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的發展沖擊著傳統新聞媒體,隨著獲取新聞信息方式的多樣化,新聞報道呈現出娛樂化的趨勢。面對新聞報道娛樂化的現象,我們應該對其中的積極作用和隱藏的社會問題有清醒的認識,做到趨利避害,不能讓新聞成為娛樂化的奴隸,讓娛樂化更好地為新聞報道服務。
關鍵詞:新聞報道;娛樂化;新聞傳播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1-0085-02
一、新聞報道娛樂化的現象分析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新聞報道的時效性不斷增強,新聞報道的內容呈爆炸式發展,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新聞報道的角度方面,都為受眾呈現出了更多樣的選擇余地。人們獲取新聞的方式,從以前的“讀報”和收看新聞節目的專門時間,發展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獲取新聞信息。在更輕松愉悅的環境下,以更方便快捷的方式,來獲取更加簡單易懂的新聞內容,是新媒體發展趨勢下受眾最大的需求,在這樣的需求之下,新聞報道娛樂化的趨勢也應運而生。
《1818黃金眼》是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民生休閑頻道推出的民生新聞節目。近年來,民生新聞逐漸老齡化,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1818黃金眼》因為其娛樂化的新聞報道成為“網紅”。瘦大肚子茶的“尤老師”,“發際線男孩”小吳,連“1+1”都算錯的“傻蛋”機器人,這些新聞報道在網絡上走紅。《1818黃金眼》節目中報道過的一些對象走出了地方臺民生節目的地域局限性,開始被全國網友熟知,《1818黃金眼》這檔欄目也被網友稱作“快樂源泉”。[1]
作為一檔民生類新聞節目,《1818黃金眼》本身就具有貼近群眾生活的優勢,在報道中,從視聽語言的角度也緊緊抓住了最有娛樂性的一點,理發失敗就多拍失敗發型的近景鏡頭,機器人說的話令人忍俊不禁就多問機器人問題并進行拍攝。在網絡的傳播之下,本身娛樂化的報道內容中的娛樂部分被繼續放大,直到“走紅”網絡被大眾所熟知。
2016年“走紅”網絡的體育明星傅園慧,因為在賽后的采訪中露出了真實可愛的表情和“洪荒之力”的采訪發言被譽為“行走的表情包”。2019年,傅園慧還參加了湖南衛視推出的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這樣一檔話題性節目也將傅園慧屢屢送上熱搜,其中有很多娛樂化的內容。相比運動員平時嚴肅的形象,大眾更愿意接受和關注運動員有趣的一面。在體育新聞的報道中,為了迎合受眾的愛好,也常常穿插一些軟新聞,提到運動員情感生活、家庭狀況的內容。運動員本人的微博作為體育新聞的傳播源頭和渠道,也常常發布一些和個人有關的輕松風格的賽后感想和生活日常。
從形式上來看,越來越多的體育新聞配上了風趣幽默的表情包,以及增強受眾參與性的轉發抽獎、有獎競猜活動。這種游戲性的參與方式本身就是一種娛樂化的方式。
從報道語言的角度來看,奧運會開幕式一直給人一種嚴肅大氣的印象,而主持人白巖松的風格一直是犀利的、知性的。在里約奧運會的開幕式上,白巖松在日本乒乓球運動員福原愛出場的時候提到了福原愛爆紅網絡的“東北大碴子味普通話”以及福原愛和臺灣乒乓球運動員江宏杰結婚了,他們的小孩將來是說東北話還是臺灣話。這樣輕松娛樂的風格也漸漸被搬上了正式的場合,也在網絡上被二次加工和傳播,受到了觀眾的接受和關注。[2]
二、新聞娛樂化產生的積極作用
自從《1818黃金眼》得到了互聯網的關注后,在年輕受眾群體中流行的動畫網站嗶哩嗶哩開始與《1818黃金眼》合作了全新的板塊——《bilibili@黃金眼》,打出了“跟長輩一起看新聞、聊新聞,長輩看的是新聞,年輕人看的是快樂源泉”的口號。這樣的合作為《1818黃金眼》這檔民生節目帶來了資金、風格、內容上新的活力,因為娛樂化報道而受到互聯網更多的關注也意味著更多年輕化的觀眾打破地域局限,成為《1818黃金眼》的受眾。更多的觀眾意味著《1818黃金眼》這一新聞品牌將擁有更高的知名度和更大的社會影響力以及更多的經濟價值。另外,年輕觀眾有著與民生新聞節目普遍受眾群體不同的視角,本來以“維權”為目標尋求節目組幫助的小吳最后成為爆紅網絡的“網紅”,也找到了新的工作,還登上了其他電視節目。一件本來對新聞當事人小吳來說不幸的事情成為了他新生活的開始。
