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宣布:將從政策資金兩端入手,打出一系列“組合拳”,扎實推動社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
其中,發布了一組數據,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期間新增社會足球場地16150塊,已完成《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50年)》確定的“十三五”期間改造新建社會足球場地2萬塊目標任務的81%。在這2萬塊的“龐大任務”中,浙江完成新增815塊社會足球場地目標,目前已完成任務的90%以上。
“815塊的指標是根據我省的常住人口來確定的。在完成這部分場地建設后,基本能滿足老百姓的足球需求。”省體育局群體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去年底,我省已經新增743塊社會足球場地,這個進度在全國處于前列,“因為疫情的原因施工有所滯緩,但今年底肯定能保質保量完成。”
加強足球場地規劃建設,是加快推進我省足球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在2015年年底,我省社會足球場地只有300余塊,至2019年底這一數字已達到1086塊,實現了飛躍式增長。
這主要得益于“社會力量辦體育”的模式在我省茁壯的成長,“由于我省民營經濟發達,社會力量參與足球場地建設有熱情,我們因勢利導,盤活了足球場地。”該負責人表示,體育部門為社會各界對足球場地設施在立項、報建、用地和配套建設等方面都爭取了更多支持,不僅鼓勵各地合理利用公園綠地、建筑屋頂及城市空置場所建設社會足球場地,同時還積極支持地方利用城市發展產生的“金角銀邊”建設社會足球場地。
不過,社會足球場地數量在我省持續上揚的同時,也遇見了不少的問題。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最顯著的特點,這恰恰是制約我省足球發展的一個問題。“場地是導致‘踢球難’的主要原因之一。”省足協相關負責人直言,受土地面積、土地指標等影響,真正能夠用來建設足球場地的其實很有限。同時,還存在場地使用輻射率低等困難。
此外,場地建設結構單一、社會參與不足也是我省足球發展的主要瓶頸。
“作為足球愛好者,球場的增加為運動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錢科鋒不僅是銀博足球俱樂部總經理,還是一名資深足球愛好者,從他的足球生活中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社會足球場地增加對于愛好者的改變,以往他們約球的次數少、難度高,主要體現在時間的問題上,一個足球場趕過去可能要花費1小時。現在,錢科鋒只需要10-15分鐘就能到足球場地,也可以與球友們選擇中間點,路程不會超過半小時。“現在五人制足球場地比較多,希望能夠出現更多十一人制的場地,促使足球運動的土壤更加肥沃,這也是我們省內足球圈不少從業者的心聲。”
為了讓大眾能夠更加踴躍地參與社會足球的活動,省體育局針對不同人群,積極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今年原定有23項社會足球相關活動,涉及人群包括親子、中青年、職工等,所有的足球愛好者都能尋得屬于自己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