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融媒體時代,新聞媒體正經歷深刻變革。本文從融媒體時代下新聞編排的特點入手,分析新聞編排正在發生的變化,并針對融媒體時代新聞編排如何創新求變進行闡述,從思維、內容、模式、技術等方面提出一些創新思路,以供探討。
關鍵詞:融媒體;新聞編排;創新途徑
中圖分類號:G2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1-0175-01
一、前言
融媒體時代,媒介的技術在進步,新聞的組織形式、傳播方式、輿論態勢和媒體業態等媒體的生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傳統的新聞編排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已經不能滿足當前人們生活發展的需要,新聞工作者應當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與新聞編排模式,以求新聞行業的創新發展。
二、融媒體時代下新聞編排的特點
新聞編排是新聞編輯工作中的重要內容,新聞媒體欄目的播出或發布需要依照嚴格縝密的新聞編排來進行。如今,融媒體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對融媒體的運用都越來越廣泛。融媒體時代的新聞編排發生了歷史性的劇變,如今的新聞編排主要呈現兩方面特點。
(一)新聞編排的形式愈加多樣化
融媒體時代,新聞編排的形式更加立體化,無論是新聞信息的呈現形式,還是新聞信息的內容,都更加豐富多樣。從新聞類型來看,有原有的消息類新聞、新聞解讀,還增加了更多的新聞評論,邀請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對新聞進行解析,既增加了新聞的權威性,又讓新聞更有看頭。從播報形式來看,有口播新聞、錄音報道,還有現場連線報道,多樣化的報道形式一方面能夠保證新聞的時效性,另一方面還能夠從播報現場的不停轉換,刺激受眾的聽覺、視覺感受,避免傳統新聞播報的枯燥,激發受眾持續關注新聞報道的興趣。[1]
(二)新聞編排的內容容量更大
融媒體時代,信息的流通與整合能力大大增強,社會上涌現的各種新聞事件能夠快速地被新聞工作者發掘出來,新聞編排的內容容量變得越來越大。融媒體時代,新聞必將以多種元素來呈現,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新聞的來源具有跨介質、跨平臺的特點,在多種介質中不斷涌現海量信息。新聞內容涵蓋全國新聞、國際新聞、地方新聞、局域新聞,新聞關注的焦點從政治、金融到民生、娛樂等方方面面,形成了一股信息洪潮,新聞編排的內容容量擴大,緊接而來的就是編排工作的難度增加。
三、融媒體時代下新聞編排的創新途徑
融媒體時代下,新聞編排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無論是選題策劃、報道方式、模塊呈現,還是新聞發布、制作方式,都需要進行全方位的改進和創新。
(一)守正創新,堅守新聞輿論陣地
要想創新,先要守正,守正是基礎、前提,創新是活力、動力。融媒體時代,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立場與觀點,打造新時代的輿論環境,傳播正能量,唱響主旋律,引領社會思潮,壯大輿論陣地,凝聚社會共識,是新聞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和現實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融媒體時代,新聞編排的創新并不是天馬行空,新聞工作者要依據黨的指導思想,突出新聞重點。新聞工作者在新聞播報的過程中應當選擇重要的新聞進行傳播,并通過新聞的有效編排,以頭條新聞或新聞置頂等方式將新聞的重點體現出來。融媒體時代,人們獲取新聞的速度較快,因此,在新聞編排上要緊隨社會發展趨勢,及時了解社會事件動態,并進行跟蹤報道,以提升新聞的質量,將新聞編排工作落到實處。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宣傳隊伍建設提出的要求,在實際工作中,應當著重提升新聞采編隊伍的“四力”素養。在新聞編排過程中,要做到以宏觀為視野,以微觀為落腳點,用重點突出、層次鮮明的板塊來呈現,取得融媒體背景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1+1>2”的實際效果。[2]
(二)“內容為王”,發揮核心競爭力
