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鶯燕
摘要:近年來,金融犯罪呈現持續高發態勢,涉眾型金融犯罪尤為突出,新類型案件不斷增多。其中,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非法集資犯罪,特別是利用互聯網實施的非法集資犯罪案件持續增加。這些犯罪活動嚴重破壞金融管理秩序,損害廣大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服務保障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是當前各級檢察機關特別是經濟金融犯罪檢察部門最為重要的任務之一。檢察機關針對金融犯罪呈現出的專業化等特點,必須有針對性地構建打擊金融犯罪的專業化體系,充分發揮“四大檢察”職能作用,以專業化的辦案效果來破解查處金融犯罪難度大的“瓶頸”問題,從而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檢察保障工作。
關鍵詞:檢察職能;金融犯罪;重點難點;防范化解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工作,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作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重點,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服務保障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是檢察機關最為重要的任務之一。檢察機關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部署要求,深刻認識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重大意義,充分發揮檢察機關職能作用,不斷創新完善金融檢察工作舉措,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金融犯罪案件的特點
金融犯罪是發生在金融活動過程中,違反金融管理法律法規,破壞金融管理秩序,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其具有區別于傳統犯罪的行業化、專業化、智能化、隱蔽化等特點。由于互聯網金融存在虛擬性、跨地域性等特征,近年來,利用互聯網實施金融犯罪的趨勢明顯。如利用P2P平臺實施的集資詐騙案件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大量出現,利用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與手機綁定實施的信用卡詐騙案、騙取附屬于信用卡的貸款案等案件也不斷出現。同時,涉眾型金融犯罪仍然高發,由于涉案人員眾多,涉及面廣,具有極為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二、打擊金融犯罪的重點難點
(一)金融犯罪和金融創新的邊界把握問題
金融市場的發展離不開金融創新,但金融創新往往具有規避監管的屬性,由于立法滯后、監管缺失,不法分子往往打著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旗號,實施不法行為。如我們辦理的“鑫圓共享”網絡傳銷案,楊某某等人為了誘惑社會公眾投入資金,對外宣稱國家共享經濟創新交易示范中心”是中國唯一一個國家級的消費增值平臺,鑫圓共享總部通過正式的文件宣傳已經取得金融牌照、銷售牌照和第三方支付。實踐中,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等與P2P網絡平臺合作項目與非法集資的刑民交織問題,銀行業務創新推出的“小微采購卡”等具有貸款性質的信用卡等金融產品所引起犯罪認定爭議問題等等,都在法律適用方面形成新的難點。且互聯網金融對發展普惠金融和推動金融改革具有積極意義,如何把握刑事犯罪打擊和保障普惠金融發展的刑事政策界限是難點問題。
(二)電子數據取證和審查問題
金融犯罪案件中,電子數據的提取很關鍵,但因為電子數據本身具有抽象性、易刪改性、易復制性,以及來源與制作具有隱蔽性等特征,且電子數據容易滅失,行為人容易對數字化電子記錄進行轉移和刪除,取證難度較大。
(三)金融檢察部門與金融監管部門工作銜接問題
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性和復雜性增加了打擊犯罪的難度,金融檢察與金融監管銜接的途徑還需要豐富和拓展,檢察監督手段的單一和監管部門職能分散影響刑事執法和行政監管部門銜接的有效性。
(四)涉眾型犯罪處置應對問題
利用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違法犯罪活動往往影響涉及面較廣、涉案金額較大、涉案對象多,且多是缺乏金融知識或者自我保護能力的普通投資者,如果處置不當,極易引發群體性事件。這就要求辦理金融犯罪案件時不能就案論案,需要將追贓挽損和維護社會穩定結合起來。
