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冬玲
摘要:近幾年,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都在探索新工科課程建設的新路徑,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適應企業(yè)工位的需要,產教融合,一體化教學,課堂翻轉法等都成為普通本科教學的手段。如何培養(yǎng)學生適應新經濟發(fā)展需求,就要將舊工科落后的課程改造升級到新工科所對應銜接的課程。在“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北京指南”的基礎上,根據(jù)《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推薦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教高廳函(2017)33號)文件精神,好多大學在應用轉型上將新工科的教學都基于工作化,教會學生理實一體的知識,讓學生的學習之舉直接服務于社會。汽車維修技術課程建設“理實一體化”的研究目的,在于構建合理的理實一體化教學體系,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交錯進行,合為一體。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local universities are exploring new ways to build new engineering courses,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dapt to the needs of enterprise work statio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integrated teaching, classroom reversal method and so on have become the means of general undergraduate teaching. How to train students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new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upgrade the backward courses of the old engineering courses to the corresponding courses of the new engineering courses. On the basis of "Fudan Consensus", "Tianda action" and "Beijing Guide",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pirit of document no. 2017-33 of the circular of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n recommending new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projects, many universities base the teaching of new engineering courses on working, teach students the knowledge of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ology and reality, and make students' learning directly serve the society. The research aim of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automobile maintenance technology is to construct a reasonable integrated teaching system, which makes theory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terlaced and integrated.
關鍵詞: 課程現(xiàn)狀;上課內容;編寫教材;因地施教
Key words: current state of the curriculum;class content;write the textbook;teach according to the place
1 ?課程現(xiàn)狀
課程如何定位?21世紀的今天,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迅猛,就車輛工程專業(yè)來講,原來的本科院校只有交通性強的學校才開設此專業(yè),據(jù)資料表征,有的學校在近幾年內申辦車輛工程專業(yè),由1個班的招生變?yōu)?個班的招生,可想而知,本科車輛工程專業(yè)已經進入了大眾化的發(fā)展階段。社會市場對傳統(tǒng)本科“學術型”人才的需求不多,對“應用型”本科的需求增大,所以,對“應用型”本科汽車維修技術課程就要定位于職業(yè)取向的教學,既有普通本科教育的共性,又有區(qū)別于普通本科的自身特點,它更加注重的是實踐性、應用性和技術性。即汽車維修技術課程,不僅要學會汽車維修的制度、常見零件的耗損原因,更要學會汽車拆裝、汽車裝配、鑒定零件的好壞、汽車修理的操作能力。修過這門課的學生,其汽車維修技術基礎知識比高職學生深厚、實踐能力比傳統(tǒng)本科生強。事實上要得到以上的教學效果好難,很多傳統(tǒng)的本科正處于應用型本科探索與實踐的轉型階段,規(guī)律還是零星的,良好的教改方法還欠佳,課時少、內容多的矛盾互存,本科院校之間又缺乏橫向交流,適用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汽車維修技術課程教學的教材缺乏,一直是制約本科院校發(fā)展的瓶頸。
2 ?上課內容
要上什么內容?汽車維修技術是車輛工程專業(yè)課程中最重要的一門課程,要學完所有的專業(yè)課程才能開設這門課,本科院校一般是把這門課放到第7學期上,課時安排是這樣:理論教學24課時,實踐教學8課時,總學時32課時。此課牽涉的內容多,包括的知識面廣,課時少,而且沒有相應的實訓教材,這樣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不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在上課的過程中,就發(fā)現(xiàn)許多弊端。如果沒有很好的專業(yè)基礎,按這樣的授課方法無法完成教學要求。通過研究實踐,應將理論和實踐合在一起上,將上課內容全部放到實驗室中進行一體化教學,上課的內容最好是:復習→拆卸→清潔→檢查→修復→裝配→驗證→小結→再拆裝。
①復習,復習汽車相應系統(tǒng)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②拆卸,講拆卸前注意事項,拆卸步驟,動手拆卸。
