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慧
6月16日,在雙塔街道鐘樓社區活動室內,一群居民正在聚精會神地聽課。這一天,社區邀請了著名蘇州評彈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周明華以傳統評話的形式,為居民講述蘇州歷史上的廉政故事。
打造最蘇式“百家講壇”
聽周明華的課是一種享受。他以故事為載體,帶著評話的技巧,風趣的噱頭,在輕松的氛圍中引人思考,可是說是笑聲中藏著“干貨”。畢竟講臺上的講師,是位從藝五十多年的評話演員。
1963年,周明華考入蘇州評彈學校,1965年畢業后進入蘇州市評彈團成為評話演員,之后師從評話名家、蘇州評彈團第一任團長、蘇州評彈學校復校后第一任校長曹漢昌學習長篇評話《岳傳》。當時,已經70歲的師傅帶著他去上海表演,在900多人的西藏書場演出了兩個月。周明華認認真真地聽,仔仔細細地記,實在不記得立刻去問?!八砸郧皩W的東西,到現在都忘不了?!彼f。
年輕的周明華刻苦提升專業,但在1985年團里安排他做起了辦公室工作。盡管隱于臺后,周明華對評話的熱愛卻沒有被澆滅。有一年,他隨團來到北京參加活動,在民族文化宮的休息室里,有位老領導說,“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就是專家講故事,評話演員也完全可以做到,甚至比專家講故事更好聽。”周明華聽后,大受啟發,并開始探索評話新路,2000年,“評彈進校園”啟動。
一開始,有人看到周明華走出辦公室去講課,說他是“不務正業”。但周明華堅持以評話為形式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漸漸地,他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支持。前文化局局長錢瓔兩次到評彈團開座談會,表示“評彈進校園”是好事情,并將他帶進不少學校、單位上課。之后,“評彈進校園”的影響力逐漸擴大。2003年開始,周明華在蘇州大學文學院開設了關于蘇州評彈的系列講座。2006年,他開始在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蘇州評彈學校開設《吳文化系列賞析》課程。同一年,市委組織部、宣傳部將周明華的“吳文化與蘇州評彈”加入到黨政干部的素質教育課程中。至此之后,很多單位都邀請他去上課,并表示相當受益。蘇州警校的領導在聽了周明華的評話吳文化講座后,立刻邀請他定期到學校開講。因為警校學員來自五湖四海,大部分人聽不懂蘇州話,對蘇州不了解,甚至接到報警電話都聽不懂。而周明華的這個講座正好可以讓每一個來警校學習的學員,進一步了解蘇州,進一步了解蘇州話。這一講就是十年。
之后,臺資企業友達光電等也紛紛來電邀請他,周明華走進企業,為管理者講述了蘇州文化特點、蘇州方言、風俗習慣、廉政故事等內容。眨眼間,系列課程已經持續了20年,他也被稱為蘇州的“百家講壇”主講人。
變身吳地文化挖掘人
聽周明華的課,會驚嘆于吳地文化的深厚底蘊和臺上老師對文化的細致挖掘。事實上,從籌備第一堂課開始,周明華就對課程的方式和定位做了思考。傳統評話精彩,但難免帶上些演繹的味道,但課程的意義,是讓臺下的聽眾了解到真實的吳地歷史。于是周明華潛下心來翻閱資料,把自己要講的內容與史書古籍對照,《話本蘇州簡史》 《吳文化叢書》 《姑蘇野史》《史記》 《中國通史》,都被翻了個遍。他還虛心向吳文化方面的專家請教,甚至利用休息時間踏勘吳文化遺址,去無錫梅村泰伯墓、常熟虞山仲雍墓、越國首都會稽山、大禹陵等地采風,回來對照史料查核,真正當起了蘇州歷史的“挖掘工”。“這一挖掘,不得了!我感覺這蘇州的歷史就好像一座金礦,開采出來的故事都閃著光。”他說,“于是我就更想追根溯源了?!?/p>
隨著挖掘的深入,周明華的講述“目標”也越來越清晰。2009年,他在蘇州圖書館《蘇州大講堂》連續4年開講《吳史春秋》,同年在《蘇州日報》以蘇州方言長篇連載以《泰伯奔吳》為題的十七篇文稿。蘇州電視臺特地錄制了《吳史春秋》講座評話主題節目24集,又錄制了6集名為《吳國英雄傳》的專題節目。
2015年,周明華正式退休。他沒有走下講臺,而是繼續為傳播吳地文化,弘揚歷史正能量做著自己的貢獻。2019年,由周明華編著的《蘇州評話:伍子胥》出版,這本書整理自他創作的長篇評話《伍子胥》,書中根據評話藝術規律,講述伍子胥一生的坎坷經歷,有故事說表,也有人物對白以及演員評點,更是填補了蘇州評話書目庫中沒有蘇州歷史人物的空白。
如今,周明華已進行評話講座千余場,觀眾達到數十萬。他的下一個愿望是把評話吳文化課帶進上海,將蘇州的瑰寶傳播得更廣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