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口出生率的長期低迷及醫療服務、生活質量的提高導致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近幾年的刑事法律改革取消了大量罪名的死刑適用,相應增加了死緩(包括終身監禁不得釋放)、無期徒刑的替代適用。另在刑事執行法領域通過減刑假釋制度的立法改革也大大提高了罪犯在監獄實際執行刑期的最低要求。我國監獄服刑人員由此也出現了顯著的老齡化。美國作為一個早于我國步入老齡化并在刑事司法領域有悠久歷史和領先地位的國家,其對于老年罪犯的認知和具體矯治項目對我國面臨的老年罪犯的管理具有參考借鑒意義。本文概要介紹了美國在此領域的相關理念及做法。包括不歧視原則、早介入早治療原則、換位體驗原則、重視心理矯治原則及相應的行之有效的一些矯治項目。
關鍵詞:美國;老年服刑人員 ;監禁處遇;矯治項目
一、美國有關老年人的文化背景
現實中,進行此類研究需要融合多學科知識,才能最終得出分析結果,因為許多問題必須結合起來才能更有利于調查結果。至少在本文中就涉及到了監獄管理學、老年醫學、心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研究。另外,本項研究還可能涉及到將心理咨詢、社工、保健科學、法學,以及公共管理等領域結合進行。因此,解決這一問題需要考慮多項問題和多種方法。
在美國社會,人們更傾向于關注年輕人。從本質上來說,美國的老年人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被邊緣化了。對此,美國曾提出一些立法,以期保護和試圖對抗這類邊緣化。另外,一些支持組織也曾試圖反擊這種廣泛存在的、與老年相關的、負面且刻板的印象,但最近幾年,隨著“嬰兒潮”一代人的興起,美國社會才較為普遍地開始接納老年人了。
二、老年犯人的常見問題
人在衰老的過程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所以,容納老年犯人也需要給與特殊關注和考慮。對于監獄中的老年犯人來說,特制飲食、重癥的藥物治療,以及行動、視力、聽力等輔助設備都是必需品。許多人在服刑期間患有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和哮喘等。換句話說,所有衰老普通人出現的問題,在監獄里也會同樣出現。但在監獄環境中,出現各種疾病的風險要遠高于監獄外的群體,更糟糕的是,服刑人員的發病年齡可能要比守法人群早近10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大多是長期高風險生活習慣累積導致的后果,而罪犯人員通常更容易保有這樣的生活習慣。
此外,監禁本身令人十分壓抑,對于那些熟悉監獄環境的犯人來說,情況也是如此。從被指控、等待開庭、受審、承擔高昂的訴訟費,一直到最終入獄,這個過程可以說確實令人身心俱疲。對于老年犯人來說,監獄里嘈雜的聲音、被迫與年輕和更暴力的犯人打交道,還有喪失自由的感覺,都令人更苦惱、心情更壓抑。所以不難理解這種壓抑的環境會加重其生理負擔和心理負擔,監獄的危險環境還會引發神經系統出現嚴重且廣泛性的焦慮、困惑、憤怒、抑郁,進而導致高血壓或創傷產生。許多老年犯人在治療期間表示,他們害怕其他犯人傷害自己,或害怕自己死在監獄里。再有就是,監獄內的亞文化狀態會使犯人因為害怕其他犯人,而妨礙其向獄警或心理專家求助,因為,這會被人們看成是懦弱的表現,還有可能被貼上告密者的標簽。所以,許多老年犯人學會了默默承受,不向他人求助,而有時,他們還經常會被年輕的、身體更強壯的犯人欺凌。
三、美國監獄對老年罪犯問題的基本態度
監獄管理人員承擔不起忽視或回避這些問題所帶來的后果,因為它們只會變得越來越嚴重。換句話說,這些問題涉及的成本和責任隨時間流逝會逐漸累積,與從出現端倪時就及時解決,坐視不管的做法只會讓危險增加兩倍甚至三倍。精算模型也證明了忽視只會讓這些問題的成本越來越高。因此,在解決監獄內老年犯人和殘疾犯人的問題時,從醫療上做出及時恰當的反應對管理者來說是最佳選擇。預防性醫療和健康教育不是奢侈品,而是高效且節省成本的辦法,它可以阻止疾病進一步惡化。
在上一個蕭條時期,美國許多州矯正機構不得不重新考慮它們的監獄政策和各州對犯罪和刑罰的立法。毒品戰爭和“三振出局”判決法讓這一問題顯得更為突出。隨著刑期變長,有很大比例的犯人屬于老年犯。監獄成本的增加不僅來自于關押的犯人越來越多,還在于被關押的犯人越來越多的是老年人或接近老年。康涅狄格州、阿肯色州、路易斯安納州、密西西比州還有北達科他州等州認為需要對它們的法定量刑標準進行修改。此外,加利福尼亞等州則面臨美國最高法院的禁令和審查,最高法院要求它們減少監獄內的犯人數量。監獄的擁擠與之前刑期的延長直接相關,這也導致監獄里出現更多的老年犯人。
