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藺姣 宣昀清 鄭爽 王夢雨 陳燕
摘要: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網絡信息技術的日臻成熟,網絡約車成為新的交通選擇。受制于其產生發展時間較短,配套監管規范沒有能夠跟上,帶來了很多民事甚至刑事問題,對網絡約車的合理健康發展造成阻礙。而在交通事故的處理中,責任主體的確認是后續事故責任處理的大前提,而正確定性網約車平臺的責任主體地位才能更好的認定責任。網約車的未來,只有在責任主體明確的法律制度監管之下才能獲得更好發展。
關鍵詞:網約車平臺;定性;責任
2016年7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交通運輸部聯合工信部、公安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家網信辦等七部門聯合頒布《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簡稱《暫行辦法》),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將網約車這種具有創新意義的事物納入出租汽車管理范圍,從國家法規層面首次明確了網約車的合法地位。
一、網約車管理簡述
(一)網約車概念
網約車是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的簡稱,在構建多樣化服務體系方面,出租車將分為巡游出租汽車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1]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北京發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6)》,“網約車”入選十大新詞。網約車是指使用者通過互聯網平臺公司提供的智能手機應用軟件,提交自身位置和交通需求等信息與平臺信息相匹配,預約車輛實現的點到點運輸服務的出行方式。諸如現有“滴滴”、“Uber(優步)”、“神州專車”和易到用車此類網約車交通運輸信息平臺提供的服務。其涵蓋范圍包括:出租車、專車、快車、順風車甚至代駕等各種各類服務業務線。
(二)出現及快速發展原因
1.經濟發展,“互聯網+”戰略實行
近30年來,伴隨著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浪潮,我國與世界的緊密度與日俱增,經濟社會不斷快速發展,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隨著“互聯網+”戰略的提出和實行,網絡信息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的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網約車正是立足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支持,適應了社會發展的新形勢。
2.與城鎮化密切相關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近年,中國城鎮化的速度不斷加快,城市范圍不斷擴大,但是公共交通無法及時配套發展,新建城鎮和城鄉結合部缺乏便利快捷的出行方式,[2]而采用巡游方式載客的出租車無法補充這一部分的缺口。
3.優質的服務,較高的性價比
網約車的主要參與者為私家車輛或整車質量情況較好的車輛,給乘客帶來更為舒適的乘坐體驗。在《暫行辦法》中規定:擬從事網約車經營的車輛,應當符合以下條件:(一)7座及以下乘用車;(二)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車輛衛星定位裝置、應急報警裝置;(三)車輛技術性能符合運營安全相關標準要求。車輛的具體標準和營運要求,由相應的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按照高品質服務、差異化經營的發展原則,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確定。而作為網約車的另一優點是不存在拒載和額外加價的問題,乘客和網約車車主之間雙向評價,使得網約車超越一般出租車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4.對交通運輸車輛和道路資源充分使用
隨著私家車數量的不斷增加,城市交通中私家車所占比例不斷上升。在實際情況中,私家車的使用效率較低,而網約車的進入,使得小部分私家車進入交通系統就可以滿足實際需求,這在降低道路行駛風險的同時,無疑提高了交通運輸車輛的使用效率。
二、網約車平臺與相關利害關系管理的關系
網約車服務中,網約車平臺、網約車駕駛員、乘客與保險公司是四大主要主體。
(一)網約車平臺與駕駛員
現有網約車存在兩種模式:專車和私家車。網約車專車模式之下,駕駛員與平臺之間以合同為基礎,簽訂勞動合同,那么專車駕駛員在提供服務時就可以看做是接受網約車平臺的指令,進行的外出派遣勞務關系,這時平臺應被認定為用工單位[3];網約車私家車模式之下,駕駛員與網約車平臺之間僅僅存在掛靠協議或者信息技服務協議,[4]私家車通過掛靠在相應平臺之下,共享使用平臺提供的信息資源,給平臺繳納信息資源使用費用就可以進入網約車領域。
無論是在哪種模式之下,網約車平臺之于網約車駕駛員和車輛都具有監督和檢查職能。
(二)網約車平臺與乘客
無疑,乘客選擇乘坐網約車平臺旗下車輛,也就是與網約車平臺之間存在交通運輸合同。那么,也就認為著乘客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都由網約車平臺提供保障,網約車駕駛員負責具體實施保障,而因為乘客自身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損害,平臺就不承擔相應責任,這一點是值得商榷的,也正是后面將要研探的主要內容。
