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聞業務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普遍存在理論和實踐脫節的問題,這會導致學生即使掌握了理論知識,到媒體單位依然無法快速適應工作。“三三制”教學模式采用理論、案例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壓縮了理論講授時間,增加了案例講授和模擬實踐環節,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實踐技能也能得到相應的提高。這種既能改善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又能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教學模式,是普通高校新聞學專業新聞業務課程行之有效的教學實踐方法。
關鍵詞:“三三制”;新聞業務;實踐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18-0198-02
一、引言
新聞學科體系的重點課程主要由新聞采訪、新聞寫作、新聞編輯、新聞評論等組成,這些課程普遍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但在一些高校的新聞業務課程教學中,由于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等的限制,本應以實踐為主的新聞業務課程常常是理論講授為主、實踐課程為輔。這種講授方式的直接后果就是學生雖然學會了理論知識,但實踐經驗欠缺、動手能力較差,畢業后不能很快地適應工作。這就迫切需要教師在教授課程時改變講授方式,把理論、案例和課外實踐結合起來,以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三制”教學法是改變傳統的理論講授為主的模式,把課堂教學分成三份,理論講授、案例教學和實踐環節各占三分之一。在課堂上充分突出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的作用,也充分調動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在教學中,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結合起來,讓教學相輔、彼此促進[1]。
二、新聞業務課程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重理論輕實踐
國內大多數高校新聞教育都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采寫編評這些業務課程以理論講授為主、實踐操作為輔。對很多普通高校來說,又缺乏實踐空間,學生只能在理論范疇內學習業務知識。導致大多數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學生的知識處于紙上談兵階段。這種教學模式的結果是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但實踐經驗不夠,限制了學生的未來發展。
(二)重課堂輕課外
這是大多數高校傳統課堂教學的通病。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課堂講授,學生被動接受學習。這種方式對一些以理論講授為主的課程來說沒有問題,但對以實踐為主的新聞業務課程來說就不太適用了。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即使學會了理論知識,但不能走出去,不敢走出去,制約了學生的未來發展。
(三)實踐業務課程缺乏有效融合
傳統新聞業務課程設置大多是分成不同課程講授,每門業務課程都由不同教師授課。這種方式的弊端是業務課程很難融合。例如,學生學習了采寫之后,接下來學習的新聞編輯和新聞評論雖然都是業務課程,但教師講授內容和采寫關系不大,學生很難再對前面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鞏固。這就需要提供合適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各門學科的業務能力都能得到鍛煉,保證學生學過的知識能夠及時得到鞏固提高。
三、“三三制”教學模式實施方法
(一)精簡理論講授時間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都是以教師備課、純理論講授為主。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雖然付出了大量心血,但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三三制”教學模式減少了理論講授時間,每節課至少有一半時間要求學生思考和實踐。教師在講授理論時,所授內容結合案例和實踐,更具有針對性。
以新聞采訪課程為例。采訪課程的理論部分主要由新聞選題、采訪的策劃和準備、采訪提問的基本要求等幾個方面組成。傳統授課方式是教師在課堂上講授這些理論知識,要求學生課下實踐。采用“三三制”教學模式需要縮減講授時間,把更多的時間用到案例教學和課外實踐中去。例如,涉及新聞選題時把和實踐內容關系較小的一些理論分析內容刪去,給學生留下課外實踐的時間和精力。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精簡理論講授并不是理論內容少講或不講,而是學生可以自主學習的內容縮減或不講,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內容重點講授。教師要把握好課外自主學習和課堂講授的度。例如,筆者在講到新聞采訪中的記者素養時,就要求學生課下找案例,課上進行討論。這種方法既加深了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印象,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二)突出案例教學
作為“三三制”教學模式的重點,案例是聯系理論和實踐的橋梁。但在選取案例時要根據理論課程的要求,根據不同的知識點設置不同的案例。例如,筆者在講授新聞敏感的政治性問題時,正值全國兩會召開,于是就根據時事制作了一個案例。筆者把案例分成“展示”“剖析”“講解”“思考”“討論”幾個環節,然后結合時事進行講授。這樣學生不僅能理解案例,而且能結合案例聯系時事進行思考。同時,教師課上的點評也很重要,要根據學生對案例的理解有針對性地講解,把理論知識很好地融合在案例講解中。
對很多教師來講,案例既要符合知識點的講授,又要讓學生便于掌握,所以,選取合適的案例就至關重要。但案例選取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新聞業務課程設置案例庫就很有必要。教師可以根據每門課程特點設置案例庫,把既符合時代要求又符合實際教學的案例放入案例庫,以方便以后的教學工作。
