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舟
搏擊運動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格斗技術,在進行真正的實戰對抗時,對于運動員的要求很高,不僅要自身擁有過硬的身體素質,還應具備強大的心理抗壓能力。本文針對搏擊對抗訓練中所必備的心理素質訓練,結合多方面的教學實踐經驗,探討搏擊對抗中心理素質訓練的作用及訓練方法。
搏擊不僅僅是力量間的較量,在特定的環境下更是智慧的較量,關乎智慧、力量與技巧的相互配合,是一項實戰性較強的格斗運動,要求運動員在賽場上不僅要熟練掌握動作技巧,還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結合自身與對手情況,科學部署戰略,并靈活運用,因此,這就要求運動員在平時訓練中提升心理素質訓練,以備更好的在賽場上展現風采。
1 搏擊對抗中心理素質訓練的作用
搏擊是一項實用性的格斗運動,它在賽場上激發了人類為生存而被喚醒的本能力量,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表達出來,與此同時,還要求人們將不屈服與頑強抗爭的精神加以形象化的展示。
在搏擊的對抗訓練中,運動員最強大的敵人不是對手,而是自己本身,人性復雜,人的性格都有大膽與畏怯的一面,性情更是分為勤奮與懶惰,但無論是性格還是性情,運動員在平時的訓練中都要加強,訓練中難免出現疲勞、傷病等,這都需要運動員通過自身化解,將其轉變為訓練的動力,形成以自我防衛為基礎的本能反應,逐漸的轉化為自身的動力,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出擊。
2 對抗心理訓練內容
2.1 形成抗御外界干擾的高度注意力
這是對于臨戰狀態的特殊訓練內容,同時又是實戰經驗的不斷累積。只有運動員高度集中自身的注意力,才能保證始終處于臨戰狀態,是心理訓練的一部分。對抗心理訓練顧名思義是兩個人的事情,只有自身與對手都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在賽場才是對彼此最大的尊重,如果出現因自身心理不過關而導致賽場失誤,會是多大的遺憾,也是對對手的不尊重。而實際的對戰中情況瞬息萬變,外界的喧擾、自身心理、對手狀態及觀眾歡呼都可能成為“干擾體”,運動員在平時的訓練中應該加強抗干擾訓練,對于干擾的承受力以及運動員自身的狀態調節在賽場上至關重要。
2.2 形成消除緊張和穩定情緒的自我調節能力
運動員避免出現失重現象,在平時的訓練中是很現實的問題,既包括身體失重也包括心理失重。身體失重可以通過加強平衡訓練減少失重感,注重平時訓練效果,不會有太大問題,真正令人擔憂的是心理失重,一旦發生心理失重,會對運動員的心理機制產生極大的影響,破壞已經定型的動力系統,會直接關系運動員的成敗,這對于運動員在實戰中能否充分發揮至關重要。因此,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是運動員必備心理素質之一。
3 心理訓練的方法手段
3.1 自我放松訓練法
將心理學知識運用到搏擊的日常訓練中,運動員可以在教練的引導下,通過語言引導逐漸轉變為自我提示,具體操作為:一是入靜。強調的是絕對的放松,想象自己處于一片草地上,四周無人,只是自己靜靜的躺在草地上,抬頭仰望,滿眼都是藍天白云,閉上眼睛,似乎一切都與我無關,這一刻只屬于自己;二是集中信念。即排除雜念,這要求運動員集中注意力,排除雜念,學會控制自己的意念;三是內心描述。回憶最成功的訓練或實戰,每一次出擊都要回顧,甚至是細節都要想起。通過這樣的系統回顧,讓運動員能夠發現自身的優點及不足,通過自我回顧及教練的講解,再經過多次練習,就可以很好的彌補不足,并強大心理,實現訓練目標。
3.2 借助專業設備進行生理活動反饋訓練法
通過借助專業的設備將運動員自己的生理活動展示出來,讓運動員實時了解自身狀態。可以起到消除運動員的緊張感與壓迫感的效果,是一種心理的再訓練技巧。我們常常看到有些運動員在實戰中不能正常發揮,甚至說話或呼吸都是顫抖的,臉上會出現一瞬間的充血現象,這些不正常反應直接影響其動作的爆發力。因此,在日常的訓練中,運動員由于心理變化而產生的心理變化能夠第一時間通過儀器顯示,從而根據儀器變化,教練及時找運動員溝通,緩解運動員的心理壓力,穩定其情緒。
3.3 模擬實戰對抗訓練法
對抗訓練的方法有很多,除了日常的訓練之外,對抗模擬也是不錯的選擇。通過模擬實戰,提前讓運動員感受賽場氛圍,調動起他們的比賽欲。“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通過一對一的實戰對抗,更好的了解自己與對手。自己自身的不足是平時訓練中很難被發現,只有在備戰狀態下自身的力量才能被全部激發,既然是實戰訓練,一切就都要按照標準執行,如準備工作、休息方法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不能搞突然襲擊,應提前告知運動員,做好準備。并在實戰中給予運動員鼓勵,如語言鼓勵法,通過“就這樣打”“非常好”等詞匯,能給予運動員的心理暗示,起到鼓勵的效果。
4 結語
綜上所述,搏擊對抗心理素質教育意義重大,運動員們的訓練時間非常寶貴,這就要求在平時的訓練中要時時關注運動員心理,只有經過長期反復的訓練和實戰演練,形成強大的心理抗打擊能力,克服心理難關,擺脫畏懼心理,在賽場給予對手心理上的壓迫優勝感,依靠專業能力與嫻熟的技巧爭取在賽場上不留遺憾。
(作者單位:武警特種警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