以嗶哩嗶哩網站為代表的新媒體平臺上有很多對原本的新聞報道進行二次創作的作品,《1818黃金眼》這類節目中娛樂化的新聞成為極受歡迎的二次創作素材。加工過的新聞節目經過二次傳播,進一步帶動了觀眾對原節目的關注,加強了原節目的熱度,也反作用于節目本身,從形式到內容都產生影響,催生出更適應于網絡傳播的新聞作品。
體育新聞中娛樂化的報道使人們看到了體育運動員更具有生活氣息的一面,產生意想不到的共鳴。這樣新奇而又人性化的體驗對受眾來說也更加具有吸引力。對于體育運動員這樣的新聞主體來說,在大眾面前展現更真實的自我,也意味著一種更加正確的價值觀,展現了年輕人積極向上,無論是面對事業還是面對生活,都尋求更加豐富、更加多彩的生活的態度。從這一點來看,娛樂化的體育新聞報道也產生了更豐富的社會價值。
三、新聞娛樂化導致的問題
新聞報道過度娛樂化也帶來了一些問題,真實是新聞最主要的特性之一,一旦新聞報道被娛樂化所支配,在真實性上有所犧牲,就從本質上失去了意義。例如,影視新聞中常常出現的影視明星花邊新聞,為了追求娛樂性捕風捉影,在不確認真實性的前提下,僅僅為了娛樂性添油加醋地報道,這樣的新聞是沒有意義的。
過于娛樂化的裝飾性信息與真實的有效信息夾雜在一起,起到了迷惑真相的反作用,反而加大了受眾獲取想要信息的難度,這樣的情況之下受眾被迫轉移,轉向更易于獲取有效信息的平臺。對于新聞媒體來說,長期進行過度娛樂化的報道會降低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容易導致觀眾的流失。
新聞還承擔著傳遞價值觀的社會責任,過度娛樂化的新聞有可能走上低俗、媚俗的歧途,傳遞出錯誤的價值觀。例如在里約奧運會上,吉賽爾·邦辰作為巴西國寶級模特在開幕會上亮相。但是新浪新聞在對這一事件進行報道時卻選擇了過于娛樂化的角度,將報道重心轉移到吉賽爾·邦辰和好萊塢著名演員李奧納多·迪卡普里奧的情感歷史上,還將標題起為《第一名模情史:劈腿羅納爾多給小李子戴綠帽子》。這樣的新聞報道基于捕風捉影的坊間傳聞,在面對嚴肅的新聞事實時使用了“劈腿”“戴綠帽子”這一類不嚴謹的非新聞語言,其中傳遞出的價值觀念也與真善美的方向背道而馳。[3]此外,娛樂化的新聞報道容易使新聞受到更多來自新聞作者個人意見的影響,影響客觀性,個人觀點的流露容易造成新聞受眾群體中兩方不同意見的人產生對立和沖突。
四、結語
從根本上來說,為了將新聞報道娛樂化引向正確的、積極的道路,發揮好新聞娛樂化的正面力量,國家應該完善新聞方面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正確的引導,創建健康的輿論環境,對低俗、虛假新聞的制作者應給予懲罰。從法律層面規范新聞報道娛樂化的底線,使新聞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從新聞媒體的角度來看,新聞報道娛樂化帶來的好處有很多,但是面對這樣一個娛樂化、信息化的時代,新聞媒體應該自覺堅守底線,守護新聞的純潔性。新聞媒體在利用新聞報道娛樂化的好處的同時,不能被娛樂化所支配,使新聞成為娛樂化的附屬品;要對新聞在娛樂之外的社會功能、價值取向,對新聞工作者的使命有清醒的認識,努力營造更健康的新聞環境,做到趨利避害。
從受眾層面來看,作為新聞信息的接收者,受眾應該提高自身素質,自覺抵制過度娛樂化的新聞產物,增強辨別能力,增強過濾信息的能力,去偽存真。從娛樂化的新聞報道中汲取積極健康的信息,收獲正能量。
參考文獻:
[1] 楊堃.融媒體語境下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自救之路”——以浙江電視臺《1818黃金眼》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9(10):126+128.
[2] 王曉芳.提高主持人即興口語表達能力淺談[J].新聞前哨,2019(10):16-17.
[3] 解逸.淺析互聯網環境下體育新聞娛樂化現象——以新浪微博為例[J].四川體育科學,2019,38(05):21-24+28.
作者簡介:張鈺婕(1997—),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廣播影視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