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碧華
摘 要:截止2020年初,上海公交行業新能源車占整個營運車輛數比例已經達到58.28%,而根據發布的《上海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18-2022年)》,公交車輛繼續更換為新能源車輛趨勢不可避免。這對上海公交行業新能源車輛機務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同時也帶來轉型的契機。本文主要闡述了上海公交行業目前新能源車輛推廣情況和機務管理現狀,以及針對機務管理現狀提出轉型升級的方向。
關鍵詞:新能源公交車輛;機務管理;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F572 文獻標識碼:A
1 緒論
2009年科技部、財政部聯合在13個城市進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上海作為其中之一,而在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新能源汽車推廣列入國家重點發展計劃中,明確了新能源汽車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定位,根據《上海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18-2022年)》,《計劃》明確提出,2020年底前,建成區公交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
隨著新能源車輛不斷推廣,新技術新車型帶來很多新的“震撼”,對上海公交行業新能源車輛機務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在傳統“管、用、養、修”的基礎上,增加了很多新能源管理內容。而隨著“智慧公交”、“綠色公交”理念的不斷推廣,如何在這波車輛技術升級和管理理念轉變的契機下,結合上海公交機務管理現狀,逐步轉型升級,為公益屬性的公交行業降本增效的同時充分保障廣大市民安全、滿意出行是我們需要研究的課題。
2 上海公交行業新能源車輛推廣現狀
(1)上海公交行業現狀。截止2020年初上海公交行業共有26家企業,分四大板塊:久事公交集團包括巴士一公司、巴士二公司、巴士三公司、巴士四公司、巴士五公司;浦東公交包括楊高公司、上南公司、金高公司、南匯公司;區域骨干企業7家包括金山巴士、崇明巴士、嘉定公交、松江公交、青浦巴士、奉賢巴士、閔行客運;社會公交企業8家包括奉賢客運、京申大眾、眾興旅游、金球出租、露虹客運、錦山客運、空港巴士、太陽島客運。營運車輛數為17 438輛,其中久事公交集團7 731輛、浦東公交4 227輛、區域骨干企業4 149輛、社會公交企業1 331輛。營運線路數為1 552條,其中久事公交集團514條,浦東公交390條,區域骨干企業488條,社會公交企業160條,日均客運量為251.19萬人次。
(2)上海公交新能源車輛推廣現狀。截止2020年初,上海公交行業新能源車總計10 164輛,占整個營運車輛數的58.28%,其中久事公交集團4 016輛,占其總數51.95%;浦東公交2 032輛,占其總數48.17%;區域骨干企業2 872輛,占其總數69.22%;社會公交企業1 244輛,占其總數93.46%。
新能源車輛品牌主要包括上海申沃、上海申龍、上海萬象、鄭州宇通等。根據實際運營需求,主要車型涉及插電式混合動力、無軌電車、純電動、快充式純電動等。
3 上海公交行業新能源車輛機務管理現狀
(1)機務管理定義。機務管理是公交企業的為了滿足營運一線對車輛的基本需求,而提出的從車輛購置,車輛檔案,日常使用,維護修理,汽配供應,檢查檢測,節能操作等,與車輛相關的管理,即對車輛“管、用、養、修”的管理。是公交企業管理的一個子管理系統,它應服從于企業管理總系統,并為之服務,它在企業中起到了一個重要的車輛保障作用。新能源車輛完全不同于傳統柴油車輛的特性,如驅動方式、主要總成部件、控制策略等,為原本“管、用、養、修”豐富了新的內涵,增加了“充”的內容,為機務管理帶來了全新的挑戰。
(2)上海公交新能源車輛機務管理現狀。上海公交新能源機務管理水平總體而言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對新能源車輛的機務管理累積了一定的經驗,有一定“上海特色”的管理手段,當然社會公交部分因受限于企業規模,社會資源等,對于新能源車輛機務管理也存在某些方面的短板問題。
