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芳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的教學實踐研究證明,生活教育理論的合理實施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筆者將以小學體育教學為例,談一談在教學活動中實施生活教育理論的有效方式。
顧名思義,生活教育主要就是指將現實生活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背景,從生活中選擇更加具有活力的知識,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強烈參與學習活動的意愿,進而提高學習質量的教學指導思想。毋庸置疑,這一教育理論十分符合體育學科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為此,教師應該充分理解生活教育理論的內涵,并在其指導下開展小學體育教學活動。這樣一來,可以更好地保障教學活動的質量,從而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綜合體育素養的發展。
1 結合地域條件,構建特色體育課程
校園體育的主要場所是戶外,所以體育運動和地域條件之間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尤其是地理環境,更是會對體育活動的開展起到十分明顯的制約作用。所以在生活化體育課程的組織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地域條件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設計更加具有特色的體育課程。這樣一來,可以充分發揮出地域條件的優勢,使學生更加順利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唯有如此,才能為學生體育素養的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通過分析發現,三門峽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半干旱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在14.2℃左右,比較適合開展戶外體育運動。而從地形地貌條件來看,三門峽位于秦嶺與多個山脈的交匯地帶,平均海拔在300—1500米之間,以黃土塬、丘陵和山地地貌為主。有“五山四陵一分川”的稱呼。根據這樣的地形條件,比較適合組織越野、登山等體育運動。因此,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我嘗試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參與到了更加豐富的體育課程中。此外,一些比較有地域特色的傳統游戲,同樣是地域條件的重要表現。如:“跳竹竿”、“滾鐵環”等一些特色傳統游戲,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體育運動中迸發出的魅力。最終,通過多樣化的體育課程,使學生在跑、跳、鉆、爬等不同形式的運動中進行了更加全面的鍛煉,從而更好地滿足了學生身心素養的協調、均衡發展。由此可見,在生活化體育教學中,構建特色體育課程是十分重要的。
2 精選生活材料,設計獨特體育器材
體育器材是體育教學中的重要輔助手段。從實際情況來看,學校中常規的體育器材很難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同時,過于單一的體育器材容易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產生枯燥乏味的學習體驗。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的出現,教師可以根據生活教育理論的指導,組織學生將生活中比較熟悉的物品帶入到課堂中,并自己動手制作體育器材。這樣一來,不但可以組織多樣化的體育運動,而且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運動當中。
通過認真的觀察不難發現,學校中常規的體育器材通常是建立在競技體育思想基礎上配置的,很多器材并不適合小學生的發展特點,所以難以得到充分的利用。為了應對這一問題,我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搜集了一些廢料或者遺棄物,并讓學生帶到了學校中進行自主設計。如:在“投擲”練習中,鐵餅、鉛球練習容易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而輕物投擲又難以鍛煉學生的力量素質。于是,我讓學生在課下搜集了礦泉水瓶,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向瓶中裝入沙子、水等不同的材料。除了用于投擲練習外,還可以應用于其他科目的練習中。如:可以作為足球傳球練習中的障礙物,也可以利用這些材料自主設計趣味性的“保齡球”運動。最終,通過這種方式,充分發揮出了每一種物品的應用價值,從而進一步強化了實際的教學效果。
3 注重課外鍛煉,合理布置體育作業
運用生活教育理論指導小學體育教學,一個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拓寬體育活動的范圍,使體育鍛煉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參與校外運動,并設計一些合理的校外體育作業。這樣一來,既可以循序漸進地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又能夠逐步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如:“中長跑”是一種鍛煉身體素質的重要途徑。不難理解,中長跑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僅僅依靠課堂教學的短暫時間是難以實現的。因此,在全面了解了學生身體發展基礎后,我為學生制定了詳細的課外運動計劃,并提出了差異化的學習要求。同時,我會定期對學生的課外鍛煉情況進行檢測。最終,通過這種方式,逐步使學生養成了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與運動習慣。
總之,生活教育理論是當前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指導思想。為此,教師應該在準確把握學校實際情況以及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對生活教育理論的內容與要求進行提煉。這樣一來,可以使生活教育理論更加契合小學體育教學的實際特點。也只有這樣,才能使該教育理論的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作者單位:河南省三門峽市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