得班主任工作相對能輕松一些。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對育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對班主任的要求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