③清潔,對拆卸下來的零件用各自的清潔方法清洗,動手清洗,按拆卸順序擺放好零部件,等待下一步的檢查。
④檢查,對不同的零件用不同的檢測方法,動手測量,測量數(shù)據(jù)與標準參數(shù)對比,確定零部件修理方法。
⑤修復,動手修復零件,能修復的修復,不能修復的換件。
⑥裝配,講裝配時的要求,按拆卸時反步驟進行裝配,裝配時還要注意配合間隙,擰緊力矩的大小。
⑦驗證,零件裝回后,測試部件總成,零件修復質量、裝配關系、擰緊力的大小是否符合要求。
⑧小結,總結①~⑥的內容,加深理論知識。
⑨再拆裝,熟悉汽車構造及裝配關系,提升動手能力。
3 ?編寫教材
編制什么教材?目前本科類汽車維修技術教材少,配套開發(fā)課程設計指導、實訓教學指導書、多媒體教學課件、練習題答案等教學資料更少,以往汽車團隊編書基本都對教材編寫、內容、組織、教材體系等多方面問題進行了探討,編制的教材大概包括汽車維修基礎、汽車發(fā)動機維修、汽車底盤維修、汽車車身維修等檢測、修理方面的知識,教材都具有如下特點:強調以知識為基礎,以能力為重點,知識、能力、素質協(xié)調發(fā)展。以應用為主線,體現(xiàn)行業(yè)需求、職業(yè)要求和崗位規(guī)范,尤其是要注意緊跟技術更新,注重學生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團隊意識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從寬度、深度體現(xiàn)本科的知識點。缺點:檢測前準備、檢測方法、檢測步驟、檢測標準、維修方法等多數(shù)以文字的形式出現(xiàn),給學生的感覺內容多、繁雜,教材不新穎,缺乏吸引力,導致課時少、內容多、上不完的局面,所以汽車維修技術教材內容急需改寫,必須突出:工學結合→簡單明了→圖片框架→數(shù)據(jù)表格→實訓報告。
①工學結合,教材內容與實際維修內容應一致,精選常用的、實用的、出現(xiàn)故障特別多的項目放在教材中。
②簡單明了,一個維修項目包括“視圖、檢測、參數(shù)、實驗報告”內容,用一個圖代表一個系統(tǒng),從圖中可以復習汽車總成的構造、總成的裝配關系、總成的工作原理、總成的拆裝順序、零件的清洗方法等內容,重點寫檢測步驟和修理辦法、相關參數(shù)標準值,最后加深對課程的溫習,作業(yè)以實驗報告的形式完成,總之用“圖表數(shù)”反映經常維修的項目。
③圖片框架,用圖文并茂的方式編寫教材,以圖為主,每一個系統(tǒng)用一個圖來表示,檢測的部位或方法也用圖形來表示,并用文字適當說明。
④數(shù)據(jù)表格,檢測數(shù)據(jù)和維修數(shù)據(jù)填寫在表格里,比傳統(tǒng)的文字說明直觀。
⑤實驗報告,一個系統(tǒng)的檢修即一個章節(jié)寫一份實驗報告,包括的內容:實驗項目、實驗目的、實驗設備、實驗條件、實驗步驟、測量的結果、結果分析、實驗收獲和不足等,體現(xiàn)了本科生理論、技能的重要性。
4 ?因地施教
教師如何上好課?應做好以下環(huán)節(jié):課前準備→課中施教→課后訓練。
①課前準備,備課前,做好個人知識提升規(guī)劃,到企業(yè)實習,提高自已的動手技能,給學生構建一個將來工作實踐的框架,教什么?怎么教?——以工作內容來教。備課中,從企業(yè)需要出發(fā),從學生角度出發(fā),以項目為載體——突出知識、理論和實踐一體化。備課后,還要以精神飽滿的姿態(tài)進入上課的準備。有激情,有領導能力,以學生為本,做好學生思想工作,讓學生進入課堂,按時到教室,想辦法參與學習——使學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做,有所得。
②課中施教,要給學生上好課,教師還要熟悉本課程所使用的教材和參考資料,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學好本課程,還要給學生提供學習參考資料,如課程網址、好的網站、好的參考書。如何教?選實用的教材施教,掌握學生的個性施教,看帶班人數(shù)的多少、場地設備的情況施教。在32課時少的情況下,直接到實訓室上課,理論教室與實訓室為一體,設備少,合章授課;與企業(yè)并軌,傳授知識。按標準班40人計,一個教師帶40人,只能分組,分四組做不同的項目,輪換進行。學中做,做中學,教師先講,學生再做,學生做的過程,灌輸理論知識,并將職業(yè)道德列入課堂教學中,將課堂當成修理車間,學生輪值,負責設備維護、教具的準備、安全設施的檢查等。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體現(xiàn)理論水平,而且要體現(xiàn)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將拓展的知識融入教學中。
③課后訓練,本科生不同于專科生,本科生自學能力強,自律性好,好學易動易思,課程結束,開放實訓室,讓學生繼續(xù)練習上課的內容,獨立完成實驗報告,快速掌握汽車高級技能,檢測與維修技能,故障排除綜合技能,達到高級汽車維修工職業(yè)能力。
5 ?課程小結
以上從教學課程、課程現(xiàn)狀、上課內容、編寫教材、因地施教等四個方面闡述了汽車維修技術課程教學理實一體化的應用,通過課中學、課中做、課后學、課后練的形式體現(xiàn)新工科類教學課程改革的方法。課程教學前,應到企業(yè)實地調研,收集最新案例,掌握第一手材料,了解課程新動向,授課時讓學生明白課程的性質、地位、任務、目標、收集資料的途徑、教學重點、難點、前后章節(jié)的聯(lián)系以及職業(yè)能力等內容,根據(jù)學生喜歡“動”的特點,積極發(fā)揮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在教學工位少的情況下,采取兩個章節(jié)合上、多個項目授課的辦法交替輪換來完成教學,通過課堂反饋小貼士及時改進教學方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和課程目標。
參考文獻:
[1]齊瑩.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yè)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J].中外企業(yè)家,2018(20):206.
[2]李海娟,陶磊.淺析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yè)整體課程改革[J].時代汽車,2017(14):58,60.
[3]黃樂安.基于工作過程的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yè)課程開發(fā)[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7(03):61-62.
[4]王成健.高職院校汽車專業(yè)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探究——以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yè)為例[J].中國培訓,2016(04):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