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平
有效教法是指的學生課堂獲取最大化的知識收益,并不是教師授課效率和授課內容量為衡量標準。只有當學生獲取進步和推動學生學習的個性化發展才能切實的實現有效教學。本文將以小學體育有效教法研究為主題,通過精選化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游戲化、教學內容生活化三方面,探索小學體育的有效教法研究,希望能夠快速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和推動學生學習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有效教學是指的教學的效益性。教學的效益性取決學生一段時間是否得到進步與發展。學生的進步是衡量教學方法有效性的主要標準。在小學體育課程中是否判斷教學的有效性,在于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和經過體育訓練后,是否得到身體健康、運動技能、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方面等能力的發展,且發展的程度高低和學生主動性學習面貌則是對有效教法最好的答案。因此,為了更好地促使學生體育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不斷發展,本文將聚焦有效教法開展研究,通過三方面的探究工作希望能夠提升小學體育的有效教學質量,期許能夠帶來一定的參考性教學價值。
1 精選化教學內容
實現小學體育課堂的有效教學,必須精選體育的教學內容,只有選擇符合學生學習最近發展區和有效滿足學生學習的認知喜好,才能促進學生主動化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得到有效的體育發展。首先體育教育的本質特征:小學體育與健康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途徑,以提升學生健康為教學目的的必修課程。那么體育課程的教學重點應為運動是教學手段和健康是最終目的來開展進行。也就是說體育運動技術的學習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能發展的主要內容及手段,是體育教學中的核心和主體部分,也是體育其他目標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在體育教學內容選擇和開展過程中,即不能過度發展開發技術性體育運動學習,也不能忽視學習體育運動技術帶來的決定性教育發展作用。只有清晰合理的認識技能技術性教學內容的權重和承擔的教育作用,才能促使教師追求創造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時,才不會本末倒置變成只為興趣化教育弱化了體育技術性運動學習,或只為體育技術化運動的有效掌握學習忽視學生體育興趣的養成教育導致機械化的體育教學。那么意味著小學體育教學內容選擇上,既要做到精選化教學內容,保證學生體育技能運動的有序發展,也要有選擇、有重點的選擇強化體育技能教學,并且留出足夠的教學空間用于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和滿足學生對體育運動美好體驗的學習期許,以此才能更好地完成小學體育的奠基教育。例如,在小學體育教學內容中各種球類、田徑、體操等仍舊是我們體育項目的首選,那么在新興體育項目或地方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或趣味性體育項目走進體育課堂時,應該怎樣做好“教材化”的教學處理,如何實現“教材化”的教,而不能是形式化的融合到體育課程體系中,這樣舍棄體育運動技術掌握,一味滿足學生喜好感、體驗感、新奇感,同時也在不斷弱化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真正教育價值。所以教師在體育運動內容的選擇與教育上,應該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身體練習為目的,以身心健康發展為核心,尺度性地提升學生學習的愉快體驗,靈活性強化體育技術運動內容的施教,從而精準有效推動學生體育技能的健康化發展。
2 體育教學游戲化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內容游戲化,不僅能夠培養學生體育興趣,促使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也能夠對學生的創造能力、接受能力、合作能力及身體機能得到有效的開發。尤其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游戲化的教學形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課堂主動參與性意識,提升學生學習的集中注意力,有利于體育教師教學內容的順利開展和教學目標的高質量完成。基于目前小學體育教學項目而言,諸多體育項目都能游戲化開展,但這也需要教師對不同的教學項目進行合理的編排和加工,從而達到提升體育教與學效率的目的。例如,在教學“發展下肢彈跳能力”為目的的體育課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接受能力設計一個“青蛙跳荷葉”的游戲,在教師搭建游戲情境后,將班級學生分成兩人一組,并且以鐵圈作為“荷葉”,然后輪換移動的進行立定跳遠比賽,每一次跳躍機會通過石頭剪刀布的決出勝負,獲得勝利的同學進行一次跳遠,以最先達到終點為勝者。雖然這個教學形式簡易但是能夠有效促使班級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從而收獲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再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競賽游戲的教學優勢,第一是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強烈的表現欲望和好勝心,教師有效抓住這一學習特點則能夠更加有效改變傳統單一枯燥的技能訓練,從而達到提升學生體育興趣和保證體育技能教學質量的目的。如,在進行教學60米短跑時,一般情況都是讓學生分組跑,諸多學生跑兩次則抵觸厭學了。那么根據這一教學現象,教師應當靈活改變教學形式的開啟方式,可以先通過“同組異質、分組同質”的小組劃分,這樣能夠更好地保證游戲競賽的公平公正,也能更好地提升游戲競賽的熱烈程度。其次,教師組織各小組進行“胸前頂報紙——快速跑”游戲競賽,規定速度快、報紙掉的少為勝隊。這樣兩人一組先進行預熱練習和快速跑技巧的商定,進而在這個比賽過程中學生學習興趣將會更加濃厚,各小組學習氛圍也更加活躍,在為了獲取小組的勝利前提下學生將會全身心投入到比賽環節,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心理心智與身體機能的教學目的。
3 教學方式生活化
在小學體育教學方式中有效將體育教學內容生活化,更加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接近學生的生活經驗,那么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此體育教師應當發現生活中可用素材和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進而梳理規劃出學生喜歡的、熟悉的、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并且在編排設計出學生自主參與的體育活動,從而達到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教學目的。同時,這也讓學生有效性掌握關于生活方面的經驗和提升學生社會適應性能力。例如,我根據投擲體育項目改變成“模仿操——勤勞的一天”,通過勞動模仿操——播種——豐收的情景串聯下,營造出快樂田地勞動情景,這樣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得到學習與鍛煉,也能夠切實感受勞動人的辛勞與可貴,從而做到滿足學生學習喜好,完成體育運動項目訓練的目的。再如,在體育教學課程中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我設計出不同程度、難度的障礙跑,以攀、爬、鉆、跳、繞的運動技能的練習,結合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障礙物,推動學生在體驗不一樣的體育活動時,也間接培養了學生的基本生存能力。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體育教學資源的篩選與開發上,教師應該根據學生身體條件去探索和不能超越學生身體發展階段為標準,且不能低于現有學生的體能水平,充分的考慮教學內容選擇的廣度與深度,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每一節體育課堂獲取新的收獲、新的感受和新的發展。
總而言之,世界萬物都具有它的兩面性,并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之分。那么教法的開發同樣也是這一原理。因此,體育教師在探索和創造不一樣的教學形式,必然需要從辯證思維的角度出發,立足學生為教學本位的考慮,才能將有益于推動體育教學的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梳理,從而為教師有效借用和更好地服務學生體育素養的綜合性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省蒼南縣宜山鎮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