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霞
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訪談法,研究高校體育教學中智能體育應用軟件的重要性,通過分析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智能體育類應用軟件的優勢與劣勢,提出智能體育類APP運用于高校體育教學的策略。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國辦發〔2019〕40號)中提出,推進全民健身智慧化,并再次強調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性并提出具體要求。高校作為社會人才培養的中堅力量,是穩定其綜合素質的重要階段,是最有創造力的階段,是養成運動習慣的最佳階段。智能體育應用軟件(Application簡稱APP)不斷根據人們的需求發展創新,越來越多的人們在運動乃至生活中都在體驗、使用它,同時它也在悄無聲息地、廣泛地應用貫穿于高校體育的教學與監督、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社交圈等等。有了它的加入,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是必然。因此,通過分析智能體育APP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利弊關系,試圖探索提高綜合素質水平的教學方式方法,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新思路。
1 智能體育APP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發展現狀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不斷地被開發、創新、改革,已經成為提升教師自身教學手段及教學方式方法的重要途徑之一,體育教學亦是緊跟其后。隨著智能體育APP的新舊更迭、末位淘汰,被廣大使用者認可,并下載上億次的APP并不多,但是種類越來越多,項目越來越細,如瑜伽、廣場舞、健身、跑步、騎行、各種球類等等。在高校開展的體育教學與活動與社會需求是緊密相聯的。因此,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選擇使用甚至組織開發符合本校體育教學大綱要求或特色的APP進行課內外的體育教學,使APP成為服務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教學輔助工具。也越來越多的學者對這一類APP的性能在體育教學中所呈現的功能性、適用性、影響度、粘度、使用率等等進行研究,以期從APP獲取的有效數據中找到最適合本校校情的教學輔助工具。另外,智能體育類APP的開發者也在通過后臺所獲得的使用者反饋的數據,進行不斷的改良,完善其功能,以最大限度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體育類APP應用于高校體育教學是趨勢,更理性地選擇、更合理地運用于高校內所有的體育活動,使每位使用智能體育類APP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的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新技術、總結經驗、更新知識庫。
2 智能體育類APP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優劣勢
2.1 優勢
智能體育類APP從研發到投放市場,發展至今經過幾年的沉淀,根據市場反饋不斷改革更新,其功能設置根據使用者的反饋不斷完善;其分類也開始日益細化,如按運動項目分類的、按功能分類的、按需求分類的、綜合性的等等;配套知識體系更完善,除運動項目本身的技戰術外,運動前后、或傷病、或輔助等相關知識;社區服務促進圈友交流學習,且它們的功能設置里都具有智能提醒、打卡功能。智能體育類APP種類繁多、內容豐富,會加載各項運動除教學視頻外,還有其他豐富的展示性的視頻或文字資料,這些資料彌補了某些運動項目在體育教學課中教師無法做的示范空缺,同時也滿足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外學習、拓展練習的需求。比如在高校體育籃球運動項目的教學中,通過智能體育APP可獲得更多的有趣且新穎的籃球練習方法,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練習方法進行模仿學習。比如瑜伽教學,對于動作幅度過大,難度較高的動作,學生沒有記清動作時,可隨時通過智能體育APP,學習模仿,進行動作記憶的鞏固。
因此,智能類體育APP的功能,于教師而言,若在體育教學中合理地選擇符合教學項目本身及各校教學大綱條件的情況下,利用其優勢實踐于教學與管理當中,使教師的教學手段更多樣化,對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效率起著促進的作用。于學生而言,通過APP獲取相關知識的方式具有便捷性,學生在課外體育活動時便于進行自主學習豐富體育鍛煉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自我監督提高體育鍛煉效果,自我總結得以體育鍛煉經驗,讓學生能有針對性地,并輕松地獲得科學專業的運動技能信息。師生之間傳達信息更便捷,做到有效、及時管控。
2.2 劣勢
首先,使用者對手機的對手機的依賴性強。因APP品種多樣化,幾乎覆蓋了人們的生活所需,據調查,現代人平均3-6分鐘看一次手機。因此,一是學生在自行體育鍛煉時的質量會隨著他本身的專注度影響;二是因手機豐富多彩的內容吸引而將鍛煉計劃忘卻;三是通過“代鍛煉”、“代打卡”的方式完成鍛煉任務。
其次,市場現有的體育運動類APP與學校體育教學需求不完全吻合。APP作為輔助性工具運用在體育教學中,及了解學生課外體育參與的實際情況上。根據每所學校的教學特色,若是自主研發,需要昂貴的費用,并且需在實踐中進行反復實踐、反饋、改進,不斷的修補漏洞,完善其功能,亦便于掌握學生基本數據,且能提高學生相關數據的保密性;若是使用他人設計平臺,可利用功能將受限,并且不好掌握、監督學生的原始數據。
3 智能體育類APP運用于高校體育教學的策略
3.1緊跟信息化發展步伐,促進體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與學校教學結合是趨勢,與各學科教學的專業性強的APP在不斷發展壯大,適應現代教學大環境,運用高科技手段與學科教育相結合,以提高教學質量。首先,體育教師應注重學習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通過先進的教學軟、硬件,豐富教師的知識儲備,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及時更新教師的知識庫。其次,選擇便于教師統計數據、保護學生隱私的APP,適時根據數據的變化,進行科研統計分析,以便更科學地、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
3.2 建立有效監督機制,促進智能體育APP在體育教學中有效性
高校學生群體是一個接受新事物具有強張力的群體,有研究表明,能在課外經常性自覺進行體育活動的學生不超過百分之30%,大學公共體育課一般一周只有2個學時,且一般只有一、二年級開設該課程,極少學校開設三年課程。因此,以體育類APP為載體,建立有效監督機制,緊密結合學校體育教育教學相關要求,除課堂考試外,加強課外體育活動參與的監督;緊密結合教育部相關文件要求,嚴格把控體質健康測試關卡,使學生從思想上提高體育鍛煉的認識,從實際上付諸實際行動,從而使體育課堂教學效果得到延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3 智能化場館建設,創造優良環境,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體育場館智能化,根據各高校的硬件設施與軟件設施的基本情況進行有效建設智能化體育場館。硬件設施或在原有場館的基礎上適當進行改良,或在建設過程中設計完備,使場館能在現有的技術水平達到最佳的建設效果。軟件設施除日常基礎的體育器材相關用品外,添加智能軟件與之相聯。如場館內所有的器材配上智能數據統計與手機APP、學校體育活動監督后臺相聯,便于學生個人對自身的運動量、身體機能等進行有效自查;便于學校后臺統計、分析數據,及時了解學生相關數據,在保護學生個人隱私的前提下,統計數據,分析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有效性,從而創造良好的體育活動的環境,營造良好的體育活動氛圍,豐富校園體育文化。
4 結語
智能體育APP運用于體育教學,具有一定的優勢與劣勢,在應用過程中不斷的總結其優點加以利用,糾其不足使之得以完善。通過合理運用智能體育應用軟件,使其成為體育教學的主要輔助工具,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及時獲取學生體育鍛煉數據,通過有效的監督管理手段循序漸進讓學生在高校階段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是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但在實施過程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如學生通過管理系統漏洞作弊、應運而生的作弊輔助軟件等等。因此,智能體育應用軟件的雙面性是教師在實操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需在教學、監督過程中不斷改進,總結經驗以期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項目名稱:廣西財經學院青年教師科研發展基金項目《智能體育發展對促進高校全民健身運動普及的有效性研究》,課題編號:2018QNB19。
(作者單位:廣西財經學院體育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