三、充分發揮“四大檢察”職能作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一)優化辦案機制,提升辦案質效。檢察機關針對涉眾型金融犯罪案件應推行“捕、訴、監、防”一體化的辦案模式,即對個案的提前介入、審查逮捕、捕后指導取證、審查起訴、訴訟監督和犯罪防范等各環節工作,由員額檢察官或辦案組實行一體化審查、全程化監督、立體化跟蹤,提高審查辦理金融犯罪案件的質效。依托“捕、訴、監、防”一體化的辦案模式和較為專業的辦案力量,丹棱縣院第一檢察部在僅有二名員額檢察官的條件下,近年來成功辦理了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鑫圓共享”特大網絡傳銷案。
(二)大力推進專業化建設,打造專業經濟金融檢察隊伍。加強檢察隊伍專業化建設,是檢察機關內設機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金融犯罪案件專業性、復雜性強,對檢察人員的綜合素質能力要求更高,必須加強專業化隊伍建設。金融活動涉及證券、票據、結算、擔保、國際金融、保險、信托、基金等領域,專業性極強,創新變化快。因此,在檢察機關指控與證明金融犯罪的過程中,最為基礎的前提是要了解金融領域的法律政策、術語和行規,這是辦理金融犯罪案件的底蘊和“母體”。目前在金融犯罪的指控當中,僅憑簡單的刑法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相關金融專業背景的支撐,否則就不能突出指控和證明犯罪的重點,這對檢察人員的專業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全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泛亞”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中,出庭支持公訴的檢察官通過示意圖和電子表格的證據展示,首先揭示出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的電子交易平臺、操作系統和貨物買賣等專業性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指控非法融資是泛亞業務活動的顯著特點,達到良好的出庭公訴效果。檢察機關要以內設機構改革為契機,建立健全專門辦理金融犯罪案件的機構或辦案組織。要加強專門人才培養,注重通過選拔、引進、培訓、培養等方式,鍛造具備綜合素質的金融檢察人才。
(三)提高群眾的風險防范意識,維護社會穩定。涉眾型金融犯罪欺騙性強,不法分子為了誘惑社會公眾投入資金,往往以“熱門名詞”“熱點概念”炒作,而且涉案人員眾多,涉及面廣,嚴重侵害廣大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追贓挽損工作的效果直接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檢察機關應當強化責任擔當,堅持依法懲治犯罪與追贓挽損并重,充分運用各種法律手段,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最大限度減少人民群眾的損失。特別是要進一步研究完善追贓挽損相關的制度機制,協助并監督有關部門不斷加大追贓挽損力度,不讓違法者得利。
(四)充分發揮四大檢察職能,強化法律監督。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不僅刑事檢察要一馬當先,民事檢察、行政檢察、公益訴訟檢察也要并駕齊驅。第一,就民事檢察而言,要圍繞民事、行政審判執行公正、效率等問題,重點監督超期審理、明顯超標的執行和查封、消極執行等違法情形,持續協同審判機關攻堅“執行難”,監督促進窮盡執行手段,保證合法債權得以足額、及時實現,提升金融債權實現效率。第二,就行政檢察而言,對在民事檢察監督中發現行政機關在金融監管中存在的行政缺位,及時提出檢察建議,維護良好金融秩序。第三,就公益訴訟檢察而言,針對騙貸案件中存在的國有資產流失等危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問題,依法進行公益訴訟檢察監督。第四,就刑事檢察而言,要結合辦案加強對金融犯罪發案原因的分析研判,注重發現案件中暴露出的執法司法工作中的問題和漏洞,積極提出堵塞漏洞、建章立制的檢察建議,共同筑牢防范金融風險的法網。
(五)聯動出擊,增強打擊防范整體合力。加強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銜接聯動,以完善公安、檢察、法院以及市場監管、金融、審計、商務等部門聯席會議、通報會議、信息共享、聯合執法等方式,充分發揮各部門職能和資源優勢,嚴密控制防范、迅速有效打擊金融犯罪,形成合力。例如,建立金融違法犯罪案件專業偵查、檢察、審判聯動機制,對經聯席會議研討過的疑難案件應實行統一備案,納入案例庫,作為選編案例指導和開展金融法制宣傳教育的素材,以促進執法、司法標準的統一和社會公眾金融法治意識的提高;建立金融違法犯罪線索及時移送和溝通機制,并與金融監管機構和相關金融單位開展必要的溝通研討工作;建立金融違法犯罪情報收集、分析和通報機制;建立重大金融風險的研判和預警機制,拓寬立案監督渠道。
四、結語
檢察機關要找準檢察職能與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工作的結合點,不斷創新完善金融檢察工作舉措,以專業的辦案和精準的法律服務全力以赴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