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媒體融合背景下,信息的采集與傳播以多樣化、個性化的形式呈現在人們的生活里,這就對新聞工作者的觀念改變與能力提升提出了客觀的要求。本文重點分析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行業發展的特點,并總結當前新聞工作者需要迎接的挑戰,針對性地提出新聞工作者提升能力的方式方法,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新聞工作者對媒體融合時代的適應能力,提高新聞工作者的工作能力與專業素養,為當前新聞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與現實指導。
關鍵詞:媒體融合;新聞工作者;能力
中圖分類號:G2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18-0138-02
一、前言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方式以及對信息的評判與審美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新聞工作者身在其中,往往會感到不知所措。傳統的信息采集與編輯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現實的需要,而現代的編輯理論與觀念還呈現出較為混亂的狀態,無法用于體系化的學習,因此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與時俱進,不斷摸索與創新工作模式,從而推進當前新聞行業發展。
二、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行業發展特點分析
(一)媒體形態聚合化
當前信息的承載方式正在不斷擴充,大量的新媒體渠道紛紛涌現,并在新聞的采集與傳播過程中表現出了其優勢與獨有的特點。各大媒體在發展的過程中又不斷融合。比如當前的紙媒依然以客觀權威為主要特點,向民眾公布新聞發生后的官方態度,并對公眾輿論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1]。而新媒體的新聞采集更傾向于從不同個體的角度看待新聞,使新聞內容更加生動活潑。這種針對一個具體的新聞事件而出現的發散性的新聞態度,正是媒體聚合化的重要表現。
(二)生產趨向一體化
當前單一的新聞呈現方式已經比較少見,大部分媒體平臺都在建立自己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統一平臺。例如央視在近年來已經從單一使用電視為媒介進行新聞播報的形式,逐漸發展成集電視頻道、央視新聞網、央視新聞客戶端以及多種不同的自媒體平臺的信息發布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新聞呈現。這就必然帶來新聞生產的一體化,幾乎所有的新聞都產生于編輯中心,然后各平臺根據自己的特點與播報需要,進行適當的加工,再發布給公眾,極大地提高了新聞采編的效率。
(三)擴散傳播的無界化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不斷交叉發展,使新聞逐漸公開化、透明化。所有的信息都能通過自媒體在網絡上傳播,引起網友的關注與轉發,而對于有新聞價值的事件,媒體就可以迅速跟進,并引導社會輿論參與到對新聞的閱讀與評價中來。時代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縮短了新聞與民眾之間的距離,也給新聞采集與傳播帶來了較大的壓力[2]。媒體在采集新聞的過程中爭分奪秒,迅速將采集的信息傳播到世界各地,不受地域因素、語言因素以及環境因素等的影響。
(四)受眾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
傳統的宣講式新聞播報方式早已失去傳播的土壤,人們需要的是更接地氣、更符合人們個性化需求的新聞,以至于近年來各網站熱搜榜成為了新聞工作者的重點關注內容。受眾的需求開始變得多樣化,必然會影響新聞采集與傳播過程中個性化、多樣化的發展。這一點在民生新聞、社會新聞等范圍內表現得尤為突出。為了滿足受眾的需求,新聞工作者就要不斷審視時代發展的需求,了解人們的想法,認真篩選新聞角度,盡可能激發人們的閱讀熱情,調動人們的傳播積極性。
三、媒體融合時代對新聞工作者提出的新挑戰
(一)新聞信息海量化的挑戰
當前社會中新聞無處不在,只要打開電子產品,各種軟件與搜索引擎都有新聞的身影,而且當前的軟件新聞還可以實現精準推送,只要是公眾關心的問題,就可以海量推送,并且自動在網絡中進行關鍵詞搜索,抓取相關的信息推送給關心這個話題的民眾。在這種狀態下,每個人每天面對的都是海量的新聞[3]。對于新聞工作者而言,要從海量的信息中篩選真實、關注度高、民眾參與與宣傳興趣強的話題,這就對其專業素養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必須有一定的識別能力才能適應當前的時代發展,滿足工作崗位的需求。
(二)新聞信息來源多樣化的挑戰
由于自媒體的出現,大量的信息堆積在社交媒體上,新聞的來源逐漸多樣化,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新聞的發現者與創造者,也可以成為新聞的傳播者。這就給新聞媒體單位帶來了較大的挑戰。快速篩選信息,確保信息來源的真實性、合法性,是新聞工作者的必備素質[4]。對于社會中出現的虛假信息與謠言,要盡快進行驗證與澄清,從而保證新聞媒體的口碑與權威性。在傳統媒體時代,人們無法有效記錄與傳播信息,因此也不存在來源多樣化的情況,但是在自媒體成熟的今天,信息來源多樣化已經成為新聞媒體工作者需要面對的常態。
(三)新聞信息表現多樣化、載體出現融合
