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紅 柴晨曦
當前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但境外疫情呈加速擴散蔓延態勢,我國疫情輸入壓力持續加大。大型體育活動和聚集性活動人員集散量大、流動量大,疫情傳播風險較大。日前,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暫停恢復大型體育活動和聚集性活動的通知》,切實保障廣大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圍繞《通知》要求,本人就暫停恢復學校體育活動和聚集性活動背景下,如何開展學校體育工作提出一系列建議。
1 暫停學校大型體育活動和聚集性活動
當前全球感染新冠肺炎總人數已超過百萬,我國疫情輸入壓力持續加大,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特別是無癥狀感染者的出現,使國內疫情防控依然不能放松。防止新冠病毒傳播的主要措施就是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而學校舉行體育比賽,學生不能戴口罩,又有頻繁的身體接觸,無法阻擋飛沫傳播。舉辦大型比賽活動時學生密集程度高,高喊加油等行為更增加了飛沫傳播的可能性。因此學校舉行體育比賽時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很大。
2 學校體育教學活動開展建議
疫情期間廣大師生堅持居家鍛煉、健康第一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學校復課后,要繼續發揮線上教學優勢,“家校社”聯動全面開展線下體育教學活動,加強相關病毒防護等健康知識的普及。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規律,制訂體能、技能恢復計劃,通過精講多練、科學有效的手段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免疫力,為日后體育測試和賽事儲備體能。同時,要通過體育課或課外體育活動營造良好的運動與健康氛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有效排解學生不良情緒,解決學校教育教學面臨的“疫后綜合征”。具體建議:
1)開學初不得進行高強度的體育項目。開學初,各學校要對每一位學生的身高、體重、肺活量、視力、柔韌性等身體形態、機能等進行一次摸底,及時掌握學生的身體機能,同時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和情緒變化,為制定學期教學計劃提供科學依據。鑒于學生長期居家體能狀況普遍較差,開學初不得進行耐久跑、快速跑等高強度的體育項目,以低強度、小范圍運動為主,要循序漸進地進行體能恢復,切忌出現不顧學情“開快車”或“拔苗助長”等教學現象,要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前提。
2)在操場、體育館等空曠的場地上體育課,師生可以不佩戴口罩。但對同一場地同一時間段,各校要限定體育活動人數,學生間要保持一定的間距,避免近距離接觸。體育課不組織足球、籃球等近距離對抗性較強的訓練,提醒在校學生課外時間不參加足球、籃球等活動。在體育教學和體育運動中,要防止因體育課脫衣、穿衣不當,運動后因戶外講評時間過長等易引發學生感冒現象發生,確保學生身體健康。
3)學校要加強對學生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教育,運動前后勤洗手,運動中盡量減少不潔接觸,不隨地吐痰,注意飲食衛生。學校要按規定對體育藝術教學場所和體育藝術器材進行清潔、消毒,加強教學場所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從源頭上消除傳染源,避免群體性交叉感染,確保學生的身體健康。
3 學校開展體育活動具體要求
3.1 體育課
學校體育器械、實驗設備等教育教學設施,嚴格進行消毒。教師上課前仔細檢查場地安排、使用是否合理,器材是否安全,是否進行消毒。學生上體育課強度要降低,以放松身心為教學重點,檢查學生是否戴口罩,生與生距離在兩米之間。教師應教會學生必要的保護與幫助方法。學生上體育課必須遵守紀律,聽清教師關于課堂體育活動應注意的事項,記住安全要領,増強安全意識,防患于未然。要服從教師的安排,不做與該課無關的事。不得擅自進行教師沒有布置的活動項目。教師嚴格執行教學、訓練出勤制度,觀察了解學生身體狀況,對身體不適學生及時做出妥善安排,特別是發現有新冠狀病毒性肺炎癥狀者,立即報告學校防疫小組組長,并作出相關措施,對活動場地進行再消毒。
3.2 社團活動及大課間活動
大課間開展之前,對操場及升旗廣場等涉及到學生活動的場地每天進行兩次消毒,對大課間和社團活動需要用到的運動器材進行全面消毒。學生在參加大課間及社團活動時間嚴格聽從老師的安排,不得隨意自由活動。學校加強對課間操、社團活動等校內體育運動的組織工作及運動技術要領、準備、整理活動等方面的指導與安全保護,防止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社團體育活動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符合學生年齡、性別特點和地理、氣候條件。對不適宜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應予以勸。教師上課期間,任課老師密切關注學生身體狀況;大課間時間,班主任和看班老師密切關注學生身體狀況。有情況隨時報學校防控小組。學生在體育活動前要做好準備活動,并按體育活動項目所規定的安全要求進行。學生之間要互相幫助,做好安全保護工作。班主任老師和社團負責人及課間看班老師為安全責任人,協助體育老師做好安全及防疫工作。
(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市實驗學校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