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兵 吳奇 席建
摘 要:目前,開放存取期刊大多存在出版費用高昂、審稿過程不公開、審稿周期相對較長等共性問題。針對上述不足,PeerJ推出了一種會員制收費和公開審稿過程的全新出版模式,能夠有效降低論文發表成本,改進學術出版過程,為科研人員提供了一個更加快速便捷的學術平臺。PeerJ出版模式對我國開放存取期刊的發展也具有非常好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PeerJ;開放存取期刊;會員制;收費模式
中圖分類號:G23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1-0024-02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國內學者發表國際開放存取期刊的論文處理費(APC)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9SJA1230
一、引言
開放存取(Open Access,縮寫為“OA”)是一種全新的學術出版模式,不同于傳統的訂閱出版模式,科研工作者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免費、不受任何限制地獲取到文獻用于科學研究,最終促進科研成果的廣泛傳播和交流。[1]但是目前OA期刊仍然存在一些共性問題:第一,出版費用高昂。不同OA期刊的出版費用相差很大,通常介于1000~3000美元之間,如知名OA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出版費用高達3萬多元。這些費用對于絕大多數科研人員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第二,審稿人身份、審稿意見等審稿信息未公開,容易導致審稿過程出現不公正、不透明現象。第三,出版周期相對偏長。
針對OA期刊出版發行和收費模式現有的不足,2012年6月,OA期刊PeerJ創辦。它采用了一種全新的出版模式,旨在降低科研人員發表論文所需的版面費,改進學術出版過程,為科研人員提供一個更加快速便捷的論文發表平臺。目前,PeerJ旗下有PeerJ-the Journal of Life & Environmental Sciences(《生命與環境科學》,簡稱為“PeerJ”)、PeerJ Computer Science(《計算機科學》)、PeerJ Physical Chemistry(《物理化學》)、PeerJ Organic Chemistry(《有機化學》)、PeerJ Inorganic Chemistry(《無機化學》)、PeerJ 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學》)、PeerJ Materials Science(《材料科學》)這7本OA期刊。其中,PeerJ從2013年開始被SCI數據庫收錄,2018年影響因子為2.353,其發文量逐年增大,2013年有232篇,2014年有471篇,2015年有799篇,2016年有1294篇,2017年有1369篇,2018年有1914篇,2019年有1906篇(截止到2019年11月27日)。
二、出版費用
(一)會員制收費模式
OA采取作者付費、讀者免費的出版模式,大大便利了科研成果的獲取和傳播。但是從目前大多數的OA期刊來看,其出版費用過大,大大超過了作者和學術研究機構的支付能力,給學術交流帶來了新的阻礙。PeerJ獨創“一次付費,終身免費發表論文”的會員制收費模式,有望打破上述OA期刊的困境,即用戶僅需支付一次會員費用,便可享受每年出版一定篇數論文的權利。從2016年10月1日開始,PeerJ實施了全新的會員價格,為作者提供了普通會員(Basic)、增強會員(Enhanced)和高級會員(Premium)這3種級別的會員模式,并要求論文的每位作者都是會員。其中,普通會員每年交399美元,即可在PeerJ發表經過同行評議的論文1篇;增強會員每年需要交449美元,即可發表論文2篇;高級會員每年需交499美元,可在1年內發表論文5篇。用戶在提交論文后至論文接受中的任何時間內支付費用即可。如果費用支付后,提交的論文被退稿,在60天內還可以申請退款。對于低收入國家的作者,PeerJ可以豁免費用。此外,PeerJ還提供了一種機構出版計劃,作者所在的機構可以在PeerJ預存部分費用以統一支付會員費用。
以高級會員為例,在PeerJ上一年發表5篇論文,假設這5篇論文都是5個相同的作者撰寫,這5篇論文僅需要支付2495美元的費用。而按照平均1656美元的單篇出版費用計算的話,[2]則會產生高達8280美元的出版費用。只有當5篇論文出現16名以上的作者的情況下,PeerJ費用才不占優勢。論文發表數量越多,PeerJ模式越能顯現出優勢。并且這種按作者數量繳費的模式還可以大大避免論文掛名這種學術腐敗現象的產生。由此可見,PeerJ出版模式確實大大降低了OA費用。當然,PeerJ并不強制要求論文作者成為會員,作者也可以選擇普通的付費出版模式,單篇PeerJ的出版費用為1095美元,PeerJ Computer Science的出版費用為995美元。除了大大降低出版費用的優勢之外,會員制收費模式還有助于培養眾多忠實的研究人員用戶,增強PeerJ的競爭力。此外,PeerJ要求一篇文章的所有作者都是會員,由于科研合作的需要,將會有不間斷的新用戶被老用戶帶入PeerJ社區,成為新會員,從而逐漸增加PeerJ的會員數量,提升PeerJ的學術影響力。
(二)維持會員
PeerJ要求每個會員每年提交1份review(評論)以維持其會員資格,增強用戶黏性,并享受終身出版的權利。[3]PeerJ對review的要求非常寬松,review可以是一個非正式的意見、問題或回答。如果收到編輯邀請,作為審稿專家參與一篇論文的審稿也算一份review。但是PeerJ會員一年內沒有進行任何review,那么該會員就會失效,需要額外支付99美元來激活。PeerJ致力于將自身打造成一個充滿分享精神和學術氛圍的網絡社區。