美國有針對一般犯人,特別是老年犯人的最低護理標準。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矯正系統并沒有認定老年犯人明確的年齡界限。然而,美國監獄管理局和多州的報告均將50歲作為犯人即將加快進入衰老階段的年齡。這樣認定的原因之一是從整體上看,犯人由于濫用毒品、飲食不良和多次入獄出獄通常不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這些問題逐漸累積起來會給他們的身體帶來額外的負擔,加速身體的衰老。
即使矯正系統沒有確定明確的年齡界限,美國殘疾人法案 (ADA)也規定需為有身體或認知障礙的老年犯人提供適宜的居住環境。美國殘疾人法案要求矯正機構的管理人員應為有特殊需求的老年犯人提供適合的生活環境。諸如埃斯特爾訴甘布爾案(Estelle v. Gamble,1976)這樣的判例法更是明確規定醫療服務包括心理健康問題。監獄機構也不得故意忽視犯人的迫切需求。所以,出于違反法規所要面臨的法律成本考慮,管理人員就不能忽略這一問題。
首先,美國監獄管理者認為老年犯應享受“非歧視待遇”。美國監獄之所以對老年犯在刑罰執行階段適用“非歧視待遇”原則,是認為老年人的身體部分功能像殘疾人一樣無法挽回的喪失,廣義上也是殘疾人。基于此原則下,美國政府就有責任確保身體部分功能有欠缺的公民,在政策、法律及參與公共機構的活動和接受公共機構提供的一系列服務時可以獲得公平的機會,同樣的,在刑罰執行階段,也要確保老年犯避免因身體機能而受到不公平待遇。其次,美國監獄對于老年犯的醫療保健工作非常重視。在美國,法律有明確規定對老年犯提供符合監獄之外適用的相同標準的醫療政策。因老年犯患有慢性病的比例越來越高,隨之所需的醫療費也不斷增加,為了防止醫療費用的不斷攀升,美國監獄通常會采取長期措施來預防、早期診斷和醫治老年犯的常見疾病。同時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犯通常會有 24 小時的貼身護理,在特殊情況下,對于有嚴重疾病和晚期疾病的老年犯,監獄還必須安排進行社會安置。同時美國監獄還非常重視對老年犯矯正工作人員的配備,他們認為從事老年犯的矯正工作是一項非常專業的工作,因此需要矯正人員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同時還要進行相關業務培訓,一般內容有老年犯醫學知識、人際交流溝通培訓、人體老化過程等等。此外,矯正人員經常會進行深入性培訓,比如在培訓過程中參訓者需要帶上耳塞堵住自己的聽覺,戴上模糊的眼鏡來降低自己的視覺,再拄著拐杖或坐著輪椅來模仿并親自體驗老年人行動受限的感受。通過這些體驗式培訓后使得矯正人員對老年犯日常改造可能面臨的問題和障礙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和體會,從而能更加專業到位地為老年犯提供服務。美國很多監獄還為老年犯設立了獄內娛樂設施。
四、美國老年犯人的處遇方案
美國各地的監獄和監禁設施中都設有針對老年犯人的項目,但還沒有充分普及到形成共同的規定。在目前存在的項目中,很大一部分是專門促進老年犯人參與到社會互動式體驗中的項目,包括旨在培養老年犯人的獨立意識與自我價值感的勞動項目,以及通過社交活動和多種形式的感官鍛煉為老年犯人提供幫助的休閑項目。
其他的干預方式還包括小組回憶,犯人們會對一生中引以為傲的時刻以及所取得的成就進行回顧,或是對他們的一生進行審視與盤點。有時,通過這種小組的方式,參與者可以講述一生中令其悲痛和懊悔的經歷,為他們提供一個安全、充滿關懷的表達場所并給予其支持性反饋。這樣做既會帶來很好的治療效果,又會使參與者在思考人生存在價值時感到寬慰,獲得信念,找到生活的意義。
正如我們之前所提到的,整個監禁生涯會讓人感到壓抑;而支持小組會為老年犯人提供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釋放平日在監獄中無處排解的情感。當老年犯人與同一監舍或囚室的其他人共同參與到項目中時,他們所在生活環境的文化會十分有利于治療性服務方案的提供。從本質上看,這個過程中形成了治療團體,而治療團體是對老年犯人幫助最大的方式。內華達州懲治局就提出了首個針對老年服刑人員的類似項目——“True Grit”。True Grit項目為老年服刑人員提供參與各種活動的機會,比如輪椅籃球、寵物療法、藝術療法或其他積極的生活方式。
其他形式的方案還包括一些休閑項目,如乒乓球、低沖擊運動小組、特邀嘉賓講座、創意寫作交流、讀書小組,甚至還有義務的慈善活動。這些活動開展的宗旨是為了提高老年犯人的身體素質、使他們受到精神上的鼓舞并提升他們的社會參與度。同時,這些活動還會增強老年犯人的自我價值感與生活在世上的使命感。這些措施都能有效地幫助老年犯人擺脫獄中生活帶來的情感淡漠、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些項目都不會耗費高昂的費用,反而成本還非常低。
