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
體育是大學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訓練過程中很可能會受到各種類型的損傷。同時在收到損傷之后,如果沒有進行及時處理,必然會影響相關學生的學習及生活。因此,有必要重視高校體育教學運動訓練損傷的預防,通過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來降低高校運動訓練中運動損傷的風險。同時,要在體育教育中灌輸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性,使學生獲得基本的預防方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從而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
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棟梁,同時作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大學生必須掌握好自身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同時還需要不斷提高個人素養,只有身體健康保障才能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推動社會發展,因此大學生首先就需要做好體育訓練,從而進一步有效提高自身身體素質水平,進而有效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在相關體育訓練過程當中經常會出現各種運動損傷,高校教師應當充分了解這些損傷的特點以及特性,從而根據學生在運動過程當中出現的損傷進行有效防治,采取有效的及時保護措施,從而將傷害降至最低,做好訓練損傷防范工作,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1 運動損傷概念
在體育教學活動以及相關訓練活動當中,由于各種客觀因素,導致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可能會遭受各種類型的損傷,稱為運動損傷。而運動損傷一般會導致相關受傷者器官或人體組織功能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如果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則往往可能會伴有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同時,運動損傷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有效分類,根據運動時間進行劃分:可分為新老兩種病變。視事故性質而定:急性和慢性損傷。慢性損傷主要是由相關陳舊性損傷以及突發性外力損傷組成,同時一般病程相對較短。根據損害的性質進行劃分:主要分為開放性以及閉合性這兩種主要損傷。視傷情而定:輕傷、輕傷、重傷三種類型。按照標準,可以及時有效地判斷訓練損傷實際情況,從而根據實際采取最佳的處理方法。體育不僅僅能夠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還進一步有效豐富了學生的大學生活,同時培養了他們的個人感情,在個人耐力、爆發力和團隊協調能力方面具有很強的訓練價值。但是,在運動損傷出現的情況下,可能會降低他們的訓練積極性,所以不能忽視對運動損傷的預防。
2 體育訓練常見運動損傷及特點
2.1 肌肉韌帶拉傷
一般來說肌肉韌帶拉傷主要是指相關肌肉或肌腱活動過度現象等等所造成的損傷情況。肌肉韌帶張力可以發生在肌腹和肌腱之間的邊界,或者肌腱附著在骨頭上的地方。有時可能會構成輕傷,同時也可能造成相關肌肉纖維部分撕裂,甚至完全破裂。它通常表現為疼痛、局部腫脹、肌肉緊張或痙攣等等現象發生,并具有較為強烈的壓迫感。
2.2 關節扭傷
一般關節扭傷主要是由外力、碰撞或負扭轉等等引起的局部損傷或疼痛。一般相關損傷部位疼痛腫脹和關節活動受限常見于腰、踝、膝、肩、腕、肘、髖等等部位當中,一般來說在關節扭傷當中包含了指關節扭傷或者膝關節扭傷這兩大類。
2.3 關節脫臼
關節位置相互脫位也叫脫臼,即組成關節的上下兩端失去正常位置平衡從而出現脫位的現象。一般來說在關節脫位方面主要表現為關節劇烈疼痛,同時相對應的另一方面主要表現為正常關節活動的喪失,另一方面則主要表現為關節畸形。大多數關節骨折發生在體操或更具對抗性的運動當中。
2.4 骨折
骨折作為相關骨結構的完全性或部分性破裂特征形式,通常來說還會伴有不同程度的人體內軟組織損傷等等情況。同時在受損部位疼痛腫脹可伴有畸形、活動異常、吱吱響以及骨質摩擦等等。
2.5 體育訓練運動損傷特點
