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濤

摘 要:本文調研了瀝青層車轍的主要類型:分別為結構性車轍、失穩性車轍、磨損性車轍、壓密型車轍及形成原因;并分析了瀝青層車轍的三階段形成過程。
關鍵詞:車轍類型;形成機理;三階段過程
中圖分類號:U416.217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車轍是瀝青路面在汽車荷載反復作用下產生豎直方向永久變形的累積。車轍一般發生在高溫季節,尤其是渠化交通以后,在行車荷載的作用下,瀝青面層進一步被壓密、擠壓使輪跡帶下沉,其內部材料也可能在剪應力的作用下橫向流動,在兩側隆起,形成波峰和波谷。我國目前廣泛采用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車轍主要發生在瀝青面層,路基和基層的變形僅占很小部分。
1 車轍類型
目前根據車轍形成原因的不同將其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結構性車轍:這類車轍是在交通荷載作用下,路面結構產生整體永久變形形成。主要由路面各層對車輛荷載產生的應力擴散能力不足造成的,因此結構性車轍是由瀝青路面面層以下各結構層(包括路基)變形組成。結構性車轍的形態表現為,變形寬度范圍大,兩側不隆起,斷面呈現出U形或凹形的淺盆狀。現階段,板體性較好及強度較高的半剛性材料作為基層的瀝青路面結構已成為我國高等級公路建設中的主要路面結構形式,該種路面結構的基層及基層以下的變形小,因此出現結構性車轍的可能性較小,但也不排除在超載嚴重或地下水浸軟的挖方路基路段,由于路基和基層施工質量達不到要求,同樣有結構性車轍出現的情況。
(2)失穩性車轍:這類車轍是在交通荷載作用下,瀝青混合料的抗剪強度小于由交通荷載產生的路面結構層內的剪應力,從而使得剪切流動變形不斷累積而形成,在夏季高溫的情況下這類車轍病害更容易發生。表現形式上,主要體現為瀝青混合料高溫穩定性不足。隨瀝青混合料塑性流動程度不同,該類車轍也表現出不同現象:有的表現為輪跡兩側混合料有隆起,中面層或中、下面層產生流動變形,縱向標線沒有表現出推移變形,僅局部隆起;有的表現為輪跡兩側混合料大幅推移和隆起,上面層混合料也產生了流動變形,縱向標線表現為出現大幅的推移變形。
(3)磨損性車轍:這類車轍是在車輛輪胎的磨耗作用和各種自然因素影響下,瀝青路面結構頂層材料不斷損失而逐漸形成的,使用凸釘輪胎或防滑鏈的車輛對瀝青路面的影響更嚴重,更容易促使這種車轍的發生。在冬季較嚴寒、冰凍期較長的北方地區,為了能使車輛能夠在已結冰路面上安全行駛,通常會在輪胎上嵌入防滑釘,這種措施會使輪胎對路面產生較大程度的物理磨耗,從而會使路表輪跡處結構層厚度減薄。這種車轍類型在我國發生的概率較小,且磨損性車轍并不屬于路面高溫穩定性的研究范疇內,因此磨損性車轍不是車轍永久變形的主要研究范圍。
(4)壓密型車轍:這類車轍是指由于施工中壓實功不足,從而使瀝青混合料內部存在較大空隙率,路面進入運營階段后,由于車輛荷載的進一步碾壓,使瀝青路面再度被壓實,從而使瀝青路面結構層厚度減薄,在車輛荷載較集中處將可能出現向下凹陷,形成壓密型車轍。瀝青路面結構層在車輛的不斷反復碾壓作用下,空隙率將會不斷減小,直到達到極限殘余空隙率后變形才會穩定。壓密型車轍一般僅有下凹,兩側沒有隆起。
在我國,四種類型車轍中以失穩性車轍最嚴重,其次為結構性車轍。現階段,板體性較好及強度較高的半剛性材料作為基層的瀝青路面結構已成為我國高等級公路建設中的主要路面形式,該種路面結構的基層及基層以下的變形小,因此出現結構性車轍的可能性較小,除施工質量沒有達到要求的不良路段外,出現結構性車轍破壞的情況很少。在冬季路面積雪時,我國除北方地區使用防滑鏈外,很少有汽車使用帶釘輪胎,因此在我國磨損性車轍幾乎沒有。所以目前我國高速公里所見到的車轍,基本上均是失穩性車轍和壓密型車轍。
2 車轍形成過程
瀝青層車轍的形成過程可簡單地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開始階段的壓密過程。瀝青混合料是由礦料、瀝青膠漿和空氣組成的松散混合物,在碾壓過程中高溫下處于半流動狀態的瀝青膠漿被擠進礦料間隙中,同時集料被強力作用排列成具有一定骨架的結構。瀝青路面投入使用后,在行車荷載作用下這種壓密過程還會進一步發展。
(2)中間階段的壓密穩定過程。高溫下的瀝青混合料是處于以粘性為主的半固體,在荷載作用下,瀝青膠漿便產生流動,從而使混合料的網絡骨架結構失穩。這種半固態物質除部分填充混合料空隙外,還將隨瀝青混合料自由流動,從而使路面受載處被壓縮變形。
(3)最后階段的剪切破壞過程。高溫下處于半固態的瀝青混合料,由于瀝青膠漿在荷載作用下首先流動,混合料中粗、細集料組成的骨架逐漸破壞,在荷載直接作用下會沿礦料間接觸面滑動,促使瀝青膠漿向富集區流動,以至流向混合料自由面,特別是當個別集料間瀝青膠漿過多時,這一過程會更加明顯。
瀝青混合料的車轍主要是在交通荷載條件下由混合料的壓密變形和剪切變形引起的。其中壓密變形主要是由于行車荷載的進一步壓實作用引起,通常伴隨著體積的變化,有些情況下石料被壓碎也會導致瀝青層的垂直變形。而剪切變形沒有體積變化,只表現為瀝青混合料的橫向剪切流動,導致輪跡帶下陷兩側隆起。在初始階段,瀝青混合料變形主要由壓密變形引起,其后的變形則主要由等體積的剪切變形引起。Hofstra and Lomp指出引起車轍的主要原因是剪切變形而不是壓密變形,Eisenmannn and Hilmer也得出瀝青混合料的高溫車轍主要是由等體積的剪切變形引起的。由此可見,車轍形成的最初原因是壓密及瀝青膠漿高溫下的流動,最終導致骨架的失穩。
3 結論
本文調研了瀝青層車轍的主要類型:分別為結構性車轍、失穩性車轍、磨損性車轍、壓密型車轍,并對四種車轍的形成原因進行研究;最后分析了瀝青層車轍的三階段形成過程,即壓密階段、壓密穩定階段、剪切破壞階段。
參考文獻:
[1]李強.高速公路路面車轍檢測評價與預測技術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07.
[2]田文澤.基于多指標的車轍評價標準研究[J].交通科技,2011(03):77-79.
[3]侯相深,馬松林,王彩霞.基于行車安全的瀝青路面車轍測量與評價指標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08):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