媒體融合進程發展至今,關于“什么為王”的爭論僵持已久,內容為王、渠道為王、技術為王、產品為王、用戶為王等說法紛至沓來。融媒體背景下,新聞媒介的發展形勢發生了變化,其產出方式、盈利模式、管理模式都經歷了變革,業界也有唱衰“內容為王”的聲音存在。但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進步讓信息呈現井噴狀態,在如此多的信息海洋里,抓住真實有用的信息及有價值的內容仍然相對艱難。有思想、有深度、有溫度的新聞內容,對于受眾來說仍然是新聞媒體發展的關鍵,所以“內容為王”始終是新聞媒體行業發展的信條。
在新聞編排的實際工作中,要進一步做到“擴容提質”,組織設計多層次的新聞策劃,綜合構建更有價值的新聞編排。融媒體時代,在新聞編排內容的策劃方面,要轉變思維、風格、模式,利用多種多樣的信息展示方式,多層次、多角度來展現新聞。除了傳統的文字、圖片之外,還可以通過音頻、視頻、互動界面等方式來傳播,調動受眾的真實感觀,讓新聞在群眾中更受歡迎。另外,新聞的采編方式與播放方式也要與時俱進,有效整合多種媒介傳播的信息和內容,對具體新聞事件提出更有深度的解讀與評價,構建一條新聞產出的價值鏈。
(三)受眾為本,轉變新聞編排模式
新聞媒體的受眾是社會廣大民眾,新聞編輯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選取的內容應當是社會民眾最關心的內容,或者是適應社會民眾實際需要的內容。在具體工作中,新聞編輯人員應當做到“四力”并發,從基層出發,深入群眾之中,了解百姓當前最關心的實際問題,并將其分析、匯總;以具有感染力的語言,塑造具有傳播力的新聞,對這些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播報,真正為百姓做實事。
融媒體時代,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自身真實性、準確性的優勢。在對新聞采集、編排工作中,充分分析信息的重點,將受眾熱切關注且極易造成社會影響的新聞分散化處理。編排人員要有意識地將熱點與非熱點、有趣的和相對無趣的,內容題材不同的新聞穿插安排,避免受眾對新聞的感觀疲勞。[3]
融媒體背景下,新聞報道的語言編排應當更加靈活多變,盡量避免在新聞報道中出現深奧的專業術語,樸實無華的語言更能夠體現新聞的生活氣息。在融媒體時代,通俗易懂的日常用語或網絡流行語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新聞報道中。例如,2019年7月,《新聞聯播》在播發國際銳評《究竟誰在全球到處欺侮恫嚇他人?》時,主持人康輝針對美國評論中國的觀點,爆出了“令人噴飯”等金句,一時之間引起全網關注。其后,從直斥“攪屎棍”,到諷刺其“怨婦心態”,字字珠璣,鏗鏘有力,言辭間不僅態度嚴肅,且不失溫度,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四)技術創新,增加動態新聞編排
在新聞播報的過程中,單一的語言播報很容易引起受眾的疲勞,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報道形式多樣,音頻、視頻等手段的增加,能夠更加形象地體現出新聞的發展實況,大大增加了新聞報道的時效性與動態性。融媒體時代,新媒體技術突飛猛進,新聞報道應當更多地應用信息化時代的數據處理技術,不斷與其他媒體進行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融合新媒體的技術手段,才能在輿論場中發揮自身的影響力與傳播力。
融媒體直播越來越受歡迎,相較于傳統媒體直播而言,融媒體直播具有更全面的信源接入、更強大的網絡聚合力,直播連線方式也更加靈活便捷。其能夠以直播流方式進入網站、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實現多屏聯動推送,進一步提升了新聞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這種立體化、多元化的傳播格局將是新聞媒體轉型的新方向。
四、結語
融媒體時代,市場競爭激烈,傳統媒體要想保持自己的傳播地位,必須與時俱進、創新求變。如何在融媒體時代的海量信息中將有價值的新聞有邏輯、有重點、有效果地編排出來,讓百姓們能夠更容易接受,是每一個新聞工作人員都應該關注的焦點。
參考文獻:
[1] 馮建軍.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編輯轉型途徑探討[J].傳播力研究,2018,2(34):117.
[2] 張清.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的編排[J].視聽界,2019(05):100-102.
[3] 王歡煥,武曉然.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如何編排更能吸引受眾[J].電視指南,2017(17):117.
作者簡介:趙春梅(1979—),女,甘肅武威人,本科,主任編輯,研究方向:廣播電視新聞及新媒體編審。