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妍,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碩士研究生,冰壺國際級健將,原中國女子冰壺隊運動員,現任哈爾濱體育學院冬季奧林匹克學院冰壺教師。
周妍原是中國女子冰壺隊“四朵金花”中的一壘,每次中國隊的第一個壺,就是她投出去的,她小時候由于瘦弱的讓父母發愁而去學了速度滑冰,在2000年,哈爾濱成立了我國第一支冰壺專業運動隊,18歲卻進了冰壺隊,那時冰壺是新型項目,在訓練、管理、比賽、學習等方面還處于摸索階段,當時場地資源有限,冰上訓練只能在其它傳統冰上項目訓練完后安排冰時,往往冰上訓練都安排在凌晨2點到5點,每次訓練前還要自己去澆冰和修場地,就這樣日復一日,性格開朗的周妍和隊友們堅持了2年,奪得了全國冬運會冰壺比賽的冠軍。但要繼續發展下去,就需要出國訓練,由于沒有足夠的出國訓練經費,教練提出不行大家自己解決一部分,這讓家庭本不富裕家庭的周妍比較為難,但看隊友們都克服困難,東拼西湊的攢經費,周妍和家人覺得不能托大家后腿,和親戚借了一部分錢,就這樣終于在2004年踏上了出國學習的道路。
好多人認為出國訓練學習一定很享受,但大家不知道的是,由于經費有限,她們隊住不起賓館,吃不起飯店,只能租住地下室,買減價食材自己做著吃,而早6點就出門奔赴另外一個城市參加比賽,晚上12點才能回到居住的城市。為了積累比賽經驗每天要打兩場比賽,這樣高強度,高密度的訓練和比賽,讓周妍在第一個月就累瘦了10斤。雖然艱辛,但是周妍和隊友很快樂,她堅持著,享受著,還學會了一手好菜,周妍給媽媽打長途電話時,一半時間問候家人,報平安,另一半的時間就是問媽媽炒土豆絲放不放醋,燜飯放多少水這些烹飪的問題。在加拿大集訓的日子里,不僅學習了冰壺技能,也把炒菜給逼著學會了。
她們虛心的學習技、戰術打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研究高水平隊伍,功夫不負苦心人,在2006年泛太平洋地區冰壺錦標賽上摘了得職業生涯的首個洲際比賽冠軍。此后,她們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謙虛好學、攻堅克難,終于在2008年,取得了世界錦標賽的亞軍, 2009年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上奪得了女子冰壺比賽的冠軍。隨后在同年4月韓國舉行的2009年世界女子冰壺錦標賽上,她和隊友一路過關斬將,最終獲得冠軍,填補了我國冬季團體項目在世界大賽上金牌零的突破。
2009年下半年,還在沉浸在2009年世錦賽冠軍的中國女子冰壺隊開始了長達半年的緊張、苦悶、甚至是后來被她們稱為殘酷的冬奧會備戰,而讓隊員們不能忍受的訓練方式,就從教練為女子冰壺隊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租的民居開始,當時為了隊伍更加安心備戰,給她們教練特意找了一座,沒有電話,沒有網絡,沒有電視,幾乎切斷一切外界聯系的房子。因為備戰期間手機和電腦都被沒收,周妍很少能打給國內家人打電話,偶爾用冰場電話偷偷打回國,說話的內容和方式卻讓家人難以理解和接受,內心壓抑,沉悶的備戰范圍影響著整個備戰,偶爾周妍的自我調侃,成為了整個女隊歡樂和調劑的為數不多的放松方式。教練天天喊備戰冬奧會倒計時,甚至以分、以秒為單位,不斷用語言來刺激運動員,那段時間周妍和隊友完全沒有休息時間,感覺要喘不過氣來了,壓抑許久后隊員們和教練在開會時開始爭吵,甚至要放棄她們拼搏來的冬奧會。帶著這種壓抑的狀態,周妍和她的隊友無奈的進入了曾經盼望著來,現在卻盼望著趕緊結束的冬奧會。比賽一開始就輸,打到第四場,只贏了一場,打到半決賽時,與強手瑞典隊相遇,便是她們奧運金牌夢的徹底破滅,她們比賽沒有一絲笑容,沒有一點享受比賽的感覺,與半年前2009年世錦賽判若兩隊,大家都在沉重中忍受著比賽。冰壺比賽80%的勝負取決于心態,在半年多前被中國隊擊敗的瑞典隊,而在今天,她們把斗志全無中國隊擋在了決賽之外,最后中國女隊拿到了銅牌。雖然拿到了獎牌,雖然也打破了我國在冬季集體項目上獎牌的突破,但是她們卻黯然退場。冬奧會結束了,但周妍的苦悶生活卻剛剛開始,回到哈爾濱,“四朵金花”開始不同程度的抑郁,有的抑郁持續了三個多月,而周妍,持續了半年之久,也萌生了退役的念頭。隨著家人的陪伴和不斷給予的溫暖,這種溫暖,讓周妍對冰壺的信心又恢復了很多。中國女子冰壺隊領隊在找她們談話時,表示對周妍的挽留,周妍說,既然國家需要我,領導這么器重我,我沒有理由不再堅持下去。周妍的發言不僅感動了領隊,在場的隊員都受到感染,有的人淚流滿面,同時國家冬管中心對女子冰壺隊提出來去北京體育大學上學的要求予以支持。親人的理解,領導的關心,相互的理解和溝通,對冰壺的喜愛,以及曾經的戰績,最終讓周妍重新回到了冰壺場上。