(三)網約車與保險公司
《暫行辦法》中第十七條規定:網約車平臺公司應當保證提供服務車輛具備合法營運資質,技術狀況良好,安全性能可靠,具有營運車輛相關保險,保證線上提供服務的車輛與線下實際提供服務的車輛一致,并將車輛相關信息向服務所在地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報備。也就是說明,平臺與保險公司之間并不會發生直接的經濟關系,也就是沒有直接利害關系,平臺僅僅是對于網約車車輛是否有保險進行監督管理,并不直接與保險公司發生聯系,但是顯然在實踐中,處理糾紛時兩者之間關系密切。
在我國現階段網約車發展從中高端市場不斷向中低端市場轉移占有的實際情況之下,網約車服務必然會涉及更多主體,無法一一詳盡,這里只對其中主要的四個主體以網約車平臺為切入口進行淺略分析。
三、以網約車平臺為切入口看網約車未來發展
隨著網約車規模的不斷擴大,接入平臺的專車、私家車數量快速增長、網約車運營地區和時間不斷擴展,網約車平臺所承擔的對于駕駛員和車輛的審核監督責任越來越重,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將是重中之重。
(一)引入第三方評測機構
《暫行辦法》第十八條規定網約車平臺公司應當保證提供服務的駕駛員具有合法從業資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根據工作時長、服務頻次等特點,與駕駛員簽訂多種形式的勞動合同或者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網約車平臺公司應當維護和保障駕駛員合法權益,開展有關法律法規、職業道德、服務規范、安全運營等方面的崗前培訓和日常教育,保證線上提供服務的駕駛員與線下實際提供服務的駕駛員一致,并將駕駛員相關信息向服務所在地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報備。顯然這對于網約車平臺來說是不現實和不公平的,如果想真正落實上述要求,對于網約車平臺和私家車車主都是極大的負擔,比如,如何保證駕駛員是線上線下一致?如果推行打卡或者監控制度,代價無疑是巨大的。因此,可以引入第三方評測機構,由其對駕駛人員進行技能和安全教育培訓,同時,將審查資質的權利下放給第三方機構,由第三方出具相關證明,并承擔連帶責任。這對于網約車行業來說,實現的是責任均衡,利益共贏。
(二)提高網約車平臺責任意識
對于網約車平臺的定位和職責應該明確化和細則化,使網約車平臺在提供信息技術服務時明確自身職責和義務。在實際運營中,積極配合國家相關部門對于網約車行業的檢查監督,按時自查平臺內部問題。同時,提高接入門檻,對于網約車司機和車輛的實際情況要有更為細致的審核;合理使用信息網絡技術保護乘客、駕駛人員的人身財產安全。網約車平臺應建立更為完善合理的雙向評價系統,[5]需要乘客和駕駛人員在雙向評價時真實評價,平臺對于評價的數據予以及時反饋,不斷提高駕乘質量。
(三)國家強化對于網約車平臺的監管
作為新出現的快速發展的網約車行業,監管體系也不應該局限于傳統,應適應新形勢確立新的監管模式。首先,遵循職權法定原則,對于網約車平臺的職責和義務由國家制定法律法規予以規定,使得平臺明確自身定位和責任,承擔接入平臺車輛的安全問題、資質問題和相關人員的犯罪記錄的審查,這也是國家需要提供支持的地方,使其在提供服務時依照法律辦事;其次,數量管制和稅收管制,數量管制就是對每一平臺旗下網約車數量和司機人數有明確規定,這樣更便于管控,使行業整體處于可控范圍,合理有序發展;稅收管控,通過稅收來調節網約車行業,發揮國家調控和市場調控的協調作用。
網約車行業作為新興行業,在現在和我們未來交通運輸領域中均將發揮著重要作用,而通過準確定性網約車平臺這一重要主體,明確其職能和責任,無疑是有助于網約車事故糾紛的處理和行業良性發展的。國家通過立法明確網約車的合法地位,在未來正確準確認定網約車行業主體定性,并通過管控網約車平臺達到管理整個行業的效果,網約車行業發展未來可期。
參考文獻:
[1]搜狗百科:《網約車》,http://baike.sogou.com/v145968301.htm?fromTitle,2017年2月20日訪問.
[2]王靜:《中國網約車的監管困境及解決》,載《行政法學研究》2016年第2期.
[3]李后龍、俞灌南、潘軍鋒:《分享經濟背景下網約車民事案件的疑難問題》,載《人民司法(應用)》2016年第22期.
[4]吳仕清,林睿智:《網約車侵權賠償責任主體問題研究》,載《三明學院學報》2016年10月第5期.
[5]張燁楠:《網約車行業的監管完善及展望》,載《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年9月上.
作者簡介:
朱藺姣,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2018級工商管理本科在讀。
宣昀清,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2018級旅游管理系本科在讀。
鄭爽,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2018級金融學類本科在讀。
王夢雨,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2018級人力資源本科在讀。
陳燕,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2018級物流管理本科在讀。
基金項目:安徽財經大學2019年度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中創新訓練項目《關于打車軟件安全問題的研究——以北上廣一線城市為例》(項目編號S20191037869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