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艷芬 梁寶珊
【摘要】目的:探究回授式康復指導在肺癌術后化療患者健康教育中的護理應用效果。方法:在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中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和回授式肺康復指導干預,在研究前后,通過使用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和癌因性疲乏量表對患者進行評分對比分析,判斷護理效果。結果:在常規護理方法上采用回授式肺康復指導后,實驗組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為102.31±20.51分,要遠高于對照組的89.55±20.38分,差異顯著;實驗組的癌因性疲乏得分為4.84±1.31分,與對照組的6.24±1.54分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回授式肺康復指導在肺癌術后化療患者健康教育中的護理效果顯著,可在臨床上加強推廣。
【關鍵詞】回授式肺康復指導;肺癌;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0)12-087-02
肺癌是生長在氣管、支氣管、細支氣管包括肺泡組織的一種惡性腫瘤,目前是我國發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一種惡性腫瘤。根據肺癌的病理類型,我們可以把肺癌分成肺鱗癌、肺腺癌、肺小細胞癌和肺大細胞癌;根據病變部位可以把肺癌分成中心型肺癌和周圍型肺癌[1]。化療是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90%以上的肺癌需要接受化療治療。化療對小細胞肺癌的療效無論是早期還是晚期均較肯定,甚至有約1%的早期小細胞肺癌通過化療治愈。通過化療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但是化療后患者也通常會出現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其中最為顯著的是會降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并發癌因性疲乏[2]。目前,在如何改善肺癌術后化療患者出現的自我效能感較低和嚴重的癌因性疲乏研究較少。回授法是一種有價值、成本低且安全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被美國醫療保健研究與質量局、國家質量論壇、聯合委員會以及健康保健改進研究所推薦作為全面性預防措施的有效方法之一[3]。本文通過在肺癌術后化療患者健康教育中應用回授式肺康復指導,觀察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癌因性疲乏相關量表評分,分析其護理效果。
1.研究資料與研究方法
1.1研究資料
本次研究的開展時間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此期間刷選出283例肺癌術后化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為避免研究過程中一些干擾因素,將研究對象隨機打亂后分配在不同的房間中,以房間編號的單雙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成員信息如下:
實驗組:142例,男女比例82:60,最大年齡為76歲,最小為42歲,平均為54.3±11.5歲,其中Ⅰ-Ⅱ期共59例,Ⅲ-Ⅳ期83例,化療1-2次的有78例,3-4次的為64例;
對照組:141例,男女比例80:61,最大年齡為72歲,最小為38歲,平均為53.7±10.6歲,其中Ⅰ-Ⅱ期共63例,Ⅲ-Ⅳ期78例,化療1-2次的有75例,3-4次的為66例。
對比以上信息,兩組患者差異不明顯,具備可比意義。本次研究經所有患者同意并簽訂相關協議書,報倫理協會審批通過后才實施。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藥物治療、護理知識宣教、運動指導、飲食搭配等。實驗組患者在該基礎上,再執行回授式肺康復指導,主要內容包括:醫護人員給患者實施肺康復教育后,讓肺癌術后化療患者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或者通過行為舉止演示他們所學會或者了解到的知識,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的表現評估其理解的程度;對于患者在演示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描述或者不正確的行為方式,醫護人員需要再一次給患者講解并指正;重新讓患者獨立完成醫護人員剛才所描述和表達的信息,并再一次評估其理解程度,若仍然出現錯誤或者中斷,需要再一次宣教,直到患者能獨立自主的正確完成醫護人員所宣教的知識。
1.3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以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癌因性疲乏作為觀察指標。
自我效能感:以美國Lev[4]等研制的健康促進策略量表進行評分,共29個項目,每個項目計5分,1-5分分別表示無信心,稍微有點信心,有信心,很有信心,完全信心五個等級。最后結合29個項目計算總分,總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越強。
癌因性疲乏:采用Piper疲乏修訂量表,共包括22個條目,,每個條目從1-10分進行評分。最后計算22個項目的平均分,0-3分表示沒有疲乏(不含3分),3-6分表示為中度疲乏,6分及以上為重度疲乏。
1.4統計學分析方法
所有數據納入SPSS 21.0軟件中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平均值±標準方差表示,兩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表示存在差異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評分比較
通過回授式肺康復指導后,實驗組患者的評分為102.31±20.51,遠高于對照組的89.55±20.38,通過統計學軟件分析,P<0.05,差異顯著。具體數據見下表1。
2.2兩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評分比較
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評分為4.84±1.31,對照組患者評分為6.24±1.54,通過統計學軟件分析,P<0.05,存在差異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見下表2。
3.討論
肺癌患者長期處于惡性的身心刺激狀態中,化療過程中,精力和情感都被嚴重透支,身心上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如會出現惡心、皰疹、皮膚色沉、脫發、周身乏力、神經衰退等多種不良反應,會持續降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并發癌因性疲乏[5]。回授式健康教育以人的遺忘曲線為基準,對患者實施反復施教、收集回饋、糾正錯誤、科學評價等不斷的評估-反饋機制來加強加深患者的記憶,發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健康宣教效果最大化,從而降低患者再入院的風險,提高治療依從性及健康素養[6]。
通過本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應用回授式肺康復指導干預護理后,其自我效能感評分達到了102.31±20.51,要遠高于對照組的89.55±20.38,通過統計軟件對比分析可知,差異顯著,P<0.05,這說明回授式肺康復指導能顯著改善肺癌術后化療患者的自我能效感;此外,實驗組的癌因性疲乏評分為4.84±1.31,而與之對應的對照組患者評分為6.24±1.54,對比之后,P<0.05,存在差異統計學意義,這說明通過回授式肺康復指導,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得到了積極的降低。
綜上所述:在肺癌術后化療患者健康教育中應用回授式肺康復指導護理干預,不僅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自我能效感,而且也能降低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在臨床護理上具有顯著的效果,值得擴大化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慶生,陳萬青. 癌癥防治策略的探索與分析[J]. 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6,8(7):13-16.
[2]楊柳,吳妙莉,祝曙光,等. 肺癌術后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與健康狀況的相關性[J]. 現代臨床護理,2015,14(1):1-4.
[3]高井全,吳琳. 自我效能及其護理研究現狀[J]. 護理學雜志,2007,22(7):74-76.
[4]Lev EL,Owen SV. A Measure of Self-care Self-Efficacy[J]. Res Nurs Health,1996,19(5):421-429.
[5]譚綺瓊,高麗萍,李瑞平,等. 惡性腫瘤化療期癌性疲乏患者運動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79-80.
[6]Wick JY. Checking For Comprehension:Mastering Teach-Back Techniques[J].ConsultPharm,2013,28(9):550-554.DOI:10.4140/TCP.n.2013.550.
作者簡介:鄧艷芬,女,1987年10月出生,本科,漢族,廣東佛山,研究方向為主要從事護理職業研究,職稱:呼吸內科護士,職務: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