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梁華 許修花 李象林
摘 要:通過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習,學生能獲得進一步學習以及未來發展所必需的“四基”和“四能”。在數學學習和數學應用的過程中,學生能發展“六素養”。為此,在課堂上要采取恰當的方式、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數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單位時間空間里,將教學目標最大化和最優化。”
關鍵詞:打造;數學;組合課堂;實踐與思考
新課標下數學課程目標:通過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習,學生能獲得進一步學習以及未來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簡稱“四基”),提高從數學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簡稱“四能”)。在數學學習和數學應用的過程中,學生能發展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等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簡稱“六素養”)。新課標同時指出要“引導學生會用數學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語言表達世界(簡稱三會)。為達成數學課程目標,
在課堂上要采取恰當的方式、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數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單位時間空間里,將教學目標最大化和最優化。”這是落實數學課程的必要條件。
一、精用講授法
高中數學內容相對多,難度相對大,抽象性強。抽象概念的提出總離不開實際生活例子,具體生產實際問題,這時學生的觀察、嘗試、估算、推測、歸納、類比的活動成為合理的猜想和推理。教師對抽象的概念不僅要有必要的分析歸納過程,還要有必要的演算推理過程,發揮好白板筆的書寫功能,清晰的板書在白板上呈現出來。這個過程也能暴露出師生雙方的數學思維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數學推導能力。
課堂上的講授法中,老師的板書、語言描述、實例分析、手勢比劃、模型展示、實物演示,與同學們的感情交流,知識點的討論分析都將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講授法是我們高中(尤其是數學基礎相對薄弱的班級)數學課堂一種最經濟、最快捷有效的教學方法,至少可以在單位時間內傳授較多的、系統的的數學知識。
二、巧用啟發提問法
課堂上有不少問題,需要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來解決的,在備課時,精心鉆研,設計一些能提起學生興趣的,引發他們主動思考的問題。首先,啟發提問的問題設計要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經過學生的思考,開闊思路,步步深入,全身貫注,進入學習的最佳境界。其次,啟發提問中,一要從抓主要矛盾提問,引導學生解題把握大方向,抓重點、抓關鍵,在眾多條件中抓好主要矛盾。二要逐步提問,問題分級處理,步步追蹤,在我執教的班里,學生數學基礎相對薄弱,提問的問題要設計臺階,讓學生順騰可以摸到瓜,再進一步追根求源。讓學生體會到,以一個問題為起點,按照常規思路追問下去,最后可以水落石出。努力爭取有效互動,形成師生“合力”,建立“知己知彼”友好互動關系。再次,善待每一名學生,接納和尊重他們的想法和思路,耐心啟發引導他們來探索,消除權威與服從,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達到教學相長。力爭化解難點,消除盲點。
三、精講多練,精講精練
精講多練,精講精練是課堂省時高效的關鍵、核心原則。篩選跟蹤練習和限時測驗的題目,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解題能力的重要途徑;起著培養和提升數學素養的作用;也是鞏固新知、學以致用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獲得反饋信息的重要橋梁。
在新授課教學內容的組合方面,一般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從習題的難度設計上。大致分為基礎題,典型題,拓展題。針對班內A、B、C三層不同類型的同學,盡量做到A層“吃好、吃飽”,B層“吃好”,C層“吃的了”,努力做到教學的循序漸進。
(二)尊重學生的思路和解題方法。練習過程中,鼓勵學生從不同切入點著手,形成形式多樣的解題方法,鼓勵一題多解,打開解題思路,拓展解題思維,注重發散思維的培養。
(三)適時適度的限時測驗。測驗過程中,多關注弱生,見縫插針的給予他們個別輔導;同時在班里走動時,不忘觀察其他同學的思考過程和規范程度。根據暴露出的問題,限時測驗結束時,進行及時有效的點評,典型的錯誤就習投影展示,白板投影一目了然,同學們之間就會展開比較熱烈的討論,讓“糾錯數學”綻放美麗;簡捷的或創新的思路會讓其他同學眼前一亮,膜拜的同時也學會了他人的思路。
四、合理使用教學一體機
在數學教學的感性階段,一體機導入的課件,圖文并茂,形象逼真,復雜圖像化解授課的難點,容量加大,學生接觸的知識面拓寬,對基礎好的同學可以做到“吃得飽”。以文本、圖像、動畫、聲音等有機結合的形式呈現給學生,為課堂教學創設適當情境,也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了課堂教學效果。一體機的投入使用,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課堂,不會成為主體,也不會因為一體機的華麗而忽視課堂教學的本質。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重視教學方法、手段和方式的組合,還要更重視教學內容的有機組合和高效整合。對我來說,是考驗更是嘗試。對于教學內容的組合,要重視學生的需求,針對不同學習階段、學習內容、思想方法進行系統的設計與規劃,對教學內容進行優質的組合,讓學生獲得更強烈的感知,并通過自我認識和學習轉化為自己的歸納總結能力,能從總體上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培養他們由此及彼的遷移能力,爭取達到“解一類,帶一片”的效果,提高知識能力的高效正遷移。讓更多的學生在茫茫題海中看到希望,充滿信心的去愛上數學。以取得“數學如此多嬌,引無數學子競折腰”的效果。組合課堂是我們的終身功課,讓我們從每一節課開始,科學備考,精準施教。
參考文獻
[1]李美榮.組合出拳,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江西教育,2019(11).
[2]陸昌俊.運用組合法提升物理課堂教學效率探究.成才之路,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