車輛購置方面,久事集團與浦東公交主要營運線路以市中心運管線路為主,因此目前購置的主要方向考慮上海人口結構“老齡化”、配套軌道交通“最后一公里”、市區充電場站資源緊張、滿足上海地標要求等各種因素,以低地板純電動、快充純電動車型為主。而區域骨干公交、社會公交以郊區路線為主,除了滿足市民自身區域的出行需求,亦有較長跨距的運營需求,如崇明巴士申崇線單程大90公里以上,因此在純電動車輛續航里程尚不能完全滿足運營實際里程需求的前提下,購置方向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既能保障車輛日常營運要求,又能符合國家新能源車輛“三橫三縱”戰略架構。
車輛檔案管理,上海公交行業基本建立了信息化車輛庫,對車輛從購置、上牌到車輛報廢進行數據庫管理,全面掌握車輛信息。
維護修理、汽配供應、檢查檢測為保障車輛安全運營最重要的環節,上海公交機務管理目前主要針對人和物的管理。各公交公司依托機務信息管理平臺進行管理,其中車輛報修(維修查詢、維修結算、工時查詢、重復報修查詢),數據分析、倉儲管理、搶修統計等板塊,對新能源車輛千公里修理費、小修率、故障返修率、路救率等關鍵性指標進行分析管理。有些企業更建立獨立的聯合路救平臺,專門針對路救數據進行大數據動態分析,以期“對癥下藥”,逐步解決新能源車輛的拋錨問題。而針對新能源車輛特色管理指標,上海公交企業機務管理通過創新手段,依托新能源車輛技術的進步,紛紛建立自身新能源車輛監控平臺,“以已為主,整車廠為輔”,化被動為主動出擊,對新能源車輛運營數據進行實時監控,通過初步掌握國家標準要求數據,到貼近新能源車輛特色涉及安全數據監控,如胎壓監測,摩擦片厚度監控等,逐漸建立新能源車輛大數據分析,為機務管理提供堅實支撐。目前有些企業同步已建立自身的充電監控平臺,對車輛充電進行大數據分析,優化管理,充分利用“谷電”,并列入考核指標。
4 上海公交行業新能源車輛機務管理發展
上海公交行業因為城市的優勢,形成了自身新能源機務管理的特色,但必須緊隨新能源車輛技術發展以及管理理念的不斷更新,努力加強自身內功,引領全國新能源車輛機務管理發展。
一是建立機務條線人員培養的體系化、長期化,針對新能源車輛技術發展、管理理念的變化設置課程體系,全面長期提升機務管理人員、公交維修人員對于新能源車輛管理、技術、維修能力。二是繼續依托新能源車輛技術優勢,全面深化新能源車輛監控平臺建設。對上海公交行業新能源運營車輛全面接入公司自主監控平臺,在整車廠監控車輛信息的輔助下,發揮主觀能動性,以企業自身主動監控營運新能源車輛,保障車輛的全面安全。通過專業的技術人員負責新能源車輛實時故障上傳,大數據識別故障類別,實現遠程故障診斷,在車輛充電過程中,對充電實時信息、充電槍信息、出車前SOC情況及故障情況進行預警信息,同時聯動“集調中心”、“路救平臺”、“機務信息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全面分析車輛運行狀態及事后大數據分析,為車輛安全營運提供堅實保障。三是通過推動新能源車輛機務管理智慧化。隨著上海建設“智慧城市”的推進,結合其規劃設計開展了“智慧機務”系統的建設,使機務管理工作向精準、可視、高效、智能轉變,“智慧機務”是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核心,通過傳感技術、無線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智能數字化技術、物聯網應用服務平臺技術等多種現代化手段,圍繞機務管理實現全面感知、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和高效服務的過程。是對車輛“管、用、養、修、充”全方位機務體系重塑的工程,是對機務管理工作實施“全天候、全過程、全周期、全方位、全覆蓋、全成本”的精準管理,真正實現車輛管理的“LCC化”。
5 結束語
在網絡信息技術和公交車輛新技術(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上海公交行業機務管理工作必然將向精準、可視、高效、智能的方向不斷前進,這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是一個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動態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努力進取、全面提高的過程。也希望全國公交行業機務管理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在這一輪新能源車輛的發展大潮中,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1]崔勝民.新能源汽車技術(第二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02.
[2]付百學.汽車車載網絡技術(第二版)[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