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越 李光晨
學校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成分,融媒體時代,學校體育需要借助高效的傳播載體,運用有效的傳播方式才能充分發揮價值,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覆蓋面窄、傳播時效性低和互動性缺乏等局限性。而以手機、網絡平臺為代表的融媒體,其傳播優勢將極大的滿足信息傳播的需求。本文通過對融媒體時代學校體育發展機遇與挑戰分析,為學校體育的發展提出建議。
1 學校體育的發展展望
1.1 政策助力學校體育發展
1.1.1 學校體育明確發展方向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布后,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把健康教育作為各個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體育明確了學生進行體育教育的各項健康指標,為學校體育發展指明方向。“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這一可持續發展的體育教育觀念不斷深化。
1.1.2 法治體系完善健全,學校體育得到重視
依法治教是我國學校體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得隨意篡改學生體質測試數據等監管法治體系逐漸完善,將學校體育與政府和學校負責人業績考核評價掛鉤,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連續三年下降的地區和學校實行一票否決,用“法”的形式來規范學校體育,讓那些虛假的健康數據報告和侵害學生體育活動參與權的違規行為遠離學校體育工作。
1.2 融媒體時代下學校體育的發展機遇
1.2.1 運用大數據監測,提高體育教學效率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政府積極促進數據與現代教育的融合發展。教育部出臺的《2011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明確指出:讓融媒體技術輔助學校教學工作,分析教師、學生產生的互動數據,對數據處理形成對學校教學成果的預測。運用融媒體的相關分析,預測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調整教學策略,一方面是政府政策的出臺,另一方面是學校體育發展適應融媒體時代變化的象征。
1.2.2 學校體育呈現個性化趨勢
傳統學校體育的隨堂授課方式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學生的認知水平、身體素質和學習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學生可以借助融媒體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反復觀看自身的薄弱環節教學視頻,對于個別問題進行線上交流討論,根據自身學習需要,適時調整課程。
讓學生根據運動興趣和能力自主選擇相關教學內容作為選修課,動態監測學生的每個時期的運動特點,跟蹤反饋學生體育學習的進程,教師適時調整教學方法,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進行個別化指導。
1.2.3 學校運動訓練更加科學化
借助融媒體進行學校體育運動訓練選材,多點攝像、動作傳感和體征監護等技術,隨時分析訓練及戰術特點,鷹眼技術監測訓練運動軌跡和技術細節,建立信息反饋機制,追蹤運動員的日常訓練。
1.3 結合融媒體進行學校體育教育的必要性
1.3.1 融媒體拓展了學校體育的方式和手段
高校圖書館數據庫互聯,共享各地體育名師的同步教學課堂,打破時空限制,開啟線上教育模式接受更優質的體育教育。此外,隨著數字技術和通訊技術的交叉融合,微博和微信等融媒體平臺層出不窮,為信息傳播提供了新的載體,更多學生愿意通過融媒體進行體育鍛煉,如Keep,薄荷健康等。
1.3.2 融媒體提高了信息傳播的效果
融媒體打破了信息傳播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人們可以自主高效的通過網絡學習到信息的理論知識;融媒體傳播內容的廣泛性可以使人民大眾根據個人需求,通過網絡自主搜索信息相關內容,迎合個體性差異;融媒體提升了信息傳播的互動性,降低了參與的難度和成本,受眾可以通過評論等形式與信息傳播者或其他受眾進行互動交流,從而主動地融入到傳播過程中,加深對信息的理解和認同。
1.3.3 促進學校體育科研發展
目前,已有許多體育學專家投入到體育融媒體研究中,必然會助推體育課程改革、體育教學、運動訓練、運動人體科學領域發生前瞻性的預測。其次,傳統的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適合小樣本隨機抽樣研究,且研究信度和效度普遍較低。融媒體技術的應用使信息獲得更精準、全面,保障體育研究更真實、客觀。
2 學校體育發展現狀
2.1 學校領導的本位思想阻礙體育運動的開展
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和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場所,開展多樣體育活動和體育運動競賽是學校體育的職責所在。可近年來,許多學校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時出現猝死個案,引起了社會的偏激輿論,給學校甚至分管學校的相關部門領導敲了警鐘,有些運動項目寧可不開展,也絕不能出現運動安全事故,這是領導們的官本位思想。
2.2 升學體制與學校體育的碰撞
現在最為普遍的現象是學生在學校課程之外參加一些培訓班,為了更有優勢的升學,這無疑使學生課余鍛煉的時間減少。此外,學生進行體育鍛煉主要依靠學校體育的體育課程,而體育課被其他課程占用現象不為少見,這使學校體育的發展得不到保障。
3 融媒體時代學校體育發展的路徑
3.1 通過融媒體平臺,加強學校體育的醫務監督
學校可借助融媒體平臺做好活動宣傳工作、強調安全注意事項、整個活動過程給予專業指導,減少突發情況發生,醫務部門通過平臺直播的方式實時關注學生的安全情況,實施嚴密的醫務監督。
3.2 鼓勵支持學校體育社團的建立和運行
融媒體信息傳播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也具有碎片化特點。體育類社團能對體育教學有益補充,增加學生信息辨別常識、提升參與運動的主動權。
3.3 實現學校、社區、家庭體育三網互聯
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與課余運動訓練是學校體育的重要內容,參考五個發達國家的學校體育運行方式并發現其最大的特點是家庭體育、社區體育、學校體育一體化為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創造了良好環境。相比之下,我國學校的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運動訓練一直以來由學校獨自承擔。
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區體育通過融媒體形成三網互通模式,旨在拓展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體育訓練的途徑,推動學校體育蓬勃發展。充分利用融媒體平臺優勢,建立體育學科各項目的在線課程,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項目并安排時間來進行技術的學習,老師安排特定時間進行技術指導;俱樂部安排類如瑜伽、尊巴等線上課程;在教學方面,依托融媒體構建學校體育資源共享平臺,如全國體育圖書館融媒體電子平臺,通過開放式平臺資源共享更加快捷地促進先進的體育教學成果傳播,體育工作者通過融媒體資源共享和交流溝通,相互學習進步。
3.4 借助融媒體平臺傳播學校體育文化,增加學生參與度
發揮學校體育的功能和作用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上,學校體育、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相輔相成,豐富校園體育活動、定期舉辦校園賽事、創建校園體育協會,實現制度、教學方法、活動形式的創新,利用融媒體信息傳播特點傳播學校體育文化,提高學生參與學校體育的參與度。
3.5 借助融媒體使學校體育評價體系科學化
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方式采用日常考勤和期末考核的終結性評價方式,身體素質好的學生輕易就可以達標,而素質差的同學可能付出很大努力也很難達標。融媒體基于數據采集的評價方式,將平時表現、運動成績、態度、動機和行為等全面收集并處理分析,評價更科學理性。
4 結語
融媒體時代為我國體育課程改革和學校體育教學提供了發展契機。由于體育工作者對融媒體認知不足、融媒體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制約了融媒體于學校體育的應用。我們既要認識到融媒體對我國學校體育的推動作用,更要直面融媒體的考驗。這就要求我們充分利用融媒體優勢優化體育課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參與體育主動性,為學校體育事業邁向新的歷史階段不斷做出改變。
(作者單位:1山東中醫藥大學2山東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