三、公開審稿過程
目前,出于保護隱私的目的,國內外絕大多數期刊都不公開審稿過程。但是這種不透明的審稿過程容易損害同行評議的客觀性和公正性。近幾年來經常爆出投稿者通過偽造郵箱,從而達到自己給自己審稿目的的丑聞。而公開審稿過程顯然可以避免這種丑聞的發生。
PeerJ在公開審稿過程中走在了最前列,甚至在官網上掛出了“Who’s afraid of open peer review?”(誰害怕公開同行評議?)的文章。PeerJ公開所有編輯姓名;鼓勵公開審稿人的姓名,近一半的審稿人選擇實名審稿;PeerJ鼓勵作者選擇公開審稿過程,80%的投稿者選擇公開審稿過程。在每一篇公開審稿過程的論文頁面的右上角都可以看到同行評議歷史記錄,公開了從投稿、修改稿、編輯意見、審稿意見和作者答復等所有有關審稿過程的內容,包括論文提交的日期、審回日期、修改日期、接收日期、審稿意見和作者的答復意見,論文的初稿、修改稿、最終稿等。公開審稿過程極大地增加了論文審稿過程中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避免了學術不端現象的出現,也給廣大用戶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
此外,PeerJ還有一些其他顯著特色。例如:審稿速度快,平均25天給出第一次評審結果,相比Scientific Reports(《科學報告》)等OA期刊動輒三四個月的審稿周期,PeerJ極大地提高了論文的時效性,有利于短時間內傳播科技成果;強大的編輯陣容,PeerJ目前擁有多達800+的編輯團隊,其中不乏諾貝爾獎得主,有效地保證了期刊的質量。
四、對我國OA期刊的啟示
目前,OA期刊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可,在英國、美國、西班牙、德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和巴西、印度、埃及等發展中國家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相對而言,我國OA期刊發展緩慢。在世界各國相繼制定OA政策的大趨勢下,我國OA政策方面也一直滯后。因而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抓緊制定OA相關政策,為OA的發展提供法律法規依據。
對具體的OA學術期刊和出版商來說,PeerJ更是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樣板,值得我國OA期刊深入學習。第一,目前國內期刊多采用單位財政撥款輔以收取數額不等的版面費的單一運作模式,缺乏競爭力。并且不斷增加的版面費也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嚴重影響了我國學術期刊的形象和聲譽。PeerJ則開創了一種獨特的會員制付費模式,不但可以穩定和擴大用戶群,還可以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因此,國內期刊應當逐漸改變單一的經營模式,使辦刊經費來源多樣化。第二,國內絕大多數期刊實行匿名審稿制度,而且還存在審稿周期長、發表時間長等共性問題,嚴重影響了出版效率和論文的時效性。PeerJ的公開審稿制度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鑒作用,有助于提升審稿質量,加快審稿進程,提升期刊質量,樹立期刊的正面形象。第三,國外期刊多實行集團化出版策略,PeerJ從2012年創辦到現在,從生物醫學領域慢慢擴大到計算機、材料、化學領域,目前已出版7本OA期刊和一本預印本(PeerJ Preprints)。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也從最初的PLoS ONE擴大到近十本刊物。國際知名的OA出版商Hindawi更是出版發行了數百種OA期刊。而國內學術期刊多采用分散經營體制,一般一個單位只發行一種或幾種刊物,導致期刊發行量小、影響力弱。針對這種狀況,我國部分期刊出版機構應當適時進行資源整合,強強聯合,做大做強。[4]
五、結語
有別于傳統OA期刊的收費模式和審稿模式,PeerJ獨創了會員制收費和公開審稿過程等模式,對OA期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們應當借鑒PeerJ的模式,積極探索適合中國OA期刊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趙兵,郭才正,錢景. DOAJ收錄我國開放存取期刊的統計與分析——兼談如何提高我國開放存取期刊的發展水平[J].新世紀圖書館,2018(01):62-65.
[2] 程維紅,任勝利.世界主要國家SCI論文的OA發表費用調查[J].科學通報,2016,61(26):2861-2868.
[3] 賀郝鈺,馬瀚青,侯春梅,等. PeerJ全新出版模式核心競爭力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2):1330-1335.
[4] 趙兵,郭才正,錢景. RSC Advances出版發行模式對中國學術期刊的啟示[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7,29(12):156-158.
作者簡介:趙兵(1984—),男,江蘇淮安人,博士,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智慧圖書館和開放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