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婷

快速伸縮復合訓練是現(xiàn)代體能訓練中被大多數(shù)人公認的提高肌肉爆發(fā)力的訓練方法,并且還能提高快速移動能力。本實驗通過對北京體育大學羽毛球專項學生進行6周水平向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和縱向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對比不同方向的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對羽毛球運動員靈敏素質的影響發(fā)現(xiàn),不同方向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對于靈敏素質的影響有所不同。
1 前言
羽毛球作為隔網(wǎng)對抗類競技項目,攻防轉換極快極強,通常運動員要在數(shù)秒內要完成大量上肢扣殺、劈殺、突發(fā)性半蹲位起跳、回動、移動等大強度、快速的動作。因此,羽毛球靈活多變的項目特點不僅需要運動員具有更強的爆發(fā)力,也要求羽毛球運動員具備良好的靈敏素質。
2 研究方法
2.1 實驗法
選取14名羽毛球專項學生,有力量訓練基礎并能負荷1.5倍體重的深蹲練習。隨機分成2組,每組7人,分別進行6周(每周3次)水平向伸縮復合訓練(H組)、縱向快速伸縮復合訓練(L組)。在實驗干預前后進行羽毛球靈敏測試和反應力量指數(shù)測試,對比H組和L組運動干預前后的訓練效果差異,測試與干預間隔1周。
(1)靈敏素質測試
根據(jù)許多前人研究的關于羽毛球體能測試指標體系構建中關于靈敏素質測試指標以及國家羽毛球隊選擇的靈敏測試指標,大多學者采用10次低重心四角跑、5次左右往返摸邊、5次直線往返跑用于評估羽毛球靈敏素質,涵蓋了羽毛球比賽中所用到的主要的變向移動步法,并且根據(jù)羽毛球場地確定移動距離,從而更加貼合專項特點,本研究采用單打線作為移動界限標志。測試進行2次,間歇3-5分鐘,取最好成績。
(2)反應力量指數(shù)測試
在變向跑中,運動員在轉向過程中急停后加速可以通過反應力量來體現(xiàn),對靈敏素質有重要影響,它是緩沖和蹬伸動作的力量基礎,因此可能較好的反映快速變向能力,并有助于改善爆發(fā)力和靈敏素質。
具體方法:采用測力臺和30cm跳箱,要求受試者站在跳箱上,右腿伸出懸空然后從跳箱上下落至踏觸板,雙腳落地后迅速向上跳起,然后回落到踏觸板。每個人進行3次試跳,記錄最好成績。
(3)訓練方案
具體訓練方案如表1。
3 結果與結論
運用SPSS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將實驗前、后的數(shù)據(jù)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和配對樣本T檢驗分析統(tǒng)計,得出數(shù)據(jù)結果如表2。
通過表2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可得出以下結論:
(1)經(jīng)過6周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兩種不同方向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對羽毛球運動員靈敏素質都有一定的提高,但10次低重心跑和5次左右往返摸邊成績提高不顯著(P>0.05);
(2)在5次直線往返跑測試中,H組提高更為顯著(P=0.009<0.05);
(3)對于反應力量,H組(P=0.006<0.05)和L組(P=0.012<0.05)在6周訓練后都有顯著提高。
4 分析與討論
運動員在某一動作模式下進行強化訓練,在實際項目中,運動或發(fā)力的模式與原有訓練模相似程度越高,神經(jīng)肌肉控制的適應性就越強,呈現(xiàn)出的運動水平也就越高,即在運動中體現(xiàn)的靈敏性就越高。從運動形式來看,羽毛球全場移動主要以水平方向運動為主,與水平向快速伸縮復合訓練的運動形式更貼合,因而水平向組在直線往返跑提高顯著可能與動作模式有關。建議設計快速伸縮復合訓練的動作形式應與專項目標相貼合。如提高多向移動能力,應多考慮水平向練習;而提高起跳等垂直方向的下肢爆發(fā)力時,就應該考慮采用縱向快速伸縮復合訓練。
此外,由于訓練方案是按照初級運動水平的標準制定的,且樣本量有限,未能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望后續(xù)研究時能根據(jù)受試者訓練水平,適當增加訓練強度,調整實驗周期等。
(作者單位:北京體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