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士進
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中職學校的體育教學目標也隨著發生了轉變。現階段的中職體育教學中,不僅要求要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還應該對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進行培養,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以后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所以,中職學校的體育教師應該合理進行體育教學內容的安排,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職高院校的體育教學重在培養學生們的社會適應能力,把社會適應性這一概念融入到職高體育教學中來,是國家“陽光體育”的根本與必要條件,也是強化學生體能與素質、儲備社會所需人才的關鍵點。在教學中,體育老師要有意識的針對當前狀態下的體育教學不足之處進行研究與總結,進而開發出更能滿足學生發展社會適應能力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們在體育學習過程中提高整體素養。
1 中職體育教學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
1.1 提升學生身體素質
在教學中,不能只對學生的理論能力進行教學,還應該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中職學校中,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因為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在學習壓力的促使下,導致很多學生沒有時間鍛煉身體,最終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較差,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學生的身體素質必須得到提升。社會在對人才進行培養和選擇時,其身體素質也是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職學校中進行體育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大部分學生的身體素質,可以加強學生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提升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1.2 提升學生團結協作意識
在社會的生活中,學生不僅要有較強的身體素質,還應該具有較強的團結協作意識。在社會的工作中,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所以團結協作意識對于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在中職學校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排球、足球等等運動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以及團隊競爭能力。在進行體育比賽時,這些運動都要求學生要將團隊的利益放在最前面,將自己的利益放在團隊利益之后,這時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就可以得到培養,學生這些精神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
1.3 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在中職體育教學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還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在體育教學中對于學生的個人競爭意識以及團隊競爭意識都能進行培養,在個人獨立的比賽中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個人競爭意識的培養,在進行籃球比賽等這種團隊合作的比賽時,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團隊競爭意識的培養。在體育比賽中學生可以體驗到激烈的競爭,這與在社會中的競爭很相似,這很符合中職學生未來在社會上可能遇到的競爭和壓力,所以進行體育教學和體育比賽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2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有效措施
2.1 重視教學內容設計的合理性
中職學校體育教學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時,應該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進行體育活動的設計,科學的選擇教學內容,保證體育教學的內容符合學生發展的需要,能夠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同時還應該結合學生的專業需求,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創新體育教學內容,保證學生可以在體育學習中得到身體素質的提升,保證學生可以掌握一定的體育技能,為學生未來良好的發展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交給學生一些可以幫助學生恢復體力,提升學生自我調節能力的運動項目,對學生的站姿、坐姿進行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同時,對于剛剛進入中職學校學習的學生,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體育學習,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教學生一些可以減壓的體育運動,幫助學生適應社會生活。讓學生在進入社會后,能夠適應職場的要求,減輕學生的工作壓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愛好,讓學生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能夠得到情緒和壓力的釋放。
2.2 重視課堂中社會相關教學內容的引入
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進行社會角色的扮演,教師對課堂的整體進行把控,讓學生體會到社會中的相互合作,體會到團隊的建設等等社會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內容。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不斷讓學生適應新的合作伙伴,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讓學生了解到在社會中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伙伴以及對手,為學生適應能力的提升創建情景,提供平臺,為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奠定基礎。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和學生創建一些團隊合作的體育項目,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讓學生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教師可以給學生創建體育競賽,在競賽的過程中,學生會認識到在比賽的過程中有裁判、輿論等等監督途徑保證競賽的順利開展完成,讓學生熟悉競賽中的規則性,讓學生意識到各行各業都不能脫離規則,讓學生形成嚴于律己的習慣,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3 總結
在中職學校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體育運動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將社會中學生需要適應的內容引入到教學中,讓學生能夠有一定的意識,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惠山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