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幗瑛
伴隨時代的不斷發展與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院校應根據現代職業教育的特色進行體育教學改革,以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而高職體育作為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身體素質以及未來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在高職院校開展體育教學時,需要堅持以素質教育為主的原則,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要求。職業素質是企業選擇人才的基本標準,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加強學生職業素養方面的教育。本文將從職業素養特征出發,對高職體育教學改革思路進行探討。
現代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對高職院校提出新的要求,必須重視教學質量的提高,以推動人才質量的提升。高職院校在開展教育中應當認識到,學生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知識與技能,同時還需要具備能夠在未來發展過程中不斷自我完善、自我學習、自我創新的良好的職業素養。而體育課程作為高職院校的基礎課程,對學生身心發展都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在實際育人過程中,需要注重高職體育教學改革,充分發揮其對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促進作用。
1 職業素養的概念與特點
1.1 職業素養的特征
從業者在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就是職業素養,主要表現為從業者遵守職業內在要求,在個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以及具有的專業知識技能的基礎上表現出來的作風和習慣。職業素養不僅包括知識與技能,同時還包括資質、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職業態度等,對個人未來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高等職業教育院校作為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單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將學生能力與基本素養的培養重視起來,在進行知識技能培養的前提下,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進行全面培養。同時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實現學生意志品質、敬業精神、職業意識、團隊意識的養成,全面滿足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需求。
1.2 職業素養的特點
1.2.1 習得性
職業素養并非天生存在,而是通過訓練形成的作風和行為習慣。它不僅僅是學生知識與技能相融合的結果,同時也是受觀念意識、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個人特點綜合作用對個人造成的影響。就高職院校學生而言,職業素養情況主要通過其行為習慣集中表現出來。
1.2.2 重要性
在現代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企業不僅注重人才的知識技能,同時更注重人才的內在品質,只有綜合全面發展的人才才能夠在社會上順利就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時,現代企業發展過程中更加注重企業文化形象的塑造,因此在進行人才選拔時,除知識技能外對其外在表現也更加重視。另外,學生為實現個人綜合可持續發展,必須具備良好的自我學習能力、個人創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綜合能力,從而在職場上不斷發展。因此,職業素養對學生未來發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1.2.3 成長性
現代社會發展節奏不斷加快,不同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不斷變化,不同工作崗位的職業要求也在不斷更新。為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變化,從業者應當在職業生涯中不斷進行知識學習,實現自身能力與素質的提升,保證自身能夠跟隨崗位需求變化而不斷成長。在職業要求更新過程中,實際職業素養也在發生變化,這也說明了職業素養的成長性。
2 在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前提下開展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路
2.1 根據社會人才需要,更新體育教育觀念
在實際開展高職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學指導思想,從職業教育的特點與任務出發,以就業和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目標,在有限的課時中無限地發揮體育教學的積極作用。高職體育教學主要具備健身功能、娛樂功能、教育功能等,教師應當在實現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體育意識等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從學生專業設置和職業特點出發,積極改革體育教學課程,使自身教學為學生未來就業而服務。
在學習教學改革中,教師需要從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綜合能力等方面出發進行教學思想改革,充分發揮體育教學對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促進作用。例如,為實現高職體育教師教育思想轉變,校方可以組織教師在校內開展討論會,并按照專業大類進行劃分,使體育教師能夠了解不同專業的學生未來就業需要,并令教師根據此需要開展實際教學。同時在討論會中,校方應當積極組織促進不同專業教師與體育教師之間的交流,推動體育教師對學生未來職業發展與職業素養的實際認識,并了解當前社會對人才未來發展需要的變化,從而實現體育教學理念的全面更新,充分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更好地開展高職體育教學改革。
2.2 樹立職業素養觀念,促進學生發展進步
高職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當樹立起職業素養觀念,帶領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認識到自身職業理想以及未來職業發展狀況,從而建立起正確的職業觀念,在思想層面上對職業素養產生進一步認識。在體育課程開展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責任感與使命感的提升,以及誠信意識與合作意識的培養。另外,在開展高職體育課程改革時,體育教師應當從職業素養實際培養需求出發,積極尋找能夠促進學生未來發展的教學活動,從而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積極作用,促進學生進步發展。
例如在開展高職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為幫助學生形成集體主義觀念,樹立起從業過程中與企業共同發展的職業精神,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選擇團體性體育活動,實現對學生合作意識與團體意識的有效培養。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兩人三足”的體育活動,要求學生自主分組,之后進行比賽。在得到最后比賽結果時,教師應當采取合理賞罰制度,使學生將團體榮譽重視起來,提升教學活動有效性。或者,教師還可以選擇“接力跑”的形式,令學生都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并充分發揮自身力量,輸了的隊伍需要接受懲罰。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自身在集體中的關鍵作用,認識到在未來就業中全力以赴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最終通過體育活動的有效開展,實現對學生職業素養潛移默化的培養,推動其綜合發展。
2.3 針對學生個性需要,合理開展體育課程
在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前提下開展高職體育課程教學時,體育教師需要從不同職業崗位特點出發進行體育課程體系設置。教師應當尊重學生個性需求,從學生未來職業發展需要出發,結合高職教育體育教材內容,科學合理的調整教學內容,同時重視學生個性需要進行多種類型體育課程的設置。真正從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需要出發開展體育教學,推動學生身體素質、體育精神、職業素養三方面的綜合發展。
高職院校學生作為成年人,對自身未來發展具有一定認識,可以自主進行體育學習內容選擇。在此基礎上,體育教師可以選擇“分班選修”的形式開展體育課程,并堅持“三自主”的原則,全面滿足學生個人未來發展需要。例如,教師可以改變以往一個教師對一個專業學生,在特定時間地點開展體育教學的教學方法,而是由學生自主選擇上課內容,上課時間任課教師真正發揮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主動作用,并充分調動起體育課學習積極性,使其更為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同時相較于體育教師,學生對自身未來職業發展具有更明確的認識,因此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教學改革發揮學生主動性,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未來職業素養的發展,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積極作用。
3 結束語
伴隨我國高職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其教育目標已經從單純培養技能型人才向培養綜合型人才轉變。在高速發展的當代社會,職業素養成為選拔人才過程中的重要參考標準,教師應當將其重視起來。同時,高職體育作為一門重要的教育學科,應當充分發揮自身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思想道德進步、實踐水平提升的積極作用,根據學生核心素質發展的需要積極開展課程改革,培養更多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人才。
(作者單位:天津市河東區職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