研究表明,積極參與社會交往的老年人往往具有更高的生活質量(Krause,2007)。相反,社交孤立會導致健康狀況變差,久而久之,還會產生認知功能的退化(Eisenberger & Cole,2012)。以一種事實相反但邏輯一致的方法看,如果老年人處于被隔離、孤立的狀態,那么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狀況都會發生惡化(Eisenberger & Cole,2012)。因此,社會交往、體育鍛煉以及生活的目標感都對改善不同身心健康狀況的老年人的預后有積極作用。相比于久坐不動很可能會帶來肌肉萎縮、思維遲鈍等問題,一些讓老年犯人能夠參與進來或運動起來的活動能夠使他們的大腦與身體保持活躍的狀態,因此后者也更加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1]Bureau of Justice Statistics (2016). Special report: Aging of the State Prison Population, 1993-2013. Washington, DC: Bureau of Justice Statistics.
[2]Eisenberger, N. I. & Cole, S. W. (2012). Social neuroscience and health:Neur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linking social ties with physical health. Nature Neuroscience 15(5), 669–674.
[3]Estelle v. Gamble, 429 U.S. 97 (1976) Jenkins, R. D. (2016). Landscaping in Lockup: The Effects of Gardening Programs on Prison Inmates. Arcadia University.
[4]Kam, M. C., & Siu, A. M. (2010, December). Evaluation of a Horticulture Activity Programme for Persons with Psychiatric Illness. Hong Kong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80-86.
[5].Krause, N. (2007). Longitudinal Study of Social Support and Meaning in Life. Psychology and Aging 22(3): 456–69.
[6]Lindermuth, A. L. (2007). Designing Therapeutic Environments for Inmates and Prison Staff in the United States: Precedents and Contemporary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Mediterranean Ecology, 8, 87-97.
[7]Office of the Inspector General (2016). The impact of an aging inmate population on the federal Bureau of Prisons.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Justice.
[8]Owen, B., Pollock, J., Wells, J., & Leahy, J. (2015). Critical issues impacting women in the justice system: A literature review. Washington, DC: National Institute of Corrections.
[9]Sackett, V. (2018). The beauty of art therapy: Painting and drawing classes allow those with dementia to express themselves in meaningful way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arp.org/health/dementia/info-2018/dementia-alzheimers-art-therapy-new.html
作者簡介:
胡文華(1975—),女,籍貫山東省日照市,上海政法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法學、監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