2010年,周妍考入了北京體育大學進修研究生學業,并在2011年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深造。在美國,她接觸到了很多,開闊了視野,也有時間重新審時那段“艱苦”的冬奧會集訓。在出國學習期間國家隊要求周妍歸隊備戰太平洋錦標賽、世錦賽和索契冬奧會,她便匆忙地結束了難得的學習機會,因為她知道,國家培養了她,只要國家需要,她就會義不容辭的回到了國家隊。
2014年參加完索契冬奧會后,周妍從國家隊退役,在哈爾濱體育學院奧林匹克學院冰壺教研室任冰壺教師。也過上了普通人一樣的生活,每天上下班,回家和家人一起生活,和許久不見的朋友相聚,這是周妍十多年沒有體驗過的,而不久后,周妍懷孕了,在2015年初,她的孩子出生了,周妍又多了一個新稱呼:媽媽。
2015年,國家女子冰壺隊有意召回周妍重新訓練、比賽,但當時她剛生產不久,孩子才幾個月大,并且哈體院課程安排也非常滿,便回絕了國家隊的邀請。2016年,國家女子冰壺隊為了備戰2016年泛太平洋冰壺錦標賽、2017年亞洲冬季運動會以及2018年冬奧會資格賽,再次讓周妍回國家隊,國家冬管中心主任、國家冰壺隊教練組和主力隊員分別找她談話,表達讓她回歸的意愿,此時她的孩子才1歲多,并發燒在醫院住院。那時的周妍的心情非常復雜,一邊是家人與孩子和單位,一邊是國家任務,兩邊都是不能割舍的。在做完一系列心理斗爭后,并得到了哈體院領導的同意后,最終她選擇了回國家隊。周妍和家人臨別時說:“我從一名默默無聞的運動員走到了今天,是國家培養了我,現在國家需要我,我也要義不容辭的回到國家隊完成任務指標。雖然我非常愛孩子,但也只能麻煩你們了。”就這樣,她留著淚,告別了家人和孩子,踏上了北京的火車,重返國家隊。
回到國家隊后,周妍立即投入訓練,由于她已經兩年沒有系統訓練,很多高強度的訓練都要逐漸適應,實際操作也是難度很大,但她克服困難,積極訓練,努力調整自己的狀態,國家隊體能外教在執教訓練課后給周妍的評價是:很能拼,很努力,年輕隊員應該多學習。周妍在國家隊內是老大姐,在訓練和生活中,也輔助主教練管理和照顧隊內其他隊員,由于她為人隨和,年輕隊員也更愿意和她交流技戰術,她永遠是耐心和不保留的教年輕隊員的技戰術和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她們。有些隊員心理有情緒,也更愿意找她傾訴,她會耐心的傾聽,幫助她們克服心理問題,也把隊員的情緒和狀態及時的向教練組反映,讓教練組更有針對性的制定訓練方案。
冰壺訓練大多都在外地和國外,一出國訓練就是幾個月,周妍最難受的時候,就是每次跟家人和孩子視頻的時候,每次孩子在視頻里喊媽媽,她都在流淚,她把青春和時間奉獻給了國家隊,但對家人和孩子是心存愧疚的。
辛勤的付出得到的回報就是比賽勝利,在2017年亞洲冬季運動會上,周妍和隊友們在預賽以3勝1副的戰績進入了半決賽,在半決賽中,她們發揮穩定戰勝日本女隊闖入決賽。決賽的對手是在預賽中贏過我們的韓國女隊,比賽中,她和王冰玉兩名老隊員在關鍵時刻發揮了作用,不斷給韓國女隊制造壓力,迫使對手失誤,在全體隊員的努力下,最終以12:5力克韓國女隊,奪得冠軍,這也是我國女子冰壺項目第一次奪得亞洲冬季運動會冠軍。
在2017年北京世錦賽失利后,周妍不但沒有氣餒,而是重振旗鼓,刻苦訓練,帶領全隊頑強拼搏,備戰冬奧絕不松懈。她知道,這屆中國女隊組隊比其他隊伍都要晚,所以要在短時間內把該有的訓練內容,訓練量和強度都補回來。在最后備戰的7個月里,其他隊伍每天上冰訓練1.5至2個小時,而中國女隊上冰訓練都是3小時起,大多數時間每天要上冰訓練2次,有時晚上加練體能。這樣高強度、高密度的訓練,有時真的讓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她帶領年輕隊員都硬抗了下來,因為她們目標很一致,就是要獲得冬奧會入場券,為了這個目標,她們就得刻苦訓練。
通過她們的努力,中國女隊在冬奧會落選賽上以全勝戰績成功取得了冬奧會入場券,完成了組織交給她們的任務指標,并在冬奧會上獲得第五名,成績好于索契冬奧會第七名。
隨著平昌冬奧會落下帷幕,周妍也結束了她第三次的奧運征程,但回國后她并沒有做任何休息,立即投入到了哈爾濱體育學院冰壺專業的教學中,她要把這18年來學習到的專業知識和征戰大賽獲得的寶貴經驗傳承給她的學生。冰壺已經是周妍生命中的一部分了,無論以什么方式,什么身份,她都要為中國冰壺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