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輝
學校是培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場所,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體育教學活動的實施,提高學生對體育和健康的關聯性有正確認識,保證學生實現全面發展。作為教師,要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體育訓練,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把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本人通過總結多年的體育教學經驗,結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實際特點和需求,通過多種方式開展體育訓練活動,家校共練的背景下,探究在日常教學中提高學生基礎技巧訓練的方法和策略。
1 家校共練下學生訓練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泉和動力,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基礎技能訓練的先決條件。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秉承“健康第一,興趣至上”的教育思想,合理為學生提供體育基礎技能訓練計劃。其次,教師注重挖掘和培養學生的興趣,以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為方向,積極展開家校聯合的訓練模式,通過家長的陪伴進一步促進學生興趣的培養,增加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動力。
在學生的體育基礎技能訓練中教師要積極幫助學生分析不同動作的要點,如在動作訓練中,要詳細向學生講解每個動作的知識,充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動作的變化,體驗動作訓練的趣味。一旦發現學生對訓練內容產生興趣時,教師可以進行深層次引導,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沒目標,提升學習投入度,增強訓練質量。作為家長,要在教師的幫助下熟悉練習的時間和內容,適當監督學生展開訓練,一邊鼓勵一邊發揮引導的效果,強化訓練的效果。尤其是在跑步訓練過程中,在校授課時教師要詳細向學生講解呼吸要點,糾正學生在跑步過程中的問題,改正后給予口頭激勵學生,當學生訓練過程中的積極性,降低訓練壓力。在上學、放學期間,可以引導家長去陪伴學生一起跑步等方式落實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訓練習慣,增強學生訓練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訓練問題,積極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在家校教育合力下全面促進學生訓練的高效性。
2 家校共練下的鍛煉方法合理掌握
任何學習都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體育基礎技能的訓練過程中亦是如此,想要提高訓練成果,不僅要付出相應的努力,而且還要掌握一定的鍛煉方法,否則極易造成因身體負荷而導致身體受損,直接影響初中學生的成長、學習和生活等多個方面。因此作為體育教師,在體育基礎技能訓練過程中需要結合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身體素質特征,合理設計技能訓練,通過家長聯合展開針對性體育訓練,在不影響學生的成長、生活和學習的前提下,全面確保學生的訓練質量。
體育訓練對學生多方面能力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如靈活性、速度和耐力、力量等,教師在體育訓練中要引導學生靈活應變,多維化開展訓練活動,注重訓練過程中的安全性。對力量部位的訓練包括腰腹、下肢、上肢、腕力等,可以通過上拉、起坐、木板支撐等行為來訓練與提升學生的力量。在訓練的時候需要注意安全,不能安排強度過大的訓練,特別是學生某些脆弱的身體部位,必須要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臂力力量的增強可以通過單杠懸掛和搶奪實心球來實現,要注意訓練的策略方法,切不可讓手腕等肢體受傷。對于上下肢訓練,訓練強度可以適度增大,可以設置蛙跳、俯臥撐、腿部提升等訓練,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在課后適量延長訓練時間,在家長的配合下,家校共練機制的輔助能更好地促進訓練效果的提升。腰腹部是人體的重要部位,整個訓練和任何運動都會運用到腰腹部,因此應該將腰腹部的練習作為訓練的重點,同耐力和速度在力量素質中一起開展實戰訓練。對于初中階段學生的訓練,可以采取多種訓練方式,多樣化的訓練方式能夠增強訓練的趣味性,避免訓練形式的枯燥,使學生訓練的更加全面。體育訓練中想要增強學生身體靈敏度、思維反映能力和身體素質,可以采取軸承訓練方式,設置舉重和杠鈴等訓練。想要培養學生耐力時,可以設置快跑、慢跑、長短跑等,通過多維化的訓練方式能夠更好的實現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才能獲取更好的體育基礎技能訓練成效。
3 家校共練下的培訓教學合理實施
每一種體育訓練類別的功能和效果是不一樣的,在初中體育技能基礎訓練過程中需要結合多種訓練方式,才能逐步實現訓練成效。同時在訓練過程中必須要保證訓練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在初中階段的課程安排上,由于每周只有兩節體育課程時間,因此,引入家校共練機制是幫助學生訓練的主要方式之一,學生在家長的密切配合下,不僅能夠拓展更多的訓練時間,而且還能夠保證訓練計劃的合理實施。
例如,訓練中可以適當增強訓練的趣味性,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性格比較活潑開朗,教師可以開展樂趣教學模式,合理運用大自然的優越條件,開展有氧運動,培養和發展學生對訓練的熱情和興趣,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在乒乓球的訓練中,教師可以通過科學的方式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小組之間可以采取競爭或者是比賽的模式健身訓練。家長的主要任務是監督,并及時獲得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反饋,并積極將反饋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幫助教師可以采取更好、更加適合學生教學方式,激勵學生更好的投入訓練活動。同時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訓練意識,在家校聯合下的基礎下,展開訓練教學活動,積極為學生設計合理的訓練配套方案,努力提升學生的訓練效果,保障學生訓練活動的順利開展。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適當的對學生的心理特性予以分析,及時結合學生對運動的看法、思考、意見、建議,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引導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訓練中,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4 家校共練下的游戲模式提升素質
游戲模式可以減輕學生的疲勞度,增強對訓練的美好體驗,而且學生在家也進行趣味性的訓練方式,達到良好的家校共練效果。
在設置以游戲的形式呈現的鍛煉方式時,可以將游戲安排在課程開始前的準備活動中,在課堂一開始就夠通過游戲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熱情,營造高效課堂的氛圍。如最經典的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受到很多學生的歡迎,可以安排在課前活動中,能幫助學生快速的進入體育學習狀態。在選擇游戲的時候,教師應該選擇最新游戲,或者在原有游戲基礎上進行創新,因為一些游戲是學生之前已經接觸過的,所以對于學生來說趣味性較小。除了在選擇游戲形式上,還需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比如根據男女性別特點的不同來設置游戲,因為男女生在體力有很大的區別,在女生訓練活動中,游戲運動強度不宜太大,在男生訓練活動中,選擇的游戲運動強度應該女生訓練基礎上適量加大,不然無法達到訓練效果。體育游戲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參與訓練活動的激情。日常枯燥的高強度訓練讓很多學生都產生了懈怠心理,所以在選擇游戲時,應該選擇一些相對輕松的游戲,使學生既能游戲而又能得到適當休息,還能激發對訓練的興趣,如可以采取一些智力性的體育游戲讓學生處在一個輕松的狀態進行身體放松。在游戲結束的時候,教師應該對游戲結果進行簡單的評價,表揚或者獎勵在游戲中勝利一方,鼓勵失敗的一方,并為失敗的一方總結失敗的原因,使每一位學生在游戲中都能夠提升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在家中,學生仍然可以將校內的趣味游戲帶入家中,與家長一起游戲,一起訓練,達到家校共練的效果,同時也有效增強親子關系,提升家庭和睦度。
總之,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處于初中生階段的學生要積極鍛煉,養成良好的體魄和強健的身體,才能全力投身到社會建設之中,體育訓練一項長遠而又艱巨的任務,雖然在初期容易產生畏難心理,但是只要堅持下去,不僅是對學生意志的鍛煉,也是對學生素養的提升。因此,每一位家長和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注重文化課的學習,更應重視學生體育方面的鍛煉。教師應積極聯合家長,在家校共同練習的背景下展開相關的訓練工作,通過家長與教師的相互配合,共同為學生進步付諸行動和努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洛社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