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慈鳳
摘要:初中的佼佼者懷著激動而興奮的心情踏入高中,他們都想通過拼搏使自己處在高中學習金字塔的頂端。但是面對著高初中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不適感猶如落進石塊的水面上所激蕩的圈圈波紋一樣沖淡了洋溢在他們臉上的如花笑容。思家的淚水、人際關系的煩惱、學習的失落.....高一新生的學習、生活中充斥著各種的不適,班主任應如明燈般引導,幫助學生盡快適應新生活,助他們到達成功的彼岸。
關鍵詞:高一;學生不適;對策
高一新生踏入高中,預示著他們即將開啟一段不平常的心路歷程:經歷生理和心理的巨變。作為跟學生接觸最多、對學生影響最大的班主任,幫助學生平穩過渡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任務。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班主任需要了解高一新生產生的不適感,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讓我們的光照亮他們前進的道路。
一、高一新生的不適
高一作為初高中銜接階段,學生的成長具有獨特性。高一新生在學習、行為常規、人際交往、心理等方面存在困惑或者不適。
(一)九科“轟炸”,包袱“重”
1、高中課程科目多,知識含量大
初中課程“錯峰”學習,不存在九科同時學習的狀況。高一不僅需要同時學習九科課程,而且每科課程內容會不斷的擴展和加深,知識含量更大。
2、高中課程科目多,時間緊
由于一學期需要同時學習九科課程,且每科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學安排緊湊,從而造成學生課前預習、課后鞏固練習和消化吸收的時間明顯增加,許多學生紛紛表示課后時間極其緊湊。
3、缺乏合理規劃
高一學生需要同時學習九科課程,每天要學的內容很多,需要他們合理安排預習、練習、復習時間。但是大部分同學還未養成制定并落實學習計劃的習慣,因此經常出現學習不分先后順序和輕重緩急的情況,手忙腳亂、丟三落四,從而影響學習的效果。
諸如以上原因所致,在新高一一開始很多學生都會有“撞墻”的感覺,感到學習包袱重,學習神經緊繃。學生學習任務重,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某天查寢,寢室阿姨來告誡學生熄燈后不能在走廊做作業,因為她們的不忍,讓學生在走廊做作業,結果導致被人舉報并被領導批評。寢室是休息的地方,但是學生卻不得不背著一堆的作業繼續回寢室挑燈夜戰,學生的學習壓力顯而易見。
(二)身心巨變,壓力“大”
高一是初高中銜接時期,是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巨變的時期。面對環境的轉變,大部分學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生理和心理過渡流暢自然,但是一部分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容易產生一些心理問題諸如失落感、孤獨感等:鑒于我校是所在地數一數二的學校,考入我校的初中生都是在原初中班級里面甚至整個學校的佼佼者。在原初中,這些學生是老師關注的對象,是老師手心上的明珠。進入高中后,許多人會發現比自己厲害的人比比皆是,自己不再成為老師的關注中心。同時,由于每個人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自我調節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成績會有所波動。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之間的差距有所擴大。一部分靠后的學生會明顯感受到失落和沮喪,心理承受巨大的壓力。
我從入學開始堅持每天查寢,最開始學生在寢室特別活躍,特別積極。經過一個半月后,我明顯感受到了寢室氛圍的改變,這種改變在女生寢室尤其突出。進入女生寢室,很多女生的情緒低落,整個寢室氛圍壓抑。學生們對于學習的無助、對于教師的“忽視”、對于家人的思念,讓學生心理壓著一塊巨石。
二、明燈引導,助學生到達彼岸
學生從初三升入高中,無論是學習、生活、交往等諸多方面均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高一新生常常會出現手足無措的情況。作為班主任的我們,需要對孩子們進行引導,助他們平穩度過“過渡期”,到達成功的彼岸。
(一)明規劃,提效率,有備而學
高一學生同時學習九科課程,每天要學的內容很多,需要合理安排預習、練習、復習時間,這就迫切需要制定學習計劃,從而幫助他們分清先后順序和輕重緩急。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指導學生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和學習計劃,充分利用有效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堅決杜絕學生開夜車的不良學習方式,讓學生勞逸結合,張弛有度。學生通過按照學習計劃認真落實學習,不僅能夠磨練他們的意志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從而促進他們學習目標的實現。同時,班主任還應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指出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幫助他們針對自己的情況修訂自己的學習計劃。
(二)明規矩,規行為,促進常規
1、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加強班級常規管理
加強班級的常規化管理,使班級的日常行為規范化,讓班級中的每一個同學生活、學習在一種井然有序的環境中。這樣就需要班主任從班級上課紀律、衛生(班級和寢室)、兩操(早操、課間操)、衣著(按時按規著校服)、風紀風貌下手制定本班班規,并要持之以恒落到實處,即在平時班主任需對學生隨時提醒,隨時檢查。比如,校規、班規均明確規定學生在離座必須把凳子歸位,但就有個別同學就是不能按要求去做,那么班主任就要做到隨時檢查,發現有未歸位的同學就一定要立即督促其改正。班主任通過作出這樣一種姿態,不斷給學生思想強化,加深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影響,讓學生知道在班級體中離座凳子歸位這事必須完成,知道只能夠去適應它、遵守它。久而久之,這種行為模式就會在整個班級體中固定下來。推而廣之,對于班級諸如其他常規工作也可以用這種方式去推進,只是要注意工作要分階段,分重點,力度才會相對集中。
2、隨時隨地跟班,規范學生行為習慣
在開展工作中,要隨時隨地觀察班上的動向,因為出現在班級中的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對良好的班風、班紀建設有影響。在開學之初,我發現班上的同學有隨手亂扔廢紙、將喝完的飲料瓶置放桌腳不管、值日工作不到位的不良風氣。明明保潔同學早上將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可往往不到三節課,教室地面就已經臟亂了,這不僅影響班級的形象,而且不能對學生的行為習慣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我在班會課上指出了這個問題,發動全班同學集思廣義,一起想辦法來解決問題。后來有同學提議在教室陽臺物品置放處作為廢舊品回收處,收集廢紙、飲料瓶等物品賣給廢品收購點。這樣不僅做到變廢為寶,還糾正了學生的行為習慣,有利于凈化班風。
參考文獻:
[1]金依平. 高中視野下初高中心理銜接教育的實踐研究[J]. 教育參考, 2018, No.273(03):70-74.
[2]毛建清. 高一新生常見心理問題探析[J]. 思想理論教育, 2003(Z1).
[3]封栓明. 我要怎么說出口--如何表達自己的負性情緒[J]. 考試與招生, 2014(1):52-52.
[4]盧秀娟, 薛曉光. 試論小學生生態文明的意識培養[C]. 2015年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