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敏
摘 要:交通運輸和經濟發展關系在電子商務普及以后,得到了充分的證明。數字經濟前五的北上廣無一不是公路交通運輸發達城市以及地區。本論文以我國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的具體的交通數據來對交通運輸和區域經濟發展關系進行解構,并對中部、西部地區的交通運輸的發展給出一些建議和意見,希望對縮小地區間發展差距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公路交通運輸;區域經濟;經濟發展;發展影響
中圖分類號:F542 文獻標識碼:A
0 前言
區域經濟發展少不了公路交通的支持,發達國家區域經濟當中60%都是公路交通,公路交通往往是航運、海運、河運得以咬合的關鍵,是三者的傳動系統。因為它的存在,才能使得各大運輸可以完美匹配,也促進了地區和其他地區的經濟交流互動。
1 公路交通現狀
自從電子商務開始興起之后,直接拉動了物流產業,公路交通運輸變得繁忙起來。眾所周知,2014年至今,廣州、上海、北京、江蘇等位列前茅,這也說明,由該地區出入的客流量以及貨物等也必然占據全國前列。筆者通過互聯網獲得東部區、中部區、西部區的以下數據以及信息:
1.1 客流量
2018年9月份,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的公路交通客流量數據分別為:45 410萬人,旅客周轉量3 307 602萬人公里;34 639萬人,旅客周轉量2 317 366萬人公里;34 651萬人,旅客周轉量2 210 815萬人公里。能夠明顯看得到東部發達地區的公路客運量、旅客周轉量遠遠超過了中部區、西部區。中部、西部地區客運量來看不相上下,但是中部區的旅客周轉量多了5%左右。
1.2 公路貨物運輸
2018年9月東部區達到了141 029萬噸,中部區達到了124 049萬噸,西部區達到了106 012萬噸。從貨運來看,很明顯東部區遠遠超過了中部和西部地區。
1.3 公路交通網絡布局
目前從全國公路交通來看,東部區呈現高速公路密集狀態,大部分新建高速公路都集中在了東南沿海地帶;中部區則相對分散,而西部區鐵路成為了交通的主要形式。這主要是因為東部區人口更加集中,中部和西部人煙稀少。這也和東部、中部、西部地區的城市化進程有關,東部區城市化進程已經非常明顯,中部區稍差,而西部區很差。
1.4 交通和城市布局
不管是東部區、中部區還是西部區,會發現城市的公路交通水平總是好于基層,這是源于城市在信息社會之下,成為了人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中心,鄉鎮、縣城的交通都會以地級市為匯聚點,這便導致了地級市的公路交通呈現向外的高度輻射。而這些交通線路猶如血管,使得城市有效地吐故納新,使得經濟良性運轉,形成了明顯的地域經濟優勢。由此可見,公路交通和區域經濟擁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筆者的這一發現和點軸開發理論是呼應的,點軸開發理論認為,地區經濟發展總是先從個別資源齊備的城市開始,以這些城市為輻射點向四面輻射,隨著時間推移這些點會存在緊密的交通路線連接。交通路線屬于這些點獲得發展的動力供應線,這就說明公路的交通路線越細密,城市之間的資源流動性越強,經濟也就越先進。這也證明了東部區交通集中的原因。
2 公路交通運輸對區域經濟的具體作用
2.1 促進消費
經濟發展是以消費為基礎的,其中交通是實現跨區消費的關鍵,節假日短途旅游、長途旅游、自駕游等,這樣的旅游消費往往是旅游城市最大的經濟收入。例如哈爾濱市冰雪節期間就可以實現280余億人民幣,接待各地游客1 800余萬人,這其中短途游客大部分采取自駕游、城際公路進入哈爾濱市。交通本身就是一種消費,同時帶來的還有餐飲、住宿、購物等消費[1]。
2.2 促進資源流通
地區經濟發展需要各類資源,包括人力、技術、設備、材料等等,而這些資源必須通過交通網絡匯集于城市,而最有效的方式仍然是公路系統。因為公路系統直接對接城市市內交通網絡。從現在的城市航空系統、海運和河運建設布局來說,大部分都是于市外、市郊建立機場、物流中心、儲物中心,這些主體到城市仍然需要公路交通來連接,公路交通成為了各類資源進入城市的最后緊要的一環。
