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成華 玉康罕 張云鳳 張曉英
摘要:水稻種植對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科學合理的水稻種植技術是確保水稻整體質量的重要前提。然而水稻的生長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影響水稻種植產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自然環境、種植技術、病蟲害等諸多因素,因此,要想確保水稻種植的整體質量,萬萬離不開安全與合理的水稻種植技術,
關鍵詞:水稻;種植技術;種植效益;提高策略
在我國農業中,水稻作為農作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農民經濟效益的重要保障,因此,提高水稻種植的產量,擴大水稻種植的經濟效益,對我國民生發展發揮著重要意義。然而在水稻實際種植的過程中,大多數農民為了提高水稻的種植產量,往往借助肥料和農藥作為增產的途徑,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是這種種植方式對我國生態系統及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完全不符合我國當代綠色發展的需求,因此,優化農民的水稻種植技術,實現綠色生產至關重要。
一、水稻的生長條件
水稻作為草本植物的一種,對種植的環境有著極高的要求,只能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種植,特定的環境包括合適的溫度和濕度、充足的陽光以及足夠的水分,在水稻生長的過程中,尤其對溫度有著極為嚴苛的要求。關于水稻種植的區域,一定要選擇寬敞、平坦的地面,嚴格按照水稻種植的標準,科學合理的進行水稻的種植,這樣才能保障水稻健康的成長。然而,如果在地質條條件和地理環境復雜的區域進行水稻的種植,同時種植的方式缺乏科學合理性,則會直接影響著水稻的生產質量,不僅不利于水稻的生產產量,而且也不利于水稻種植收益的提高。
二、優化水稻種植技術,提高水稻種植收益的有效策略
(一)優化控苗技術
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優化控苗技術對提高水稻的生產質量起著關鍵性作用,特別是針對水稻幼苗選種的環節,一定要確保完善的進行,不能出現任何的紕漏,從而實現水稻幼苗優生優育的目的,進而提高水稻的產量。其次,無效分蘗是水稻控苗技術中最重要的環節,這是由于在水稻生長的過程中,無法避免出現無效分蘗的狀況,不僅無形中加大了肥料的使用量,造成了不必要的肥料浪費,而且容易出現害蟲,非常不利于水稻群體結構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如果發展情況惡劣,甚至會出現水稻倒伏的現象,因此,要想保障水稻的生產產值,優化控苗技術尤為重要,必須從根源上實施,嚴格的做好幼苗的選種工作,降低無效分蘗的幾率,從而有效的減少肥料的使用量,大大的降低水稻的種植成本。此外,在實施水稻控苗技術的過程中,挑選肥料的種類以及設定合理的肥料數量,同樣對水稻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科學合理的選擇適合的肥料,充分的發揮肥料的促進作用,確保水稻高效的生產。
(二)優化控肥技術
在水稻種植期間,氮肥的使用可以促進禾苗健康、穩定的生長,然而在水稻種植的實際過程中,并不代表著施肥越多,禾苗就會生長的愈加快速,如果氮肥的使用量過多,不僅無法達到水稻增產、增收的目的,而且還會加重分蘗、病蟲害的發生,從而影響水稻的成穗率。因此,在水稻成長期間,需要優化控肥技術,合理的控制氮肥的使用量。此外,在優化控肥技術的過程中,種植人員不僅需要注重氮肥使用的合理性,而且還要敢于突破以往的施肥理念,以便實現水稻增產、增收的效果。傳統的施肥方式通常是在水稻生長后期施加氮肥,這樣有助于為水稻的無效分蘗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而且還會增加肥料的使用量,但是采用現代化施肥理念效果則會截然不同,在水稻不同的生長階段實施不同數量的氮肥,在控苗之前實施少量的肥料,待到水稻控苗后進行無效分蘗處理,再度施肥,此階段的施肥量要較前期增加許多,從而增強肥料的利用率,充分的發揮氮肥的應用效果。在水稻種植期間,采用科學合理的施肥理念,不僅可以有效的降低氮肥的使用成本,而且還能促進水稻產量的提升,從而增加農民的水稻種植收益。
(三)優化水稻抗病蟲技術
病蟲害作為水稻生長過程中的“絆腳石”,不僅會影響到水稻的整體生長質量,如果情況嚴重的話,還會造成水稻大面積的死亡。因此,為了保障水稻健康的成長,種植人員必須加強抗病蟲害的技術,確保水稻種植收益的提高。首先,種植人員一定要加強對水稻抗病蟲害的認知,高度的意識到水稻抗病蟲害工作的重要性,一旦在管理期間發現病蟲害的存在,一定要及時對水稻種植區域進行排查,快速的查找病蟲害的產生因素,然后結合病蟲害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將病蟲害的問題徹底的解決;其次,水稻種植人員需要在現有的抗病蟲害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將抗病蟲害的技術進行不斷的創新和優化,從而進一步的增強水稻抗病蟲害的能力。比如,水稻種植人員在合理的范圍內,適當的提升水稻的莖粗,縮短水稻基礎部位,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水稻抗病蟲害的能力。此外,水稻種植人員一定要注重對水稻無效分蘗的管理及控制,嚴格的監測水稻無效分蘗的情況,并且結合無效分蘗的實際情況制定相符的抗病蟲害措施,這樣才能為水稻提供一個優良的生長環境,實現水稻種植收益的提高。
(四)田間診斷技術
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為了能夠降低影響水稻成長的消極因素,并及時處理這些消極因素,需要結合水稻的實際生長狀況,采用科學有效的田間診斷技術,對水稻進行全面的診斷,從而確保水稻的生長質量。通常情況下,影響水稻健康成長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自然環境對水稻種植的影響最為顯著,通過田間的診斷技術,對水稻拔節期和抽穗期進行全方位的診斷,消除影響水稻的負面因素,確保水稻的健康成長。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水稻種植技術的完善與優化,不僅對水稻種植產業持續、穩定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價值,而且對提高水稻的生產產量及提升農民的種植收益具有著重大的意義。由于水稻對種植環境有著極高的要求,種植人員需要全面考察水稻的種植區域,結合種植區域的環境條件和地理條件,選擇相符合的水稻種植技術,同時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種植人員還需要不斷的優化育苗技術和水稻的管理方式,如此才能有效的確保水稻整體質量的提高,實現水稻種植收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羅小毛. 優化水稻種植技術提高水稻種植效益[J]. 農業工程技術,2018,38(8):79-79.
[2]邱明達. 優化水稻種植技術,提高水稻種植收益探究[J]. 農家科技,2018,(8):195-195.
[3]匡興勇. 優化水稻種植技術,增強水稻種植效益[J]. 農民致富之友,2018,No.575(6):30-30.
[4]吳小江,徐中佑,徐中華. 新時期優化水稻種植技術提高種植效益[J]. 農民致富之友,2018(1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