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康
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是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四大任務之一,全面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已成為一個重要課題。新疆烏什縣在全面分析當前人才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緊緊圍繞黨政人才引領科學發展、專業技術人才引領行業快速發展、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引領經濟社會發展、農村實用人才引領農牧民脫貧致富等方面,做了一些調研和思考。
1.人才發展狀況
1.1加強黨政人才隊伍建設,統籌引領科學發展
一是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深化黨政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規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積極推進干部教育培訓經常化、制度化,建立和完善干部政績考核體系和評價標準機制;二是結合好班子建設和年度班子考核,對排名靠后的縣直單位和鄉鎮班子進行剖析,幫助其整改提高;三是引進高層次黨政人才來我縣掛職服務。
1.2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統籌引領行業快速發展
一是全面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加強專業技術人才教育培訓,改進完善各類專家人才選拔管理制度,推進專業技術職稱和職業資格制度改革;二是依托專業技術人才服務團,深入開展“比、學、趕、幫、超”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涌現出一大批引領行業快速發展的專業技術人才。
1.3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統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積極營造有利于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構建適應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人才成長機制,加大教育培養力度,提高高層次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素質。二是開展“科研攻關、發展轉型”實踐活動,搭建企業人才服務發展平臺。鼓勵企業組織經營管理人才到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和大型企業學習培訓,積極培育高級經營管理人才,不斷提升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整體活力;三是依靠企業自主優勢,引進企業管理和技能人才。不惜重金招攬優秀人才,累計引進企業經營管理和技能人才。
1.4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統籌引領基層人才創業發展
一是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深入開展“雙培雙帶”活動,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實用人才的組織管理,建設一支適應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要求的實用技術型、生產經營型、農村實用型人才隊伍;二是開展農村實用人才“五個一”活動,深入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開展農村實用人才資格認證工作。鼓勵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擴大農村基層人才援助計劃、支持農村實用人才創新創業。
2.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2.1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優,隊伍不壯,高精尖人才嚴重匱乏
目前,全縣人才總量12455人,其中黨政干部人才1540人、專業技術人才3666人; 技能型人才452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53人;農村實用人才6501;青年科技英才3人;引進人才205人;縣級拔尖人才35人,地區級拔尖人才至今未申報成功。
2.2結構性矛盾突出,分布不平衡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相對充足,教育培訓與晉升比較正常。但企業技能型人才儲備不足,教育培訓相對滯后。
2.3人才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
黨管人才和政府人才部門業務重疊,受政策、編制、資金、自然條件、經濟基礎、發展環境等多重因素影響,使我縣人才呈現“進得來、留不住”的現象。
2.4工作開展不平衡
由于思想認識和重視程度的差異,各職能部門之間、各單位之間在人才的引進、培育、使用、管理和服務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使人才工作開展不夠平衡。
3.對策與研究
3.1建章立制,規范管理
建立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例會制度。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例會一般每半年召開1次,會議貫徹落實上級最新精神,部署人才工作任務,落實重大事項,研究任務完成情況,總結先進典型,開展及時通報,提出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建議等;建立縣級領導干部聯系優秀人才工作制度。重點關心優秀人才的思想、學習、工作和生活,及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引導教育其健康成長、奉獻聰明才智;建立人才工作聯絡員制度。人才工作各成員單位確定1名黨務干部或相關股室負責人為人才工作聯絡員,明確其具體職責。縣委人才辦每季度召開1次聯絡員“碰頭”會,并每年年底根據工作績效情況對聯絡員進行考核評議、分類定級;建立人才工作督辦制度。通過電話通知、現場約談、發通報文件等形式不定期對貫徹執行中央、自治區、地區、縣人才工作方針、政策、制度的情況,年度工作要點和重點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領導小組會議的決定和部署的執行情況等進行督辦,并將督辦情況納入單位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
3.2創新教育培養機制,全面提升人才隊伍整體素質
逐步建立規模較大、水平較高的人才培訓和技能實訓基地,每年有計劃對各類人才開展系統的規范化、制度化培訓,特別是組織教育、衛生等技術性較強的部門和單位,通過邀請專家講座、學習考察、舉辦培訓班、選送人才到區內外進修、短訓等形式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繼續發揮現有培訓平臺作用,培養和壯大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廣泛開展科普活動,全面提高農民科技素質,鼓勵農牧民群眾學習實用技術,達到一人一技或一人多技,吸引學有所成或有一技之長者回鄉創業發展。
3.3強化管理使用機制,充分激發各類人才內在潛能
積極為人才干事創業牽線搭橋,幫助協調解決土地、資金、人員等實際困難,根據人才不同特點為人才提供“定制”服務,盡可能改善人才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積極推進人才資源共享,加大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間人才交流力度,讓人才能進能出、輪崗交流,給人才提供更多崗位進行鍛煉。搭建適合人才發展的空間和環境,在做好人才服務的基礎上,多給人才下任務、壓擔子,通過工作任務激發人才內在潛能,使人才所學知識真正在工作實踐中得以升華。
3.4健全評價激勵機制,最大限度發揮人才工作積極性
在現有的人才管理各項制度的基礎上,繼續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制定出臺更加靈活、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激勵政策,確保人才激勵機制有效運行。開辟人才建言獻策信箱,拓寬人才參政議政渠道,提高人才政治待遇。力所能及為人才研發產品、科技攻關提供必要場所和設備;幫助人才解決子女就學、配偶安置等實際困難,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