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峰
在現代人才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高職院校不僅應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同時,需要將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幫助學生樹立起健康生活的理念。在此基礎上,本文從現階段高職院校學生群體健康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出發,對提升學生健康素質的有效對策進行綜合探析。
目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實用性人才的重要專業教育機構,在健康教育方面仍舊面臨著對教育課程不重視、健康課程內容缺乏針對性、學生生活習慣不健康、教學形式落后等方面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發展狀況。針對該種情況,我國教育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改革舉措,體育總局也確立了《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等規范制度,對學生的健康教育提供了可靠的參考,并取得了一定的實踐成果。
1 現階段高職院校學生群體的體質健康管理現狀
1.1 體育活動設置不合理
現階段高職院校通常是通過集體訓練活動與體育課程等,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針對性的訓練。然而,由于集體活動形式單一、訓練項目活動量不足、訓練器材老舊、課堂控制力不強等原因,使得訓練效果很難達到預期,無法實現增強學生體質的教育目標。部分教師在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在課程的前半段進行訓練,然后安排學生進行自由活動,甚至會出現整節課都是自由活動的情況,體育教學形式重于實踐,對學生的體質訓練效果不佳。
1.2 缺乏健康管理意識
在傳統教育理念中,成績是衡量學生發展潛力、個人能力的重要標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全部精力放在學生書面成績的提升上,對體育訓練、素質教育課程重視度不足,學生對自身的身體健康狀況不夠了解,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家長都缺乏健康管理意識。在應試教育理念的長期影響下,家長更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認為體育活動、家務活等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限制孩子的課外活動,學生常年缺乏體育鍛煉,身體素質逐年下降。
1.3 沒有樹立起終身體育的觀念
現代素質教育改革的全面推進,使得高職院校不再將目光集中在學生專業成績、實踐技能方面,逐步將學生的健康管理作為重要教育目標。在健康教育的實踐過程中,通過組織集體活動、合理規劃體育教育內容、鼓勵學生參與健康管理實踐活動等形式,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但由于學生缺乏鍛煉的意識,出勤率不高、生活習慣不健康等問題頻發,缺乏終身體育理念的指導。
2 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群體身體素質的有效對策
2.1 規范體育教學流程,制定針對性的教育方案
為了貫徹終身體育的素質教育理念,高職院校應對體育課程的內容、形式、目標等進行合理的調整,結合先進的教育經驗、體育訓練形式以及實踐活動指導理念等,重新制定新時期的健康教育方案。為此,在開展體育教學工作過程中,應依照學生群體的體質特征、教學環境、活動內容等,規范體育教學流程,設置具體的體育鍛煉課程、活動。如,組織學生進行早操、舉辦運動會、開展體育競賽等,通過群體性的活動,讓學生感受運動的樂趣。
2.2 加強健康管理宣傳力度,幫會組學生確立起終身體育的理念
教師應轉變傳統健康教育的理念,在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幫助學生樹立起終身體育的發展理念,通過專業化的訓練活動,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一方面,應在校內營造起良好的健康學習、生活氛圍,通過新媒體、教育網站、移動平臺等媒介,大力宣傳健康管理的專業知識,讓學生深刻意識到不良生活習慣對自身發展的消極作用;另一方面,應制定針對性的行為管理規范,通過制度引導學生的健康行為。如,確立健康生活標準,用自我評定指標的定量定性分析,建立體質體能實驗室,建立完善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對學生進行醫務監督和體質健康測試。
2.3 創新體育教學實踐理念,組織多樣化的健康活動
高職院校在制定體育教學的階段性任務時,應該保證體育活動的運動強度、活動形式、教育內容與訓練標準符合學生健康管理的實際需要,改善學生的身體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從學生興趣愛好出發,組建形式多樣、兼具訓練價值與趣味性的體育活動項目,吸引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體育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常規訓練活動中,樹立起健康生活、終身體育的觀念。與此同時,應鼓勵參與體育相關的社團、社會實踐、競賽等活動,加強體育專業教學與課外活動的對接,統一健康教育的一體化建設目標。
3 結語
高職院校學生的健康觀念、習慣的養成是一項長期、系統的教育工作,需要按照現代健康教育理念,轉變原有的教育教學目標,合理規劃體育課程的內容與形式,讓學生樹立起健康、積極的生活理念。學校應從學生群體的實際身體訓練特征、需求出發,通過規范體育教學流程、組建多樣化的訓練活動、加強健康管理知識宣傳等舉措,切實推進新時期健康教育目標的全面落實。
(作者單位:云南外事外語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