2.3 促進城鄉交流
隨著地區經濟發展城市化是必然趨勢,而城市化隨之而來的是鄉鎮人口向城市轉移,這個過程里少不了公路交通系統發揮的作用。從2017年開始全國范圍內基本實現了末梢達到鄉鎮基層的交通網絡,各村到當地市的交通線路開通率也達到了95%。由此可見交通和城鄉交流有著緊密關系,使得基層百姓在看病、文化交流、物資交流上有了很好的基礎。故此,地方群眾都說“要想富多修路”。城鄉交流也包括了城市人口在節假日向鄉下轉移,例如鄉下采摘園所接納的客戶,大部分都是源自于城中的消費群體。公路猶如強大的血管,實現了城市到鄉下、鄉下到城市的資金、人才、人力的流動[2]。
2.4 內部交通網絡細密,提升了對外吸引力
地區內部交通網絡細密,可以增強外部投資的規模。在運輸成本日益增大的今天,發達地區開始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稍微落后區域轉移,而這個轉移過程需要欠發達地區有相對完整的交通系統。若是欠發達地區能夠實現內部公路系統的合理性設計,自然可以獲得發達地區企業的關注,若是加上一定的政策傾斜,就會為欠發達地區爭取更多投資。例如我國東南部地區開始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其根本原因在于,在中西部地區投資建廠,能夠直接利用中西部地區的各類資源,避免了遠途物流成本,還能直接促進當地就業,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能夠樹立企業品牌知名度。但這些前提都是中西部地區需要進一步去完善公路系統[3]。
總而言之,公路交通在區域經濟來說對內對外都具有資源流通整合作用,公路交通系統的合理化設計以及交通線路質量等都直接影響到了當地經濟發展。
3 關于中西部地區公路交通建設的建議和意見
3.1 要具有長遠目光,進行長遠規劃
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逐步加力,其對公路系統的依賴性會越來越強,需要當地政府在公路系統設計時具有長遠目光,可以加大路面寬度,同時選擇最合理的網絡路線,留下未來二次建設的空間,避免傳統公路設計中的短視帶來的二次建設帶來的浪費。
3.2 提高公路施工質量
在公路建設上必須要保證質量,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盡可能降低公路維護費用,這樣可以實現最大的社會效益以及環境效益。目前美國公路交通系統里超過30年的路橋工程占比為60%左右。由此可見在建設初期抓住建設質量的重要性。
3.3 積極培養交通系統設計人員
因為公路建設屬于市政工程,會有先期的造價估算,造價估算和實際造價之間還存在設計環節的進一步合理化安排。故此需要積極培養公路系統設計人才,抓住人才抓手來搞好公路建設工作。能夠使得設計人才在公路設計當中可以考慮到當地經濟水平、自然氣候影響等來進行合理化設計,這是保證公路建設投資合理化的關鍵一環。
4 總結
公路交通和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這一點從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區的公路交通對比可以得出來。公路建設具有的積極作用主要在于流通,而影響公路流通作用的因素無外乎公路的設計水平、建設水平。設計水平和建設水平又和專業的公路設計人才培養有關。故此對于中西部地區來說,培養此類人才成為了驅動經濟發展的一個不可忽視因素。
參考文獻:
[1]伏開濤.公路交通運輸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探索[J].經濟,2016(12):160.
[2]徐學明,王仕杰,陳艷艷,等.公路基礎設施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J].公路,2019,64(12):195-199.
[3]王磊.城市道路運輸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研究[J].投資與創業,2019(01):53-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