(三)重視課外實踐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之后能更好地加深對這些知識的掌握,使用課外實踐是新聞業務課程教師常用的方法。課外實踐通常用兩種方式完成:情景模擬和新聞事件采訪。
情景模擬是通過對新聞事件的模擬再現,讓學生感受新聞事件的過程,然后根據模擬的新聞事件擬定選題,再進行采訪寫作。整個步驟嚴格按照實際采訪的步驟進行,這部分內容可以很好地銜接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
在進行情景模擬時,教師要先把選題設定好,讓學生課下分小組準備,然后進行課堂模擬,學生再根據課堂模擬內容進行采訪寫作,教師再對學生模擬中的表現和采寫作品進行點評。整個模擬過程都由學生完成,教師負責現場指導。在設置模擬選題時,教師要考慮新聞事件的針對性、方案設計的可操作性,能讓學生在演練中提升自己的采訪寫作能力。
以新聞采訪課程為例,在講到新聞發布會環節時,因為缺乏真實的新聞發布環境,教師可讓學生根據新聞發布會的步驟模擬新聞發布過程。筆者在上課時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有的扮演新聞發言人,有的扮演記者提問,然后學生再根據發布會內容寫出稿件。模擬完成之后教師根據學生的模擬和作業情況進行點評,讓學生在實際的演練中掌握新聞發布會的采寫技巧。
除了情景模擬實踐外,教師也要充分利用一切條件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例如,學校每年一度舉辦的春季大學生運動會,教師可讓學生進行選題策劃、采訪、寫作、編輯,教師根據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學校經常會舉辦的一些報告會、講座、演講比賽等,都是學生課外實踐的絕佳機會。此外,對鄭州大學體育體院學生來說,還可以利用學校經常舉辦的各種體育比賽加以實踐。這種實踐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采寫能力,也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對新聞這門學科的興趣。
四、“三三制”教學模式優勢分析
(一)符合多數普通高校的教學條件
目前,在新的傳播環境下,多數新聞學專業都在對新聞學專業課程進行實踐實驗化課程改革。如清華大學的李希光教授就把新聞采寫分成不同的項目,然后帶學生進行實戰訓練;復旦大學采用“2+2”教學模式,即新聞學專業學生兩年時間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兩年時間學習新聞學知識,并采用新聞學講座和實訓結合的方式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平臺。但這種方法對普通的高校來講并不適用,普通高校存在實訓資源、教學資金、社會資源等方面的限制。新聞業務課程要想取得更好的實踐效果,必須根據自身的師資力量、學生能力和教學資金進行改革,不能“照貓畫虎”。“三三制”教學模式可以在其他方面資源不夠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三制”教學模式結合普通高校以實用性為主的特點,理論講授實用性為主的知識,案例教學突出引導性,再結合學生實戰,從而在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基礎上彌補學生動手能力不強的缺陷。這種方式不需要額外的資金投入,可操作性強,教學效果也比較明顯[2]。
(二)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基本的條件
在新媒體時代,市場急需的是應用型人才。傳統的教學模式重理論輕實踐,學生理論知識雖然掌握非常扎實,到了媒體卻手足無措,學到的理論知識很難和實踐結合起來。“三三制”教學模式把理論講授、案例分析、課外實踐結合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了基本的條件。
(三)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實踐能力
傳統的課堂講授普遍采用教師課堂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這種方式導致學生容易對所授知識產生倦怠,教學效果較差。采用“三三制”教學模式,壓縮了理論教學時間,提升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案例教學能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課外實踐能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中理論和實踐脫節的問題,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3]。
(四)能改善教師教學方法和教研能力
“三三制”教學模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研能力也有一定的改善。在這種模式下,教師不僅要思考案例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還要考慮實踐方法的運用。這樣能讓教師不斷思考和改進教學方法,同時教研能力也能得到顯著提升。
五、結語
“三三制”教學模式采用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方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還能改善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師的教研能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雖然在實踐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但只要教師勇于嘗試,一定能獲得更具有實效的方法來改進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 音坤.“三三制”改革背景下新聞教學的轉型方向與策略[J].新聞傳播,2019(5):61-62.
[2] 陳媛媛.淺析“三三制”教學法在新聞實踐課程中的意義[J].中國報業,2014(4):14-15.
[3] 段蕾.人工智能時代新聞業面臨的挑戰和對策[J].傳媒,2019(8):47-49.
作者簡介:許鵬(1979—),女,河南鄭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新聞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