在傳統媒體時代,人們習慣通過報紙與電視接收新聞信息,而報紙受到載體的限制,往往對新聞的傳播只能局限于文字與圖片的形式,并且受到版面的限制。電視雖然可以采用視頻的方式傳播新聞,但受節目時長和節目特點的約束,無法全面、多角度進行新聞播報。在當前的新媒體融合時代,人們接收新聞的渠道迅速增加,而且新聞的表現形式也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的充分融合下呈現出新的特點。人們在閱讀與傳播新聞的過程中,更加直觀化、生動化、個性化。各個角度的深度及時的新聞剖析,使每一條熱點新聞信息都能獲得較高的瀏覽量。大量的新聞軟件通過電腦、手機,為民眾提供一場時效性強、個性化突出的新聞盛宴。這就對新聞工作者的工作能力與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工作者能力提升的策略分析
(一)堅定四個自信,提升新聞價值判斷能力
新聞工作者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保持人民情懷,記錄偉大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唱響奮進凱歌,凝聚民族力量,堅持用手中的筆傳播真實的事件,引領正確的輿論。當前我國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新聞工作者要提高媒體素養,堅守政治原則與底線,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與法律法規,提升自我素質。只有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才能創作和編輯出正確的新聞內容,才能保證新聞達到其傳播的目標。對于任何破壞國家統一、危害民族團結、不利于黨的領導的信息,要自覺抵制,遏制其傳播,始終堅持與黨和國家的立場保持高度一致。另外,新聞工作者要始終與人民站在一起,為人民服務。在采集新聞的過程中要親入一線,深入進行實踐調查,用自己的筆表達百姓的訴求,傳遞真實的聲音[5]。
(二)緊跟媒體融合新步伐,提高新聞信息捕捉和策劃能力
當前的新聞工作不能一味固守傳統,新聞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時代發展的變化,認清媒體在時代變化中的新特點,認真鉆研和學習新媒體的發展狀況以及受眾特點,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發展,并且結合各自的特點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新聞工作者要培養自己的新聞敏銳度,對新聞引發的社會熱點進行深入的研究,了解新聞采編的特點,提高信息捕捉能力與策劃能力,結合不同的媒體平臺進行快速及時的播報。比如在播報我國南方多地發生河流超警戒水位新聞時,央視在整點新聞中往往會播報水位現狀,使民眾了解洪水狀態,并采訪相關的水利與氣象專家,進一步預測洪災的發展。央視網則設置了專門的主題網頁,對歷年來我國洪水的情況以及當前洪水的發展態勢進行直播,并引入實時分析。央視新聞客戶端的相關新聞則更多關注軍民團結抗洪及洪水中的優秀個體事跡。通過有點有面的報道方式,可以使民眾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國南方洪澇的具體情況,使新聞在權威的基礎上呈現出更多的生動性。
(三)提升動態溝通能力
媒體融合背景下,加強媒體間的相互配合以及優勢互補是非常重要的。新聞工作者要增加對媒體融合的認識,改變傳統的新聞采編觀念,適應當前大采編中心以及統一指揮調動的工作模式,完善各平臺間的聯動,減少內耗,確保高效快速地完成新聞采集。新聞工作者要積極參與單位組織的專業素質培訓,增加對單位內各平臺優勢的認識以及對各平臺內專業崗位設置的了解,確保在發生突發新聞事件時,能夠有效配合其他崗位,各司其職。同時新聞工作者還要對當前新聞采編過程中應用到的現代化工具進行技能學習。如今的新聞采編已經不是用紙和筆就能完成記錄和編輯工作了,有越來越多的現代化設備在不斷涌現,可以有效輔助新聞采編工作開展。比如當前直播連線、無人機航拍、各種非線性編輯素材與工具的出現,都在改變新聞的呈現方式。因此,新聞工作者要學習更多的專業技能,更好地適應媒體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工作。
五、結語
為了更好地實現新聞采集與傳播的目標,新聞工作者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與專業素質,這是時代的需求,也是行業的客觀需要。新聞工作者要始終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行業發展,不能墨守成規、忽視時代發展的規律。同時在不斷進行形式創新與渠道創新的過程中,新聞工作者要始終堅持新聞傳播的原則,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新聞態度,為公眾呈現一扇了解世界的精彩之窗。
參考文獻:
[1] 楊振宇.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工作者業務能力轉型淺析[J].采寫編,2019(003):66-67.
[2] 李斌.關于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編輯素質能力分析[J].視界觀,2020(4):3.
[3] 羅國林.融媒體背景下新聞工作者自身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9(006):153-154.
[4] 宋永忠.媒體融合背景下教育電視記者如何提升專業能力[J].教育傳媒研究,2019(04):75.
[5] 畢瑋琳.擁抱新時代迎接新挑戰——媒體融合時代傳統紙媒記者轉型發展探析[J].新聞采編,2019(5):20-21.
作者簡介:賀飛(1978—),女,新疆烏魯木齊人,本科,主任記者,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