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偉偉
摘要:招商引資是經濟區發展的產物,屬于市場經濟范疇。我們必須以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精神為指導,有效地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行動統一起來,認真轉變工作作風,特別注意落實努力創造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本文通過分析當前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招商引資現狀,探索解決現狀問題的對策,進一步轉變思路和方法,促進縣域經濟健康、快速、可持續和健康發展。
關鍵詞:招商引資;縣域經濟;問題;對策
隨著國民經濟體制改革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各級政府和社會更加重視加快招商引資,促進縣域和地方經濟發展,增加有關資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當然,我們也看到有些地方盲目尋求政治成就和短期利益,對某些項目的監督不足,方法不當等,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對當地的社會、資源和環境以及可持續的經濟和生態發展產生影響。因此,有必要加快優化縣域經濟資源,調整產業機構現代化,促進健康的市場競爭,努力確保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1. 招商引資對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縣域經濟的發展只能以投資為基礎,通過增加投資和重大項目來增加經濟總量。在增加投資的同時,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依靠政府,資金實力不足;向銀行貸款,銀行是商業性的,沒有絕對的確定性,銀行不會放貸。因此,要擴大投資規模,就必須走幾條路,爭取獲得更多的項目資金,吸引更多的外資,并努力使用各種類型的資金。拉攏投資的主要方法是招商引資,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2.縣域經濟招商引資和經濟發展現狀
2.1經濟發展和投資吸引力不利,重點不明確
一些政府基于上規模、上水平要效率,混亂和浪費資源和資金,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征,缺乏統一的計劃和不科學的建議布局,缺乏戰略意識和全面的計劃概念。盲目尋找實際招商引資的規模,減輕民生和注重政治成就不能滿足長期需求。在選擇招商引資行業時缺乏對整體效率的全面認識,僅考慮經濟效益,導致對當地縣域經濟發展的承受力不足,對重點經濟項目的主導作用不足。
2.2項目混雜,項目評價體系不健全
招商引資的最基本要素是比較和選擇項目,這需要建立更科學地評估機制。縣級建設的大多數項目資金不足,規模較小,初步的項目準備還不夠,也沒有被企業投資項目拒絕。質一些負責部門對招商引資過程中的政治表現視而不見,招商引資部一味追求量化標準,單方面強調企業的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社會效益。
2.3盲目跟風,沒有全面規劃,無法發揮自己的特點
縣域經濟發展與外部資金的注入密不可分,例如促進投資以及開發和利用有利可圖的企業和當地資源。由于每個人的盲目性和普遍的比較傾向,以及官員的瞬時熱情和急切性,他們暫時無法找到自己的權利。在資源、環境、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準確定位和自身優勢,不能充分理解自身優勢,不能展示自身特征,不能對當地經濟有理性,精確的認識。周圍環境合理定位。未能指出招商引資的方向將導致盲目跟風。沒有自己的特征,市場就不會有競爭優勢。
2.4軟實力不足,必須優化完整的投資環境
投資環境的質量是投資者應調查的重要因素。它不僅涉及基礎設施的改善,而且還反映在政府服務、法制建設、人文和習俗的軟環境中。一些部門仍然效率低下,工作淺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嚴重破壞了政府部門的形象,影響了企業的投資熱情。
3.招商問題的對策
3.1制定投資方式,增加投資來源
加大宣傳力度,形成自上而下的良好局面,使每個人都重視招商引資,每個人都支持招商引資,每個人都參與招商引資。支持并鼓勵更多的招商引資。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招商引資工作中的思想障礙,減少不必要的干擾,吸引社會投資,動員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招商引資。重點闡述省、市、縣工業發展規劃,投資計劃的制定,詳細的初步工作的實施和提高項目的成熟度。加強與客戶的情感交流,促進未來的合作,并增加未來合作的可能性。
3.2突出重點,帶動先進產業帶動縣域經濟的全面發展
突出重點,依托特色,培育產業鏈,使資源型經濟產業化,實現特色產業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全面發展。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必須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改進工作方法,轉變職能,提高效率,創建龍頭企業。著力支持具有品牌效應的一些龍頭企業發展,千方百計為龍頭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利用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提高企業競爭力,利用現有設施和加工的現有條件加工使行業變得越來越大。建立前沿產業,促進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3.3創新內部環境,依靠自身特點發展經濟
在具有良好發展環境和高投資回報率的地區,生產要素仍在流動和聚集。隨著交通和基礎設施等惡劣環境條件的改善,軟環境對于產生凝聚力,吸引力和競爭力變得越來越重要。當前,招商引資不僅是招商引資部門的工作,還需要各部門的積極參與、合作與支持。促進投資不僅取決于其促進和刺激縣域經濟發展的能力,還取決于其與當地實際特征相協調,適應當地情況的措施以及促進長期可持續經濟的能力,通過招商引資和實現雙贏優勢來發展縣域經濟和社會。
3.4重視加強工業投資
工業是區域繁榮的支柱。有必要吸引全省乃至全國的投資,一方面集中于大型項目,另一方面集中于小型項目。只要有市場,就可以招募或引進所有無環境污染的項目。無論是全額命名,利潤定位還是需求選擇,讓競爭改善,讓大浪涌入市場。必須重視促進產業鏈投資,為產業競爭創造新的制高點,實現資源劣勢向產業優勢的轉化。
3.5優化產業資源,發展循環經濟,加強政府監管和宏觀調控
建設美麗中國,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的重要戰略構想。在組織招商引資的過程中,地方政府要以發展綠色循環經濟為基本要求,加強對建設,運營和監督過程企業的管理。有必要根據農業支農產業和鄉鎮工業的政策指導方針,制定相應的縣域經濟特別政策,這是農業和林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4.總結
當前,縣域經濟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要堅持增量增長與存量改革同步發展,積極吸引產業鏈項目。對優勢產業進行改造和現代化,在全球范圍內提高該產業的新競爭優勢,并為推動城市經濟發展創造新動力。
參考文獻:
[1]劉凌娥.新時期縣域招商引資路徑選擇和策略分析[J].現代商業,2020(18):113-114.
[2]孔金鳳.淺談縣域招商引資工作的對策與建議[J].知識經濟,2018(10):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