一般來說運動訓練中常見的運動損傷主要特點是:首先這些傷害主要是屬于急性傷害,慢性損傷情況一般較少,同時在體育鍛煉過程當中出現的傷害程度較小,重復傷害次數較多,嚴重傷害較少;在與運動有關的傷害上更常見于教室、學生訓練期間、自由運動期間或體育考試期間;體育鍛煉時,最容易被運動損傷的部位是下肢,其次是上肢,再次是身體部位,學生頭部頸部損傷的風險較小;運動損傷與技術動作和訓練方法密切相關,在體育運動中跑、跳、欄跳、籃球、足球和體操等運動項目占比例較高的運動損傷更為常見。運動相關傷害也與學生運動時間長短具有較為密切的聯系。運動時間越短,傷害比例越大;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出現身體活動損傷,因為他們比女孩更加活躍,同時也更積極地參與體育運動;從療效來說,一般治療難度較大,同時相對應的療效不穩定。
3 大學體育訓練運動損傷發生原因
3.1 訓練運動前熱身準備不充分
一般來說體育鍛煉的準備旨在增加學生中樞神經系統的喚醒,加強相關呼吸和心血管活動,并促進學生從相對平靜的狀態轉移到激烈和緊張的鍛煉狀態當中。同時一些學生沒有進一步有效意識到運動熱身前活動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低估了它們在防止運動損傷方面的作用,另一些學生認為準備熱身是在浪費時間。沒有相對應的熱身運動,可能就會出現肌肉僵硬以及相對應的身體協調性較差等等,很容易破壞相關運動。研究表明,缺乏預熱準備是訓練運動損傷出現的主要原因。
3.2 缺乏鍛煉身體素質差
現階段大部分學生在上大學時年齡都在18歲左右,因此其身體和骨骼等等發面還沒有完全成熟發育,所以抵抗外界的能力還沒有達到最大。在發展中的骨骼和身體軟組織比成人更加脆弱,突然的運動可能就會導致出現瘀傷,甚至肌肉擦傷等等情況,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導致骨折。而現階段學生的家庭條件逐漸變得更好,許多大學生都是家庭當中的獨生子女,他們在家里受到特別的照顧,同時現階段大學生肥胖現象也變得更加普遍,因為體重增加會導致柔韌性和耐力的喪失,稍微加大運動強度就會出現不適等等情況,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運動損傷的可能性。
3.3 運動量過大或者技術存在不規范現象
現階段相關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存在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同時分化現象較為嚴重,這就導致體育教師在制定運動量過程當中不能夠一概而論,如果學生運動量過大超過其自身所能夠承載范圍,很可能會造成局部負荷過重,同時相對應的運動量還可能成為學生的身體負擔,很可能造成運動損傷。此外,如果運動技巧等等不規范,還有可能會違反學生身體的結構特征,對身體施加過大的壓力,就很容易造成身體機能損傷,同時還會損害學生身體狀況。
4 大學體育教學運動損傷預防對策
4.1 做好相關訓練前熱身運動
在體育課當中相關熱身運動是體育課最重要的部分,同時其也是完成這門體育課的安全和質量的關鍵。精心準備好相關熱身運動之后,可以進一步有效保護可能被運動損傷的區域或者之前已經損傷的區域,防止身體其他部位出現損傷。實踐證明,運動的損傷大部分與課前缺乏認真的熱身有關,課前熱身一定要進行充分準備,包括身體的每一塊肌肉和關節都需要運動到位。熱身活動結束到正式活動開始的時間間隔最好不要超過四分鐘,如果正式活動的時間間隔過長或者修改了鍛煉計劃,則需要進行額外的熱身活動或者特殊的準備活動。
4.2 根據學生差異采取針對性建議訓練
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存在分化現象,如若進行統一鍛煉則會導致某些學生出現個體運動負擔過重的現象,從而造成相關運動損傷。因此,相關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訓練策略,進一步有效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定向鍛煉,從而使得運動量和鍛煉難度能夠進一步有效適應相關學生的體質,從而達到最佳的鍛煉狀態,同時有效減少相關鍛煉損傷的發生,為不穩定的體育鍛煉奠定較為堅實的基礎。
4.3 提高學生運動損傷預防知識
預防對于減少相關運動造成的身體傷害至關重要,因此需要首先讓教師和學生意識到相對應的預防損傷認識。學校應當需要加強外聯,進一步有效加強教師和學生運動損傷預防工作,同時做好培訓教師在發生體育事故時的預防和急救措施,并逐漸有效提高相關教師的業務能力。教師在告知學生在體育鍛煉前做好相對應的預防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引領學生進一步做好運動準備,以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率,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運動過程當中可能出現的損傷。
4.4 加強學生意識消除心理障礙
在開始理論教學以及培訓之前,相關教師首先應當強調準備活動的重要性以及相對應的運動技巧。在科學上含蓄地來引導學生,合理地組織準備活動,有效糾正學生訓練過程當中可能出現的不合理行為。在學習技巧動作之前,老師應該做一個示范,然后通過有效講解動作技術的原理,對容易出現損傷的部位重復講解。通過分解教學,使得學生們能夠有效學會預防以及認識每個細節的運動損傷。
(作者單位:四川文化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