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喆宇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落實,綜合素養的提升成為了教育教學的重點內容。而高中是我們學習生涯中的重要階段,對我們的今后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并且高中階段我們已經具備了自己的獨立意識與思想。所以在學習、生活中,重視自身獨立自主能力的不斷提升,可以為學習活動的良好、高效開展提供可靠保障。本文對高中階段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現狀進行分析,并對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能力的必要性進行闡述,然后對提升獨立自主能力的對策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生;獨立自主能力;素質教育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我國教育事業得到的明顯進步,并為學習活動的良好開展創造了有力條件。高中階段課業任務十分繁重,所以為了更好的滿足課業學習要求,適應社會發展,我們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獨立自主能力,以為自身綜合能力的不斷提升,潛力的充分發揮提供確切保障,進而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績。
一、高中生獨立自主能力現狀
高中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很強的消費意識與能力,大部分學生均會有家庭給予的零花錢,而學生可以運用這些零花錢開展隨意消費。可是他們卻不懂得怎樣開展計劃性消費,而過多消費致使許多學生時常會出現“月光”狀況,這十分不利于素質教育的確切落實,無法使學生自身的獨立自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更加不利于學生自身的健康發展。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家人會對孩子更多的嬌慣,不論是在吃喝方面,還是在住行方面都不用發愁,這就會增強學生對外界條件的依賴性,并出現嚴重的怠惰情況,嚴重缺乏對事情實施獨立處理的能力,不論做什么事情都沒有積極性。并且在面對突發狀況時,通常只會將責任推給他人,進而為其自身發展造成了極大阻礙。有的學生缺少較強的意志力,面對打擊無法進行適當調整,不斷加大心理負擔,十分不利自己的良好發展。每所學校都會組織考試,只為對學生學習進行檢驗與了解,使學生能夠發現與改進自身不足。可是有許多學生面對不理想的考試結果,無法有效控制自身情緒,使自己深陷自暴自棄中,這對學生自身成長有著不良影響。而心理承受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父母所給予的關注度不夠。在應試教育環境下,父母、教師對學生給予很大期望,希望學生能夠順利跨進大學校門,這會明顯增加學生的心理壓力,對學生學習、成長有著一定的不利影響。同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偏愛,對學生而言也是一種無形的壓力。
二、增強獨立自主能力的意義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教學中越來越重視對身心健康教學的確切落實,為了確保青少年的健康、全面成長,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可是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時代的到來,讓諸多不良思潮、習俗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這對我們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樹立有著不利影響。而在高中學習過程中,獨立自主能力的提升能夠為教學知識學習、創新能力形成提供可靠保障,能夠使我們的認知管理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從而使自身的素質修養、道德品質等得到明顯發展。只有具備較強的獨立自主能力,才能夠更好的學習與掌握各學科知識,充分利用時間,進而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輝煌成就。但獨立自主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我們在學習、生活中始終堅持,不斷監督自己,從而讓自己變得更加完善,為自己今后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提升獨立自主能力的策略
(一)注重自我管理
學校生活是重要的集體性生活,而在集體生活中,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需要開展良好的相互合作,并重視對自身快樂以及悲傷的有效分享,以增強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在實際的集體學習、生活、活動中,我們需要積極與教師、家長進行溝通,主動參與,以對自我管理的方法與技巧進行學習,懂得怎樣對問題進行獨立解決。進而在不斷的鍛煉中獲得更加強大的力量,促進自身綜合能力與素養的不斷提升。
(二)學會交往
學習是一個精神成長的重要過程,因為在各學科知識學習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困難與挫折,而在解決、克服它們的過程中,我們的思維才能夠得到有效拓展,進而使自己得到個性化成長。而在此過程中,我們需要懂得并學會交往,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為今后自己的生存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并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三)自信
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需要有效做到充分的相信自己,并且在不斷實踐中逐漸發現自己的優勢與特長,使自身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同時對一些小的、比較容易完成的學習、生活目標進行制定,以為自己的不斷努力與前行提供動力,讓自己明確前進的方向。這樣自己能夠在不斷嘗試中感受成功,體驗獨立自主的樂趣,進而使自己樹立起提升自身獨立自主能力的自信心。
(四)有主見
在日常生活中有主見可以做到不人云亦云,不會受到他人意見的有效支配。可是對于青少年而言,真正做到有主見是一件具備相應難度的事情,但是我們依然需要努力做到擁有對自身進行有效支配的權利。在實際生活中,如果自身沒有出現任何錯誤,就應該依照自身想法繼續下去,不要半途而廢,更加不要去留意他人的嘲諷與笑話,拿定主意始終堅持,不論面對怎樣的狀況。如果自己明確知道一些行為是不正確的,那么不論任何人怎樣進行慫恿與引誘,都不能違背自身意愿而遵從。因為只有自己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才能夠讓自己的人生無怨無悔。因此,不論面對任何事情、怎樣的情況,都不要受到他人議論的影響,輕而易舉的推翻、懷疑自己。他人意見可以作為一種參考,但不一定采納。如果每個人的意見都聽取與采納,就是讓自己感到無法適從。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有主見并不代表一意孤行,我們應該在擁有自身主見的同時,懂得對他人意見進行傾聽,而在自己意見與他人意見不相同時,不能立刻對自身意見給予否定,而是應該對他人想法進行請教,弄明白他為什么這樣想,充分思考他人提出其意見的道理,同時還需要對自身見解進行明確闡述,進而形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習慣,大力促進自身思考能力的有效發展。
(五)自己做選擇
不論多少歲數,我們在父母眼中始終是孩子,所以父母始終會擔心我們無法做出真確選擇,總是習慣性地為我們鋪路,可是這些時常不是我們所想要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明確掌握自己的選擇權,做出自己內心的選擇,并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到底。因為這是自己的選擇,我們需要運用事實向父母證明,不在他們的護佑下我們也可以做得很好。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可以向具備較強獨立自主能力的人進行學習,不要事事都依賴他人,在遇到問題時先進行自主分析與判斷,并對自己的選擇進行有效明確,這樣有利于促進自身自主性以及創造性的不斷發展。
(六)轉變傳統理念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落實,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中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充分重視對學生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能夠與家長進行良好溝通,確切落實家校合作,以對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得到全面培養。而在師生交流過程中,教師需要避免過多的說服,更多的開展師生對話,并且需要給予充足的尊重、包容以及愛護,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我們由衷的尊重,使我們有動力更加積極的參與素質教育活動。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教師如果過能夠給予更為合理的引導,就能夠讓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更為積極、自主的對相關問題進行研究,進而使自身知識水平得到不斷提升。同時在高中這一關鍵的學習階段,教師與家長可以充分展現教育的價值,更多的給予引導與糾正,讓我們能夠由內心接受,主動向著正確軌道不斷前行與探索,以找到更加適合自己學習與發展的方法,形成有效的獨立自主能力,進而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物質生活富裕的現在,青少年無憂無慮、個性張揚的生活著,而在家長的寵溺下青少年明顯缺少有效獨立自主能力。而高中作為學習的重要階段,對今后的人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高中階段獨立自主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習效果的提升,還能夠增強心理素質水平,大力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成長。所以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我們需要重視自身獨立自主能力的不斷提升,以為今后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路偉.高中生獨立自主能力的現狀及問題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7):123.
[2]李響.社會實踐活動在培養高中生獨立自主能力中的作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